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式车载炮

2020-05-25 02:53吴为
兵器知识 2020年5期
关键词:轮式火炮底盘

吴为

2019年8月,該年度的“富士综合火力演习”拉开了序幕。作为令和时代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与以往略有不同,是在滂沱大雨中开始的。日本自卫队做出了精彩的表现,也给摄影9币贡献了大量美图,因为雨中的军演毕竟较为罕见,阴雨气氛和钢铁装甲浑然一体,冰冷雨水与炽热炮口焰的碰撞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这次演习中,观众的视野中还出现了长久以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新装备——19式轮式155毫米自行火炮。

19式,其实是一种155毫米口径的车载炮。它的研制消息最早于2012年被外界得知。日本陆上自卫队认为,自己的装备长期以来落后于世界最高水平,政府的军费安排明显偏科。于是日本官方开始逐步对陆军装备进行更新换代,19式轮式自行火炮、16式轮式反坦克炮等,都是这批更新换代的成员。在整个研制过程中,日本官方不断公布研究进展照片,以此来对外展示陆军装备更新的进度和决心。20侣年6月,日本军工企业正式交付了首批5辆19式。

右侧油箱上方,就是一个单人开放式座舱,坐在这的两名炮手成员可有得难受的

初步印象可不咋地

在19年的“富士火力综合演习”中,19式进行了转场和发射准备、发射状态转行军状态的演示,也给了外界大量的直观机会来一睹芳容。

结构布局简单从现场图片与视频来看,19式采用了相对主流的8×8布局的重型越野卡车底盘,平头式驾驶室结构。驾驶室内搭载3人,驾驶室外部搭载2人。为了防止炮口爆风的破坏,驾驶室顶部使用装甲结构进行加固,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的装甲顶棚。

发动机位于驾驶舱后下部,再往后设置了弹药储存仓和两个单人开放式座舱,用来安置五人炮组的另外两名成员。这两个座舱其实只是个帆布棚子,前边就是发动机,顶上是尾气排气管,既不能防尘也不能挡雨更没有空调,在作战环境中乘坐舒适度极差,不易保存体力。

车体后方设置了炮座,其上装有日本制钢所生产的52倍口径155毫米加农榴弹炮。尾部是驻锄和火炮操作平台一体式结构,装有液压收放装置,在射击时放下为火炮提供支撑,放下后由炮手手动展开折叠着的操作平台。

52倍口径的155毫米加榴炮使用半自动装填方式。每次发射前,炮手需要手动将弹丸和发射药搬运到炮尾的装弹托盘上,由炮组成员将弹药对正炮膛,再由装弹机推弹入膛。炮闩使用外部动力自动开启。

射速射程尚可19式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作战时,四名炮组成员下车进行展开与装弹作业,一名炮手在驾驶舱内对火炮进行遥控,射击诸元的调整完全可以在车内进行,还可以多车统一遥控指挥。

德国HX 系列8×8 重型越野卡车

19式采用单臂半自动装弹机。法国第二代“凯撒”是双装弹臂轮流装填,瑞典“弓箭手”是全自动装填,因此19式的射速和它们没法比。“弓箭手”的猝发射速高达3发/12秒,弹仓内的20发弹药只需要2.5分钟就可全部打完,平均最大射速能到9发/分钟。与此相比,19式的射速只能算轮式自行火炮里的中等水平。

此前研制99式自行火炮时,日本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155毫米火炮的制造方法。因此按照“先研制自行火炮再根据自行火炮改装其它型号”的国际惯例,19式上装备的火炮,大概率是99式自行火炮的改进型。而且根据炮口制退器的外形,整个火炮的口径倍径,日本军工企业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该炮发射普通榴弹时,最大射程30千米左右,使用增程弹可以达到40千米以上。

由“富士综合火力演习”的视频估算,19式拥有较好的战术机动性,在野外地形上行驶平稳,轮胎的行程较大。从停车到打出第一发炮弹大概需要1分30秒,从作战状态转变为行军状态大概需要1分钟。与牵引式火炮相比,这还算一个不错的速度。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信太山驻地祭”演示中,他们装备的FH-70型自走炮由自走状态变为开火状态,转换时间为2分钟,如果是牵引状态的话时间更长;由开火状态转为行军状态为1分30秒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火炮所谓的“转移”,并不单单是开火状态转为行军状态,还要加上驶出对方火力报复区的时间。

目前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车载炮就是瑞典的“弓箭手”:炮组只需要3人,极端情况下2人就可以作战;展开时间仅需30秒,撤收时间25秒。但这也带来造价高昂的问题。与“弓箭手”相比,目前世界主流车载炮大多采用半自动装填,自动化程度也没有那么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式轮式自行火炮也属于技术和成本综合考虑的一种装备。

整体设计有待改进

从整体上来看,19式外部零零碎碎的部件很多,有些地方不够人性化。比如炮口在升起后就处于驾驶舱的正上方,发射时炮口超压会让驾驶舱内的炮手感觉像坐在大钟内,外边有人在大力敲击。如果能适当缩小轴距,炮口就能更加前伸,炮口风暴就不会直接影响到驾驶舱中的人,并且越野性能也会有进一步提升。

造成这一缺憾的原因,在于底盘。在2012年刚传出研制消息时,人们猜测日本会采用本国厂商的卡车底盘作为平台。比如三菱重工的重型轮式牵引车底盘,已经被用到12式岸舰导弹发射车系统、03式中程地空导弹系统,其各项数据也基本满足车载炮的需求。可是当防卫装备厅官网在2018年6月正式发布交付消息和样车照片后,令外界大跌眼镜——这款车载炮居然采用了德国MAN公司生产的HX系列8×8重型越野卡车底盘。

德国MAN卡车底盘是一个通用型号,并不是专用于车载炮或进行过相应改装的。如果该底盘能针对车载炮的使用特性,做些修改,19式可以更紧凑、更优秀。比如加大驾驶舱,使得在外边的两名炮手也能坐到驾驶舱中;适当缩小轴距、减少车长。19式的总车长接近11.5米,相比之下性能更优秀的“凯撒”只有10米长,因此改进空间还很大。

按常理而言,作为汽车大国的日本不会找不到适合车载炮的国产底盘,因此这次使用德国底盘,更多的可能是出于成本和性能的考虑。作为一款成熟的车型,HX系列重型卡车皮实耐用,在各国军队广泛装备。目前19式仅仅交付了个位数,还有试验车的性质,这也是日本第一次装备车载炮这种类型的武器,需要一个使用经验和研究数据的积累过程。亮相本届“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也更多的是作为新装备不到一年使用成果的一次检验,因此也只是进行了机动、展开和收起作业,并没有射击展示。在之后的改进和大规模装备中,不排除19式改为使用日本国产重型越野卡车底盘的可能性。

配套装备不全本次演习没有展示19式的其它配套装置,比如弹药车、维修车、指挥车等。但如果将来日本打算成体系装备19式,这些配套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一升一降都为省钱

作为从来没使用过车载炮的日本陆上自卫队,这次对车载炮进行列装,是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进行换装的总路线相吻合的,那就是“轻型化”和“轮式化”。“轻型化”是目前全世界都在进行的路线,由美国的“斯崔克旅”开始,各国都在组建高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的快速反应部队。而日本的“轮式化”换装有升级有降级,升级和降级都是有经济和战术双重原因。

降级就是用轮式装甲车顶替履带式装甲车。日本先是设计了10式主战坦克,本来目的是具备较低的自重,代替74式主战坦克,成为南北方自卫队都能装备的通用坦克,而不是像90式那样,只能装备北海道部队。可是它的采购价甚至比90式都高,装备速度缓慢。于是日本自卫队又设计了16式轮式突击炮来代替它。最后弄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总军费一直降不下来。

升级,就是把牵引火炮用轮式火炮代替。19式成为最好的选择。

冷战时期,日本作为美国阵营中的一员,主要考虑的陆上威胁是苏联在北海道登陆,因此在北方部署了大量重装备。但这些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坦克装甲车辆,总体来说性能并不出众,而且产量小,不断刷新采购价的新纪录。

10式主战坦克和16式突击炮,日本研制它们是为了推进陆上自卫队的轻型化,但效果并不理想

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北方的主要火炮,以前是模仿美国M109研制的75式自行榴彈炮,南方部队则大多装备瑞典的FH-70式155毫米自走炮。2000年左右,装备了最新型的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发射增程弹时的最大射程达到40千米,技术性能和目前世界主流的自行榴弹炮差别不大。但它保持了日本装备的一贯特性:贵,很贵。在2002年,一门99式的采购价达到了800万美元,比最贵的坦克90式还要贵出不少。现在已经过去将近20年,可99式的年产量一直仅有个位数,采购价没有降下来多少,也就注定了99式不可能全面铺开替代75式。

另一方面,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着近500门FH-70自走炮、M110式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它们在陆上自卫队的火力配置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射程、信息化程度、机动性上,均落后于时代。现代战争中,面对反炮兵雷达、直升机、巡飞弹,火炮必须能快打快收。履带式自行火炮机动性、防护性好,但价格高、后勤负担重,因此车载炮成为最好的选择。

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19式的目的,就是代替FH-70型自走炮,并在99式自行榴弹炮完全替代75式、M110之前,部分替补99式的空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式车载炮有可能是一种日本南方和北方同时装备的大口径火炮。

一门FH-70型自走炮需要7~9名士兵操纵,19式自行火炮只需5人。少这两个四个,有哪些效果?

首先,日本陆上自卫队受成本和军费制约,无法大规模换装。除了少数几次出国维和,日本自卫队不可能有大规模作战行动,陆上自卫队的重要性也就远低于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

其次,日本的兵役制度中采用自愿原则,因此从军的人数严重不足。而且所有日本军人都被称为“自卫官”,正式身份为特别职务国家公务员,其福利待遇以国家公务员为标准,并有适当提高。在2016年,日本杂志《东洋经济》依据总务省发布的最新版《地方公务员工资情况调查》统计发现,日本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为579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5万。哪怕是在最偏远落后的地方,年收入也在24万人民币以上。

这就意味着如果用19式完全替代FH-70,炮兵部队能节约20%的兵力与工资,这些经费可以用来升级装备或者提高“自卫官”的待遇,吸引年轻人加入。

左边是75式自行榴弹炮,左下为99式自行榴弹炮,上图是FH-70自走炮

它的未来不会孤单

综上所述,车载炮对于日本陆上自卫队而言,是一种非常适合的新装备,我们现在见到的19式不过是小试牛刀。如果陆上自卫队的换装思路继续下去,我们将会见到更多类型的车载炮出现,不单单是大口径压制火炮。

不仅日本陆上自卫队,其他很多国家也在着力研制和装备车载炮。

法国用“凯撒”车载炮基本替代了国内所有的大口径牵引式火炮。美军虽然有强大的对地支援空军、可用直升机机动的M777榴弹炮,但也在做研究工作。2018年,美国陆军第75野战炮兵旅测试一种了155毫米口径的车载炮,载车为一辆中型战术卡车(FMTV),采用名为“前冲击发”的软后坐技术来削弱后座力。

目前车载炮正朝着智能化、重型化的方向发展,炮组成员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凯撒”一型正部分升级成使用8×8底盘的“凯撒”二型,35吨左右,兼顾机动性和承载力的车载炮将成为主流。

甭说是跟上这些发展趋势,即便是成为一门成熟的车载炮,19式也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首先,车载炮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研制的武器。因为轮式底盘本身有悬架和轮胎两个弹性形变来源,自身的重量也比较轻,因此其稳定性天然就要比重量大、弹性来源少的履带底盘,或直接与地面刚性连接的牵引火炮稳定性要差。这个稳定性的差别反应出来就是射击精度的差距。

很多国家地区在卡车底盘上焊接一个能旋转的炮架就叫做車载炮了,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精度比原装的牵引式火炮要差的多,开火时后坐力直接传导到弹性很好的轮式底盘上,炮弹还没有出膛炮身就已经开始不规则移动了,准确命中目标就成了一个小概率事件。

一个良好的轮式底盘不仅需要抗住火炮本身发射的巨大后坐力,也需要足够稳定来保证精度需求,因此只有技术先进的国家才能研制出来真正的“车载炮”而不是“车载火炮”。我国在研制155毫米轮式自行火炮时,也是因为轮式底盘与火炮振动匹配的问题,延期了一段时间。

车载炮的研制是需要大量的计算与试验的,火炮的振动与底盘的弹性系数也需要经过匹配与吻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日本是一个工业强国,做这些工作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它需要时间与数据的积累,也需要部队大量的使用来找出缺点不足进行改进。

第二,要摸索最适合的战术战法,研制和装备新型弹药,应用上数据链、校射无人机,能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面对多种威胁能采取反制措施。这些不仅仅是摆在19式面前的难题和发展之路,也是全世界车载炮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未来的战场上车载炮会走向何方,19式轮式自行火炮会走向何方,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轮式火炮底盘
轮式拖拉机前驱动桥使用调整
轮式突击炮
车载/轮式自行榴弹炮
乌拉尔车辆厂将建立一条自动化生产线
美国底盘车互用合作体
冒着炮火拍大片
漫谈底盘防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