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2020-05-25 09:16孟延红
管理学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孟延红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筑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如何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指导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且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及信息化时代到来,传统的工作方法已无法完全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求[1]。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并研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新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育人机制不完善

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教学、科研以及学生教学工作,而轻视了思政教育工作。并且高校都是根据专业分设学院,学院之间相对独立,造成下设学院之间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缺乏经验的交流,造成高校整体上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大多是完成上级要求的基础性教育任务,没有成体系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奖惩制度等,导致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态度懈怠,无章可循[2]。

2.管理模式滞后,平台建设不健全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模式滞后。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遵循上传下效,导致思政教育管理模式滞后、机制简单、管理效率低下、效果差。并且由于高校下设许多专业院系,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分散,各院系之间的管理各成体系,造成高校思政工作衔接不畅、传导速度慢等问题。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不健全。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传统的思政课堂+培训+活动平台上,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及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更为迅速、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虽然大部分高校在门户网站中开设了思想政治专题网站,但仅由负责网站建设的人员兼职管理,造成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不健全、信息发布及传播滞后的问题。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共享功能和交互功能,正确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成为信息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最重要的课题。高校要正确、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努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2.如何应对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

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在给先进文化的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具备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危及意识形态安全。且由于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加大了高校思政工作舆论导向的难度。因此,如何应对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及舆情威胁,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提高重视,加强思政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从高校整体到院系局部都要提高重视,要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和支撑体系,加强思政教育管理、考核、学习培训及激励奖惩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形成上下统一、逐级细化的制度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趋于制度化、严格化、常态化。

二是量化标准,创新管理模式。在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执行和考核要量化具体的管理标准,尤其是各獨立院系机构,要制订适合本院系思政工作的考核管理标准,使管理更具针对性。充分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如成立专门的思政教育管理团队、采用教师轮流体验式管理法、搭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思政交流互动平台等等,以提升管理的效果和质量。

2.强化实践,发挥思政队伍的示范管理作用

一是打造一流的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队伍不仅要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熟悉掌握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还要与时俱进,适应当前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时代的新要求,熟悉互联网及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高校要把思政队伍建设纳入学校的改革发展战略中,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规划思政队伍人才培养,加强思政教育承担者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优良的信息技术水平。

二是发挥思政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组织、宣传部门教师、思政课教师、党建及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行政科研工作者以及学生团体优秀代表等组成的思政队伍,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发挥着管理育人和示范带动的积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积极带动作用,在思政教育各类活动中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发愤图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结合社会实践强化思政教育效果。高校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教育资源,结合社会实践环节,多途径、多角度创造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平台,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如利用高校地域及专业优势,与用人单位联合打造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的志愿者服务及社会公益活动,使思政理论教育变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真正应用于实践,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3.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功能

一是发挥思政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并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堂提出了“八个统一”,思政理论课堂教学要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3]。

二是发挥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讲人作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思政理论教师提出了“六个要求”,要求思政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不断增强理论性、针对性,言传身教,努力使思政理论课堂教学获得最佳的效果。

4.整合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与时俱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当前是互联网新媒体信息技术时代,高校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开展各种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巩固思政教育效果。

二是整合资源,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高校要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利用各种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如打造网络公开课,开设思政理论网络公开课程或讲座频道,结合社会热点展开思政教学,丰富课程内容和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开设专题微博、微信互动平台,发布专业资讯,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就业交友,激发学生的关注兴趣,实现与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对接,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

三、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人才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在新时代思想背景下,随着互联网及新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要充分把握发展机遇,提高重视,加强思政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实践,发挥思政隊伍的示范管理作用,营造氛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功能,整合资源,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多措并举,切实创新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勇,陈蕾,陈旻.论新形势下立德树人思想要求的拓展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127-133.

[2]王道红.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2):79-82,87.

[3]徐海鑫.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实践遵循[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99-105.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