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孔乙己》《祝福》中“笑”的艺术效果

2020-05-25 09:10潘启能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祥林嫂孔乙己

潘启能

摘 要: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不是很多,但是意义非常的重大,其中《呐喊》和《仿徨》两个小说集是代表之作,小说内容更多的来源生活,高于生活,鲁迅先生将精力主要的集中在了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尤其在小说的内容中不乏有很多的笑声,这些笑声揭示了人世间的冷酷无情、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以及毒害人们的思想等方面,鲁迅先生用这些笑声巧妙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社会现象。因此,本文主要的以《呐喊》中的《孔乙己》和《仿徨》中的《祝福》两个短篇小说中“笑”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更加深刻的来回顾一下当时的世态炎凉和人心。

关键词:孔乙己;祥林嫂;笑;艺术效果

鲁迅的这两部小说,大多数都是以笑为线索,人物在笑声中开场,在笑声中活动,最后在笑声中走向死亡的悲剧局面,这些笑声有的是哄堂大笑、有的是麻木的笑、有的是冷冷的笑......不管怎样,这些笑声都是为人物最后的悲剧笼上了一层悲凉的征兆。下面我结合这两篇小说中的笑的效果来剖析。

一、《孔乙己》中“笑”的艺术效果

(一)孔乙己的可笑

孔乙己受孔孟之道的毒害深至骨髓,被科举制度摧残得不会营生,这是形成孔乙己性格的重要的两个方面。他迂腐,假斯文,满口“之乎者也”,好喝懒做,麻木不觉悟,这种被压弯了的性格是可笑的,他可笑的行状、行动、言语是封建思想毒害和科举制度摧残的结果。因此,孔乙己本身的可笑,其实质是作者对孔孟之道和科举制度的嘲笑和讽刺,鲁迅先生正是通过这些“笑”揭露了孔孟之道和科举制度的罪恶。“笑”,是作者艺术化了的一种手段。

(二)孔乙己的取笑

就孔乙己的经济地位来讲,他是一个受压迫和被践踏的底层人物,是应该同情的。但为什么小说中一再写他的痛苦遭遇只能使别人“快活”,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呢?

就孔乙己本人来讲,在别人的取笑下,确实是形成了他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内心的痛苦与悲哀。鲁迅先生对这是寄予一定的同情的。

取笑孔乙己的人很多,应作具体的阶级的分析。

咸亨酒店掌柜的取笑就不能同那些短衣帮的劳苦大众的取笑一概而论。掌柜是一个剥削阶级的人物,他的取笑是对受苦人的一种玩弄,一种欺凌,这是由他的阶级本性决定的,是不足为怪的。

酒店中其他取笑孔乙己的人,大多是短衣帮的劳苦大众,这些人与孔乙己处于类似的经济地位,是被压迫被剥削者,按理说他们应该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痛苦,给以同情,不应取笑孔乙己。不该取笑而取笑,这就有点奇怪,怪在哪里?这怪,就是那“病态社会”。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中曾说,他的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病态的社会,正是几千年来孔孟之道对社会的毒化。封建政治的压迫,封建经济的剥削,封建文化的毒害,在被压迫者中间也形成了一种隔膜、凉薄、冷酷的心理状态,麻木,不觉悟,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了。这样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悲凉呵!鲁迅这样写,就触到了根本问题——这一切都是封建制度造成的,这也就沉重地鞭挞了那罪恶的封建社会,尖锐地抨击了整个人吃人的封建制度。

归根结底,作品所嘲笑的是麻醉人们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意识,是那种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制度。

二、《祝福》中“笑”的艺术效果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以其深沉的笔力和凝重的感情塑造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最悲惨的典型——祥林嫂。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笑”的描写,比“画”她的眼睛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一)唯一的笑,又是短暂的笑

祥林嫂的笑是唯一的,也是短暂的。她一生愁苦,受尽磨难,生前哀哀无告,还须惶恐地走向死亡,最终在祝福声中被封建礼教推上了死路。站在我们面前的祥林嫂“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甚至连悲哀的神色也消尽了。然而,有一次她破例笑了。这是她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帮佣,祥林嫂除了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点点下来的微雪,勾起祥林嫂对阿毛的回忆,但阿毛的故事是早就被人唾弃了的。当她深情地忆起那讲了不知多少遍的阿毛在雪天被狼吃掉的往事时,柳妈打断她刚刚提起的话题,转而追问她改嫁贺老六时始闹终依的原因。祥林嫂推说贺老六的力气大,柳妈不信她的辩解,打趣她,这时,祥林嫂回敬了柳妈几句。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这笑是《祝福》中祥林嫂唯一的一笑。这极难得的一笑,又是那样的短暂。当柳妈盯着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笑得少,笑得短暂,但留给我们的却是对于人物悲剧命运的无尽的思索。

(二)走心的笑,又是含泪的笑

这特定情境中极短暂的一笑,是会心的,也是含泪的。表面看来很平常的笑,确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悲剧内涵。祥林嫂改嫁贺老六时,闹得很出格,表现出了一定的反抗性,但她的反抗是盲目的,无力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的重压下,最后仍逃脱不了任人摆布的命运。贺老六是一位勤劳、质朴的农民,在祥林嫂愁苦的一生中,贺老六和阿毛一直是她难以忘怀的,他们的共同生活是她一生唯一的美好回忆,因此,当柳妈提到改嫁的事时,她想起了和贺老六短暂的幸福,更忆起了他们的孩子阿毛,于是,她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会心的笑,是对过去那段美好生活的深情的怀念。然而,只要我们纵观祥林嫂的一生,看到她那立即敛起的笑容,就会感到这笑更是含泪的。祥林嫂这位饱经忧患的不幸的妇女,欢乐对于她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她的一生只是一连串的苦难。无情的现实,冷酷的社会,吃人的礼教,始终都在摧残着祥林嫂,现实的欢笑,已不屬于祥林嫂。

鲁迅先生就这样紧紧抓住人物笑得少的特点,出奇制胜地写了祥林嫂的笑,从笑容或笑影里,我们感受到比哭更深沉的哀伤。屠格涅夫说过:“世间有些微笑比眼泪更悲惨”,鲁迅先生写祥林嫂的笑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的辩证法。如果说,眼神的变化平面地勾勒出了祥林嫂一生苦难的历程的话,那么,祥林嫂的笑则把这悲剧的气氛强化了,同时深化了悲剧的内涵。就这一点而论,当我们分析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时,在看到“眼睛”之外,我们是否还应该听到祥林嫂的“笑”呢?

综上所述,通过对鲁迅的这两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在写作中的风格都带有一定的讽刺形式,通过孔乙己和祥林嫂的“笑”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腐败和世态炎凉,对鲁迅先生小说中“笑”的艺术效果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回顾当时社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蓝秀平.鲁迅小说人物意识和现代文明进步借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7期

[2]陈福翔.试论鲁迅作品“国民性”的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年12期

[3]蓝秀平.鲁迅关于中国妇女解放的文学探索[J].名作欣赏.2011年21期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祥林嫂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