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教学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5 10:58孙亚玲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社区教育

孙亚玲

摘 要:本文以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对该街道文化礼堂建设现状、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现状的分析,运用已经在实践证明有效的一些教育服务模式,取得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对策与建议,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一些选择途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农村文化礼堂;探索与实践

一、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现状

(一)文化礼堂定位

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文化礼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礼堂,一般指的是举行典礼或者是聚会的厅堂。在古代,人伦教化、讲学论道的“明伦堂"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礼堂。到近代,相继出现的宗族祠堂、乡村礼堂也扮演着礼堂的部分角色,村民议事、解决纠纷、教化后代、承办讲座、各种典礼、联欢、电影、追悼等各种活动都在祠堂内进行。90年代起,人口开始快速流动,礼堂的功能越来越弱化,置身于城市化的浪潮下,因公共文化生活解体导致农民的精神日渐空虚,乡村面临的文化危机也日益严重,文化建设刻不容缓。2013年,浙江省首次把“文化”和“礼堂”结合起来,在经济相对富裕、文化底蕴深厚的农村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那么,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到底应包含哪些内容,农村文化礼堂该怎样定位呢?文化礼堂应该通过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打造一个集科学技能普及、思想道德教化、娱乐活动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最大限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新建成的文化礼堂一般兼有礼堂、讲堂以及文体活动场所等诸多功能,严格执行“五有三型”(“五有”即有场所、有队伍、有展示、有活动、有机制,“三型”即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基本标准,按照“两堂五廊”(“两堂”指的是礼堂和讲堂,“五廊”则村史廊、艺术廊、民风廊、励志廊和成就廊)的设计模式所建的或综合一体式或分散组合式的文化场所。

文化礼堂要定位在“文化殿堂、精神家园”的要求,要把传承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丰富文体活动等主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

(二)文化礼堂建设现状

西坞街道地处奉化区东郊,距区中心8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街道辖区面积111.7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94万人。自2013年起,西坞街道陆续建设了20个农村文化礼堂,占全部25个行政村(社区)的80%。另外,为了工作需要,还建设了宁波兴明液压器材有限公司等5个职工文化礼堂,进一步拓展了文化礼堂建设范畴。

有的村还将文化礼堂与村民讲堂相结合,根据自身的产业、环境、人文等特点,确立了颇具特色的”村民讲堂”名称。如金峨村叫“金凤讲堂”、蒋家池村叫“绿池讲堂”、山下地村叫“三和讲堂”、四维村叫“四维讲堂”、税务场村叫“正廷讲堂”等。每个文化礼堂建立了相应的负责人和联系人,且做到“有班子(领导)、有牌子(名称)、有票子(经费)、有房子(教室)、有方子(方案)、有师资(教师)”等要求,为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现状

西坞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担任着总体协调和组织实施的重任,教育资源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1.相对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我们街道成人学校在开展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中,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及街道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成立了由教育局为主导、街道协助、成校负责、村干部配合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管理、指导、计划部署和监督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成人学校,落实专职人员,协同每个文化礼堂聯络员,负责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与协调工作。

2.比较优质的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在编专职教师6名,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兼职教师38人,主要由能工巧匠、相关专家、村干部与村民代表等组成。专职教师主要由成校教师及社区工作者组成;能工巧匠由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担任兼职教师,如村中的花木种植大户、营销专家、水果种植能手等;相关专家主要邀请科协、农林、法院、教育局、文明办、公安局、妇联、妇幼保健所等单位理论骨干和专家学者,也包括宁波社区教育讲师团、电大教师等。

3.基本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学校有48台计算机的机房一只,可同时容纳80人培训的大教室一只,有近2500册图书的图书室一只,小教室、实训室、阅览室、档案室各一只,触摸式教学一体机2台,移动投影仪一套,打印机、复印机等设施设备若干,还有烘培器具和母婴护理等实训设备各一套。

4.相对频繁的教学培训活动。近几年,西坞成校进文化礼堂教学培训活动相对频繁,仅2018年度就开办了74个班,先后培训村民18667人次,其中双证制高中3250人次,扫盲1080人次,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安全培训2203人次,花木、杨梅、灵芝农技培训824人次,家政服务937人次,老年人健康、越剧、二胡等教育31班5473人次,使一大批农民掌握实用的生产技能、安全知识、社会生活常识、才艺技艺、家政服务等知识。

二、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各种特色做法实践

在近几年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特色做法,使我们的工作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兄弟单位提供了一些样板。

(一)“网格化布局、网络化工作”模式彰显新时代特色

根据西坞街道社区教育特点,经过多年实践,由2017年提出了“网格化布局、网络化工作”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新模式。所谓网格化布局是根据地方需求进行差异化布局,在全街道20个文化礼堂,有特色、有侧重、不重复的进行讲堂分工,分别布点了11个市民学校、6个社区生活E站和社区图书室、8个文体活动室等作为活动阵地,培育了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各级各类教育产品,形成了“区社区学校、街道社教中心、村民讲堂”的社区成人教育三级网络。所谓网络化工作是指将网格化布点的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由西坞成校进行管理和调配,形成一个教育阵地网格化、教育内容特色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新格局。通过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构建了联动服务,化解了影响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使社区成人教育焕发蓬勃发展的动力,彰显了新时代特色。

这种教育工作模式使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我们可以通过各行政村教育联络员采集农民的各项培训和活动需求,由街道成校统一调配、统一安排,既可以利用外来的教育资源,又可以利用其它行政村的教育志愿者和农民专家,使农民得到更加实用、更加专业的培训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各项素质。

(二)立体教育服务模式为新二代生涯教育提供样板

在力邦社区新二代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品类的关怀“新二代”的立体教育服务平台。

所谓立体教育平台是指从纵向、横向、穿插等几个维度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零散的点滴教育资源系统化、综合化,让其发挥更大更有效的作用。

“纵向”教育资源主要是从宁波市、奉化区、西坞成校、力邦社区学校等“自上而下”的资源,包括20个文化礼堂里布点的一些活动场所。“横向”教育资源主要是整合力邦社区和合作单位的资源,除了将力邦社区内现有的社区成人学校、新二代周末快乐营、假日学校示范点、少年警校等教育资源整合外,还竭力挖掘兄弟单位、专业学校和各种志愿者团队的资源,共同为力邦社区新二代生涯教育服务。“穿插”资源整合是我们的创意,就是利用在力邦社区已经家喻户晓的“知心姐姐”志愿者服务团队,在纵向、横向几个教育资源间穿针引线,竭尽调研、沟通、协调之能事,传播小能量、了解小需求、解决小问题,为社区内新二代的健康成长发挥了各级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小作用。

立體教育服务模式在西坞街道内率先推广,各兄弟单位竞相考察仿效,已成为新二代教育的一个样板。

(三)村民自主讲堂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实践

村民自主讲堂是我们西坞成校在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方式,它是文化礼堂作为讲堂功能时的一种表现形式,村民通过西坞成校的总体协调,动用街道现有的教育资源,自选主讲人、自选内容、自选地点与时间开展教学活动。主讲人可以是本村的,也可以是外村的;内容可以讲种植技术、村庄规划,也可以讲家庭美德、保健活动,更可以讲党的建设、时事评论;地点可以坐在文化礼堂听讲,也可在田间村头、种植园区进行实际示范操作;可以在白天讲技术示范类讲解,在晚间讲理论、政策性知识。

我们用“网格化布局、网络化工作” 教育工作模式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统一计划、统一调配、统一工作,有效促进了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的蓬勃开展;用“立体教育服务模式”解决了新二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节假日无人监管的困惑,在我们西坞街道有了一个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学校称心、社会安心” 的关怀新二代的服务模式;用“村民自主讲堂”解决了各种层次农民的各种学习、工作、生活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农民积极参与教育的主动性,使农村能人有了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通过这三种特色教育工作模式的穿插应用,我们西坞街道成校的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做到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借助社区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作用,为农村培养文化型、思想型、技能型人才,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风貌,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我们作为农民“家门口的大学”—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责无旁贷,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礼堂定位认识片面,主动学习欲望不高

整体而言,文化礼堂引起了村民的广泛关注,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村民对文化礼堂的认识片面化,把文化礼堂定位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和举行红白喜事的旧祠堂,对于文化礼堂的教育内涵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文化礼堂建设说来是文化惠民工程,但村民只是把文化礼堂看作生活中可有

可无的设施,他们只知道文化礼堂有晚会、演出、健身、培训、展览等活动,却从未了解过这些活动从哪里来、意义在哪以及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更不会抱着学习知识、提高修养的动机去主动参与礼堂活动,只是被别人叫去陪读、去充数,没有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学习的欲望不高。

(二)需求把握不够精准,农民参与程度偏低

目前各村的文化礼堂几乎每月都会举办文化活动,活动频率达到了政府的规定要求,但文化礼堂的人气不是很旺,农民参与度不高,没有很好地诠释其“精神家园”的内涵。

究其原因,文化礼堂开展的活动以文艺演出、民俗活动与健身活动、技能培训、老年教育等为主,虽然活动也很丰富,逐步满足多元化需求,也进行了个性化定制实践,但需求把握还不够精准,本土资源挖掘还不够深入,将枯燥的技能技术、道德规范等内容通俗化、平民化的研究还不够重视,不能满足村民不断增长的政治、科技、文化方面的全面需求,农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偏低。

(三)村校合作不够成熟,个别管理缺乏监管

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是一个新兴的学校与行政村(社区)合作教育的形式,虽然管理体制已经形成,但还不够成熟,村校合作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信息管理没有网络化;二是运行管理难度较大;三是礼堂考核体系不健全。文化礼堂考核体系中,光有省、市、乡(镇)的三级考核制度,普通群众作为应用文化礼堂的主体,反而缺乏评价反馈,不能真正做到以村民为导向,文化礼堂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功能未能真正体现。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转化片面认识

要让村民全面深刻了解文化礼堂的内涵,有赖地方政府的宣传引导。政府各部门应该相互配合,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如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手机、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积极拓宽宣传渠道。例如向每一户人家发放一本文化礼堂宣传手册,全面介绍文化礼堂内涵、功能以及活动,加深村民对文化礼堂的了解。为了避免文字、图片的刻板性,有条件的还可在礼堂广场设立电子屏,以短片播放的形式全方位、动态展示文化礼堂,让村民看到文化礼堂并没有破坏祠堂原有的空间和功能,反而融合了各类资源成为他们接受教育的新阵地,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

通过多种宣传方法,提高村民对本村文化礼堂的认知度、认可度和热爱度,从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趋之若鹜的“精神家园”,提高他们对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参与度。

(二)立足村民村情,满足需求表达

立足村民村情、满足农村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是文化礼堂活动开展的本质要求。建议探索建立村民需求表达机制,加快街道成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与完善,搭建“公共文化服务点餐”平台。在平台上村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需求,文化礼堂管理员加强对不善于操作信息技术的基层村民需求内容的调研与整合并及時上传,街道成校将政府和教育部门比较成熟的教育内容加入其中,经统计处理,从中筛选出合理的、有效的、可以方便操作的服务内容,在点餐平台上用服务菜单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农村居民选择。此外,村民也可以利用服务平台对文化活动项目作出反馈,对那些不受欢迎的、满意度不高的项目活动可停止服务。

(三)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办法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的工作绝不是单靠街道成校的力量就能推动的,它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街道成校的百般努力、农村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全面参与。为了文化礼堂充分发挥应有功能,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关键。

五、结束语

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既是政府对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居民对精神文明的强烈需求。通过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工作这个契机,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为村民配送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保证村民有所学、有所获、有所乐,是提高农村居民政治、文化、技能等各项素质的好途径。但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们对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和水平的局限,在认识上还比较肤浅,方法上还比较简单,分析原因的角度、广度以及深度都相对不足,针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可行性和实践性有待后续不断地探索和验证。

参考文献

[1]景民.农村社区教育概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

[2]刘尧.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4).

[3]谢会昌.乡村文化礼堂内涵建设研究[J].甘肃科技,2016(32).

[4]李晓云.浅析宗祠文化与公共文化的互嵌现象一以温州永嘉苍坡村文化礼堂为例[D].温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社区教育
关于当代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 促进开放式实验教学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