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的“体验式”心理辅导实践策略研究

2020-05-25 10:57陈佳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体验式

陈佳

摘 要: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又相对特殊的阶段, 学生心理水平尚处于从稚嫩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非常容易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寄宿学校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手段,使学生群体具有特殊的心理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由生活环境改变、学习要求改变、身心矛盾以及人际交往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这四方面。笔者立足寄宿制学校实际,开展了以注重学生体验为主的“体验式”心理辅导,即着力培养学生阳光、青春、诚信、进取、前瞻、耐挫、乐观等心理品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场”。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体验式;心理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全程中一个相当重要又非常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两到三年内身体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就能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的发展速度则相对较慢,心理水平处在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由此,初中生的身心关系就处在了一种非平衡的状态,由此引起心理发展上的各种矛盾,比如反抗与依赖、闭索与开放、自傲与自卑并存等,他们既否定童年又对童年恋恋不舍,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以有效解决,就有可能在日常行为、情绪情感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精神疾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术界就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980年,南京对市辖的34所学校4698名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心里障碍检出率为15.7%;1989年,杭州市调查了2961名学生,显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79%(其中初中13.7%,高中18.79%,大学25.79%,问题的严重程度随年龄递增);2000年中科院心理所对京、豫、渝、浙、新疆等5个地区共16472名中小学校开展了心理调查,发现初中生有心理异常行为问题的比例为14.2%,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为2.9%。由此可见,如果再不重视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会严重影响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环境里,学生处于半独立生活状态,开始承擔与心理发展不相称的集体化生活,因此,他们除具有普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外,还具有许多特殊的心理热点问题,这些都显著地体现在了生活环境改变、学习要求改变、身心矛盾以及人际交往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这四方面,急需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给予疏导和启发。因此,笔者立足于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际,探索出一套相应的体验式心理辅导模式。

二、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对学校学生与教师的调查与访谈发现,寄宿制学校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学生从各个地区经过考试,进入新校园,在最初感到新鲜、好奇的短暂心理后,面对全新且陌生的生活环境,会产生不安、紧张乃至害怕的心理;同时,由于是封闭式的校园管理,使孩子远离父母,想家恋旧心理难以排遣,一些学生同时还缺乏自主独立生活的经验和能力,面对住校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很容易感到孤独无助,遇到困难往往会不知所措,思想情绪波动较大。

2.学习要求改变引起的心理问题。通过竞争化的考试选拔人才仍是目前不可替代的方法。每一位学生都会面临着考试这个严峻的“关口”。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不仅仅是考生本人特别重视,更容易引起家长、老师和社会的关注。这些高期望会给学生以高压力,导致他们在临考前或考试中出现紧张焦虑,惶恐不安的情绪,即考试焦虑现象。过度的考试焦虑现象不仅直接威胁学生考试水平的发挥,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学习困难问题。而对于寄宿学校的学生来说,最明显的就是“厌学”心理导致的学习困难。集体融入困难,过重的“学习”包袱,享乐思想的侵袭,青春期的发育,让学生心猿意马,造成厌学。

3.身心矛盾引起的心理问题。青春期是由儿童发展到成年人的重要过渡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身体结构、功能、心理、学习与记忆思维能力和行为等都发生了重要而且特殊的变化,特别是性生理的成熟,使学生产生性意识,男女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日常生活中,出现情绪多变、多冲动、缺乏理智的特征,产生不良后果。

4.人际交往不良引发的心理问题。一句同学之间的问候,一个手势,都能给青春期的孩子的心里,投射下串串涟漪。在寄宿学校中,学生处于封闭式的校园环境下,除了必要的学习任务以外,人际交往构成了学生日常生活的主体。他们更加注重同学之间情感上的交流,更需要友谊和风和关怀雨露,可是由于心理成长的快慢,个体适应的强度不同,在校园里,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由于心理健康欠佳,人际关系不好,轻者自身有焦虑、恐惧、孤独,重者对人有怀疑、敌对、攻击之举。

三、寄宿制学校“体验式”心理辅导实践策略

1.阳光体验:“生命教育+心理游戏”领感悟

现在的独生子女中,部分学生存在着“唯我独尊”的倾向,他们不知道感恩,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父母、长辈、老师、朋友的付出是因为爱,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自己。爱是崇高的人生境界,可以想象,一个感受不到爱的人是不会有爱心的,更是不会有责任心的。所以要让学生学会爱,首先应理解什么是爱。为此学校时刻关注,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达成体验功效。

如在地震发生以后,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组织学生为死难者集体哀悼,表达心中的沉痛怀念,唤醒学生爱的意识,用心去感受爱,同时积极响应号召,开展募捐活动,将爱付诸行动,体验爱的快乐和幸福,活动中,许多同学纷纷募捐了1000元、500元不等,全校学生共募集捐款7.2万元多,活动过后,同学间开怀畅谈活动的感悟与启发,让爱如阳光般照耀,流淌在每个同学的心间。

同时,学校以“参与其中,体验互动”为宗旨,开展了如“友谊之圈”、“心有千千结”“同舟共济”等心理游戏,强调主动参与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体会出某些做人的道理。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无拘无束地与同伴们一起敞开自己的心扉,尽情地享受、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2.青春体验:“炫我青春大舞台”展活力

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是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充满了张力与活力,需要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来演绎青春路上的喜与悲。因此,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和谐完善、活力健康”为主题,开展炫我青春大舞台活动,每周由一个班级承办,学校为活动提供舞台、舞台布置、音箱等演出所需的设备,学生们或唱歌,或跳舞,或小品,或乐器演奏,或游戏活动,在青春的大舞台上,每个学生都自由地享受着个性的张扬,陶醉于欢声笑语间。

3.向上体验:“不言商店”卖诚信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它往往以精神为载体,决定着这个人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初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而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针对此,学校推出了“不言商店”活动,在宿舍门口的橱柜里摆放学生学习生活必需品,如校徽、团徽、垃圾袋、毛巾等,旁边放着每件商品的价格标签,学生可以自行取走里面的东西,自觉将钱放入到箱子中。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又减轻教师负担。这是一家无人监督的商店,这是一家通过学生体验,并逐步树立诚信意识的商店----不言商店,既卖有形商品,又卖无形诚信。

4.进取体验:“每周文明之星+年度活力奖评选”体成功

高峰体验与最佳状态显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高峰体验就是最佳状态本身。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挥出来的一种需要。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智力,而是成功智力。”“成功智力完全可以加以培养发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环境,于是学校推出了每周“文明之星”、年度“活力奖”评选两个评选活动,这些“文明之星”与“活力奖”是学生在层层评比中不断肯定与完善自我的代表,是盛开在每个班级甚至校园里的花朵,它们摇曳多姿,馨香染人,同时也影响着更多的同学发奋进取,完善自我。

5.前瞻体验:动静结合,多渠道拓视野

为了让学生对心理健康保持前瞻的视野,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动静结合,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并开阔眼界,例如在每天4:05-6:20之间开放学校图书馆,学生可自由借阅心理健康书籍,了解相关知识;6:00左右心灵之声广播心理保健常识;邀请专家开展情绪调适讲座,心理教师分别开展了《以人为本,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和《我的校园,我的家》主题讲座,建议学生观看浙江电视台《中小学生考试心理》讲座,从而使学生了解多种心理调节的方法;展播心理电影《小孩不笨》,开展“心与心,零距离”心理征文比赛,学生从他人身上吸取成长的经验,反思自我;开展心理电子报评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收集并习得心理健康常识。

如有位学生在征文中写到:青春应该无怨,生命无需过多地修饰,丢开一切不必要的烦恼,勇敢地走过昨天,潇洒地走向明天,便是最大的快慰。

在淡淡的回忆中,我想起了那些清晰而遥远的往事;在轰轰烈烈的悲喜中,我感到那岁月的无倦流逝以及生命跳动的脉搏。猛然醒来,这莫非是成长的滋味?

6.耐挫体验:“吃苦耐挫远足、暑期夏令营、综合实践活动”扬心扉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比如讲到挫折的有关知识时,如果举例说明残疾人受到的挫折是如何的大,学生可能也只能停留于理论的理解与体会,这时如果能够适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一定的活动,则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开展了“吃苦耐挫远足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徒步远足活动,每天只允许学生消费10元,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合作的品质,长途先进,磨炼意志,而暑期夏令营、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这样的生活体验不仅让学生尝试自立,还让学生在活动后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整理材料,开展研究,理清思路,记录过程,收获体验。

7.乐观体验:“心理健康活动周”揭面纱

为了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同学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关爱自我、调节心情,学校先后开展了多届“健康生活,从心开始”心理活动周。通过现场咨询、心理测验、心理图片展、团体辅导、心理墙报展等系列活动,一点一点地揭开心理学萦绕在学生心中的神秘面纱,学生沉浸在一个个喜闻乐见的活动中。

在关注整体健康的同时,学校也关爱个别特殊学生。每班设立2位心理委员,关注和了解同学的情绪、生活和学习情况等,开展同伴辅导,定期上交班级晴雨表;建立班主任联系制度,反馈个别特殊学生情况,心理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重点咨询。学校力求从同伴、班主任、心理老师三个视角关注学生,常规开设个别心理咨询并进行追踪辅导,使咨询对象在认识、情感和态度上有所变化,帮助解决其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促使咨询对象的自我调整,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体验式”心理辅导注重学生心理体验也是在借鉴团体心理辅导、社会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辅导的技巧分为指导性和非指导性两种,非指导性过程大多数是体验式过程,辅导师不倚重语言,而透过一个的情境与活动,让学生把内心所经验到的一切浮现出来,并做出改变,最后带到实际生活中去。

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体验式心理辅导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克服传统说教的低效甚至无效或负效应,正如波兰尼所倡导的,“道德知识是‘缄默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体验、直觉和洞察力”来获得,“体验和感悟是个体经验与心态发生变化的重要环节”。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力求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各种心理辅导活动,对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训、训练,协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经历认知—行动—认识螺旋上升的心理适应过程,因此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品质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红媛. 《寄宿学校学生心理热点问题及教育对策》. 硕士论文.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2:: 1-14

[2] 徐永琴. 《江苏省KS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硕士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0-13

[3]龙培民. 《浅谈藏区高一寄宿制学生的心理適应问题》. 民族教育研究,2006(6):51-54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心理辅导体验式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浅析寄宿制学校内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