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无痕,润德无声

2020-05-25 16:26赵青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音乐教育

赵青

摘 要:音乐教学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小班音乐活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自然、巧妙地将良好常规的培养融入音乐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从而实现音乐在良好常规的德育教育中发挥“润德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小班幼儿;良好常规

音乐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力之一。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最好途径。”可见音乐对于愉悦身心、开启心智、提高素养、激发情感有着其它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小班的孩子无论在交往经验、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尤其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教师既要安抚幼儿的情绪,又要顺利开展一日活动,在面对一群毫无自我约束能力的幼儿说教的方法肯定行不通,只有采取该阶段孩子能够喜欢并接纳的方式,才让幼儿能够喜欢幼儿园,并且能够自觉遵守班级中的规则,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通过观察发现班级中的幼儿对于音乐非常感兴趣,只要音乐响起来,孩子们肯定会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通过音乐的暗示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文化,浅显地借助音乐活动渗透常规的培养。

一、音乐活动案例中引发的思考

案例:在一个音乐活动中,老师让幼儿上来把黑板上故意打乱的图谱按演唱顺序进行有序排列,因为人数较多所以老师提前进行了分组,每组四名幼儿。活动开始后有一组幼儿在歌曲演唱了三遍以后还是无法有序排列。等音乐停下来其他小组全部排好后我们又给了这个小组一遍机会,这时候才发现并不是他们不会排序,而是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涵涵比较“厉害”,她一上来就把所有的图谱拿到自己的手中,其他三名幼儿根本没有机会去排序,女孩涵涵自认为完全可以排好,拿着图谱不停地贴,有个别幼儿提出建议时她并没有接受,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排序,最后老师上前去摸摸她的头,建议她跟小组的孩子一起来排,这时她才不舍的让出来几张图谱。

通过这个镜头发现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合理自然地引导涵涵学会跟小伙伴沟通,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让她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用实践告诉她如何和同伴沟通。这就是音乐活动中最简单的教育契机,在音乐活动中如何有意识地、巧妙地將班级常规教育融入音乐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从而实现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润德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渗透常规培养的必要性

(一)音乐中去感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3~6岁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千万不能错过这一黄金时期,不然等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自然时老师和家长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也无济于事,甚至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二)音乐中去陶冶幼儿性情

音乐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情操。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喜爱从他们在这个活动中的表情和情绪就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来,优美的音乐活动对幼儿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幼儿感情上的共鸣。

(三)音乐中初探幼儿合作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回归本真从儿童出发,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天性,对于儿童德育启蒙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先生曾说:“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了。”在奥尔夫的课堂上,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老师没有任何距离,师幼融为了一体。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小班幼儿初步尝试与同伴的合作。

三、音乐教育中渗透常规培养的实践策略

音乐是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具有潜移默化、激发情感、深入人心、培养习惯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去实践呢?

(一)巧选音乐,使常规培养更游戏化

小班时期是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不然等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自然时老师和家长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正也无济于事,甚至有的不良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将《身体音阶歌》用于一日生活中的过度环节,可以快速、有效地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并且避免消极等待现场。

(二)运用音乐,在习惯培养中收获快乐

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关键的不是教会孩子音准和节奏,而是在进行音乐教育时积累基本生活常识,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完整人。

在一次公开课活动《小鸡孵蛋》中,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跟着音乐做小鸡孵蛋,运用肢体动作来和音乐的节奏对应起来。其中小米这个小鸡怎么也跟不上节奏,旁边一个小朋友就说:“你会不会做小鸡,小鸡要一上一下来孵蛋。”很快小米根据好朋友的提醒一上一下对应好了节奏,越做越开心。在一阵阵咯咯的笑声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小鸡孵蛋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在游戏中相互帮助的快乐。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和老师互动接触、扮演角色,在完成自我使命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透过音乐,让常规培养因材施教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因人施教。

(四)运用音乐,在班级中彰显个性

小班孩子经常会出现从众心理,容易模仿他人,缺少个性。在一些音乐活动中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音乐,让孩子们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不仅能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真正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减轻小班幼儿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心理。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和媒介,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让他们毕生受益。

(五)通过音乐,让修养渗透班级幼儿

幼儿合作能力在小班虽然为时尚早,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却非常需要这种品质。从开始的两两合作拉手、音乐节奏变化之后交换朋友,摆一些合作的造型,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小组活动,很多奥尔夫音乐游戏中体现出了种种小班开始合作的迹象。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语言告诉人的东西,可以用音乐来渗透,因为音乐是直接表现人的情绪和内心感受的。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它需要的是我们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很多时候就是需要我们能静下心来潜心思考,针对小班幼儿,如何通过一种有趣又不失严谨的方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从而规范班级常规,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作用,从而实现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音乐无痕,润德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习惯渗透在音乐的每个角落,使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珍妮.论幼儿音乐教育 [J]. 才智. 2009 (11)

[2]黄志斌.新时期幼儿德育的探索 [J]. 教育导刊. 1996 (01)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音乐教育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