高校毕业班管理浅析

2020-05-23 15:32陈玮鸿陈泽楠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

陈玮鸿 陈泽楠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固有工作未能减轻,疫情、就业等工作对我们的管理能力又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现阶段毕业班工作之难点及经实践后的经验进行分析说明,旨在与广大同行交流。

【关键词】毕业班管理;高校;管理

毕业班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和收关之战,其中涉及学业、就业、心理、离校等多方面的工作。新冠疫情后,就业工作在原本就严峻的形势上再次增加了压力,而毕业班管理具有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同时满足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深入调研分析管理工作过程中所遇问题和难点,通过已有经验经实践后,尝试剖析关键、抓住重点、有条不紊进行工作开展。

一、毕业班管理工作突出问题

(一)“空巢”现象

高校毕业班,无论是白天上还是晚上,毕业班教室和宿舍里的学生都是屈指可数,出现了所谓的“空巢”现象。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全国高校中非个别现象,而是非常普遍。[1]“空巢”现象直接导致了各种线下会议难以召开,进而导致各种通知和工作有延误或者被忽视的潜在风险,部分时效性较强的材料及信息收集工作难以快速完成。同学们直接交流机会大幅减少,相互直接沟通不足,无法通过班委及时掌握学生的各方面动态,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心理波动增加

毕业班学生处于学生与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自身定位不明确难或难以找到适配工作岗位,2021年毕业论文新规后质量要求明显提高,其他同学已获得优秀岗位或已考研成功的心理反差等多种压力环节。加之来自各方面关于“大学生毕业难”、“大学生就业难”等资讯充斥网络,学校的就业措施显著强化与社会舆论相互印证,进一步堆积焦虑情绪。

(三)疫情防控与毕业班学生高流动性存在矛盾

当下属于后疫情时代,虽说疫情在我国大陆已经得到较好的防控,且疫苗已经开始铺开接种,但新冠疫情仍有反复和区域传染的风险。防控工作依然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学生每天需要进行健康打卡,跨市跨省仍需报备审批,由于频繁出入校门和跨地区流动进行面试或是实习,是毕业班学生的必然需求,如学生不及时主动上报信息,将难以及时跟进所有学生的即时情况,因此给疫情管理工作上增加了难度。

(四)多线管理不协调

由于就业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2020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较2019年较明显下降趋势。因此,有关各方为响应国家号召和学院政策,快速介入就业工作的可支持环节,在明显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信息来源投同时,也增加了同学门甄别信息的时间成本和难度,各种信息统计和通知纷至沓来,同时还是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毕业论文答辩、毕业照、档案材料审查补缺、实习或工作应聘等诸多方面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毕业生而言,对他们时间安排和完成工作效率形成压力。

(五)毕业生就业政策不熟悉

以广东省为例,2019年已取消暂缓就业政策,从2020届开始在就业创业小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面對就业信息的变动,虽已多次下发通知及完整操作说明文件,部分学生前来索取纸质就业协议,办理暂缓就业协议,签约信息填写有误,解约流程不了解,支持政策未能享受的情况频发。许多本应仔细阅读并加以记录理解的文件仅停留在“看过”、“听说过”的层面,未能达到管理预期效果。

二、开展毕业班管理工作对策

(一)理顺管理思路明确工作职责

厘清层级管理关系,尽量做到工作到点,任务到人,标准到位。例如在进行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任务时,针对不同时间点及工作要求进行简要列表制作,明确与该项工作相关的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等,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各项标准需加深理解,对工作的开展提前做足准备。

(二)心理工作有序灵活开展

心理工作是底线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心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突发事件的防控,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压力显著增加,在这关键的时间段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联合学校、学院的心理工作部门和专职(兼职)心理老师,定期排查及跟新关注名单,对已有关注对象应结合毕业生的应聘和实习需求特点,进行碎片化、高频次的跟进并记录。

(三)提高网络化管理水平

毕业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辅导员应提升运用网络平台的能力,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云盘等毕业生常见且易用的网络平台对就业方面的新政策、求职信息、预防求职诈骗、文明离校、离校手续办理流程等内容进行介绍。促进毕业生了解学校动态,抵制离校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培养求职防诈骗意识,形成毕业生文明离校的风气。网络化管理将极大降低多方时间及空间成本,能高效进行大部分的工作推进。以本学院为例,利用网络平台对各类通知文件、事务办理的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统一整理归类,对新增及调整部分及时予以跟新,跟新后及时发送全体学生,这样将日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高频答疑进行集中解决,大幅降低管理时间成本,效率得到提高显著。

(四)理与服务并行

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控制和约束手段,在确保正常的校园环境秩序和学习生活秩序,营造健康校园氛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毕业班也不例外,但需明确一点,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管理为手段达到教书育人提高并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的成效。在非原则问题上需对症下药甚至做到一人一策,管理不放松,服务不停滞。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差异做到态度问题用制度,心理问题要支持,思想问题需引导,家庭问题多沟通的“精致化”的管理模式,细分问题的高校处理将有效提高学生的信任感。

三、结论

从当前工作推进的进展来看,毕业班管理工作千丝万缕,而处于毕业季的毕业生个体差异化更加明显,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因此,毕业班管理工作需要理清工作逻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自身工作职能,增强业务能力,为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想必是各方共同的期盼。

参考文献:

[1]朱海林.对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4):113-114.

[2]李靖.高校“毕业班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应对策略[J].武汉 科技学院学报,2006(11):156-157.

[3]李志刚.浅析高校毕业生管理问题[J].长沙大学学报,2008(01):127-128.

作者简介:

陈玮鸿,男,汉族,广东湛江,1988年8月,本科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陈泽楠,男,汉族,广东普宁,1990年6月,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