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

2020-05-23 18:03龚翔杨依晨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6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苗族贵州

龚翔 杨依晨

【摘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苗族占了全国苗族人口的一半及以上,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贵州苗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在贵州的饮食文化中作为构成部分,给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体系增加了色彩。本文对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和旅游发展策略。

【关键词】贵州;苗族;饮食文化;旅游;发展

前言:

在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上,苗族始终在不断的迁徙,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分布,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贵州苗族饮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对于推动贵州当地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特点

(一)食物原料源于山区

贵州苗族的传统饮食中,主食是以大米、麦子、高粱、包谷、荞子、薯类为主,副食则是以辣椒最为常见,主要有菜蔬、瓜果、豆类,以及葱、蒜,辅以山野菜,例如苦蒜、折耳根、蕨菜、椿菜、菌子、木耳、笋、野黄花、水芹菜、木姜子等,主要是以自家养的猪、羊、狗等家畜以及鸡、鸭、鹅等家禽和鱼为肉类食物,食肉相对较少。在苗族地区,稻田养鱼的现象十分普遍,苗人性善猎,通过狩猎得来野鸡、野兔、鸟、蛇等,在河中打捞虾蟹,捕捉昆虫中常见的蚂蚱、甲虫、蜂蛹,形成食物谱系,继承了贵州地区杂食成风的独特文化传统。贵州在商品经济的发展方面处于落后地位,自然经济则处于统治地位,在饮食上体现出来,当地人在传统的农耕文明下,对于就地取材十分依赖,体现了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原料源于山区所产的显著特点[1]。

(二)饮食器具古朴

在饮食文化中,饮食器具始终是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构成部分,美器是古人美食品鉴中的重要标准,贵州苗族的佳肴搭配古朴的器具,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贵州苗族的餐饮器具有粽叶、包谷叶、竹勺、牛角、藤管,加工食物所用的器具有木槽、石磨、石雷钵、石槽、陶罐、鼎罐等,此类器具均有着古朴自然的特色,因为此类器具是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用天然的食物加工器具加工出来的食物保留了天然的香气,味道纯正,原汁原味。苗族的传统手工业和家庭副业在统治地位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与苗族饮食器具的自然风格相契合[2]。

(三)食物加工方法凸显民族特色

苗族食物的独特加工方式使苗族食品被赋予了独特的特色,例如苗族的主食常常经过加工制作成粑,粘性高,味道甘甜,例如包谷粑、糯米粑等食物,均是主食加工后形成的特色食物。在副食方面,苗族人在加工食物中普遍采取腌制法,包括蔬菜的腌制、肉类的腌制,例如腌鱼、腌肉、酸青菜、蒜苔,利用熏制法进行食物的加工,主要针对的是豆制品、肉类,例如腊肠、腊肉、熏豆腐干。苗族饮食喜酸食是一大突出的特色。在苗族的传统菜中,酸汤鱼是一种独具特色、有着悠久历史的菜品,在苗族地区十分流行食用酸汤鱼,特别是在黔东南地区,食品经熏制之后呈深红色,质地硬结,入味香醇,经过腌制熏制后的食物保存时间更久,不易发生变质。苗族辣味食品制作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色,苗族人习惯使用糯米磨粉或是用辣椒掺拌到食品中做成海椒粑,可以与青菜搭配,也可以单独炒制,具有独特的风味。辣椒还可以制作成辣椒酱、糟辣椒,辣椒晒干研成细末后加盐和少许汤汁,可以制成蘸水,用于佐食,令人食欲大增。苗族饮料中糯米酒、杨梅酒、刺梨酒等自酿酒体现了独特的风味特色,苗族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自己酿制酒类用于待客及日常生活[3]。

二、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

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和旅游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单一的观光游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旅游需求,人们不仅要求观赏自然景观,同时还有了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的要求,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目前在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和旅游的相融合发展中仍旧还有待强化,扩大宣传范围,目前的宣传渠道单一,宣传力度不足,导致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旅游业的发展同样有待强化,结合饮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三、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策略

民族文化旅游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中是有待开发和深入探索的热点话题,民族文化旅游和民族饮食文化的相结合,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民族饮食文化在民族旅游资源中是关键的构成部分之一。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长期以来,苗族饮食文化始终是其中的配角,而没有充实到旅游业的软实力当中,这是传统的错误认知,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针对苗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必要加强力度,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挖掘其活力和生机,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使苗族饮食文化能够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向着规模化、系统化的大市场进行深入探索。挖掘悠久的苗族饮食文化,用丰富的苗族也是资源助力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变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传统地位,而是要将其由配角转变为主角,提高其发展竞争力,在我国的第三产业中成为其中的重点支柱型产业,共同推进饮食文化和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强化饮食文化产业的发展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和转型进程。将贵州苗族饮食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积极作用充分地挖掘出来,强化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在旅游产业的新媒体平台上宣传贵州苗族的饮食文化,例如人们常用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推广当地的饮食特色,传承和发扬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助力贵州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4]。

结论: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饮食作为关键的物質基础,受到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与社会环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断的发展中,贵州苗族饮食文化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探索,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推动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苗族餐饮文化的弘扬夯实基础,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贤娟,陈丽娜.贵州苗族“酸”文化品牌建构[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01):13-14.

[2]刘刀.贵州交密村苗族“倒鱼节”旅游开发的亮点探析[J].当代旅游,2020,18(32):19-20.

[3]朱晓琳.贵州苗族饮食文化影像传播机制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5):117-118.

[4]王娟,权德,等.文化旅游背景下贵州苗族旅游商品开发研究[J].戏剧之家,2019(23):233-234.

作者简介:

1 .龚翔(1988-),男(苗),贵州·贵阳,博士,任职于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利用;

2. 杨依晨(1997-),男(苗),湖南·怀化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民俗文化保护与利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四川省教育厅川菜发展研究中心项目(CC18G14),项目名称: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苗族特色饮食文化传播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苗族贵州
补妆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