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及途径

2020-05-25 15:55雍化冰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孝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学生

雍化冰

摘 要: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家庭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孝文化就是家庭文化的核心。注重亲情的中华民族将孝敬家人与父母当作重要的美德,将孝文化当作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发展过程当中,孝文化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现代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常常会忽略我国的孝文化。因此将孝文化融入到初中学生的课程教学当中是十分有必要的,除了在语文教学当中融入孝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渗透孝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文化;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71-02

1.孝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行性

(1)二者的教学目标具有契合性

在初中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分辨是非善恶,而孝敬父母与老人就是优秀的道德品质之一,因此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具有契合性。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充分认识到孝文化的内涵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需要在理解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的付出的基础上做到对父母和老人的关心和敬爱,这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全与发展。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也是使学生具有成熟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二者具有一致性。与此同时,孝文化除了包括对父母和家庭的敬爱之外,还主张将这种爱进一步扩大,成为对社会和对国家的热爱。这同道德与法治的培养目标也是相一致的。

(2)二者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方面具有统一性

首先,孝文化与其他的文化有所不同,它是基于血缘亲情而产生的,因此孝道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道德情感,学生即使没有经过学校的专业化学习也会产生这种道德情感。而孝敬父母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章节,通过在家庭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孝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其次,孝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贯穿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孝德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而通过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孝德的重要性,自觉在家庭生活当中产生展现孝德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孝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二者只是形式不同。

(3)二者都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孝文化和道德与法治教育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对自身的社会作用进行正确定位。首先,二者都能适应社会老龄化的需求。目前,我国社会已经提前进入到了老龄化的时代,国家的养老保障机制还并未成熟,为了解决老人的问题,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提升人们的孝意识,通过家庭养老措施来弥补社会养老的缺口。孝文化的核心就是孝敬老人,孝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也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述老龄化以及尊老敬老的问题,这可以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意识,在将来自觉履行养老责任。其次,二者都与国家的政策导向相符合。国家重视对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同时主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相应这一政策,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而孝文化的传播也符合政策的导向,强调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2.将孝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在我国,孝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初中学生当中渗透孝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现阶段我国对于人才的选拔方式主要是考试,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教师注重的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虽然我国推行了素质教育,但是目前学生文化素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教育是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而教师则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只有学校与教师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孝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具有良好的基础。孝文化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孝文化的学习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是重要的教育方式。这可以使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情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在的初中生从小生活在富足的生活环境当中,很难了解父母的艰辛。与此同时,初中生并没有社会工作的经历,因此并不了解生活的压力。再加上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使得他们在生活当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体谅他人的意识。孝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传统的孝文化就主张孝敬与感恩父母,通过侍奉与赡养父母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虽然经过社会的变迁,孝文化的理念不断变换,但是孝文化当中对父母感恩的内涵并没有改变。通过将孝文化融入初中生的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可以树立起对父母感恩的情感。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学生可以对孝敬父母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当中需要承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并将自己的感恩行为落实到实践当中。

3.孝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

(1)丰富课堂内容

虽然在生活和学习当中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孝文化的相关知识,但是通过道德与法治等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孝文化,同时形成更加直接的认识。这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孝文化学习对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将孝文化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当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材当中,有一课是专门讲解孝亲敬长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本节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孝文化。除了学习教材当中的理论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孝文化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当中落实对父母的感恩。教材当中关于孝文化的内容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拓展与补充,可以在课程教学当中加入《孝论》的学习,同时给学生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

(2)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性比较强,缺乏实践活动。而融入了孝文化的道德与法制课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地结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好地巩固,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当中感受到孝文化的真正内涵。比如,在学校里可以开展以孝文化有关的手抄报、黑板报活动,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孝文化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亲子课程作业,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日的时间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帮助老人做清洁、陪老人聊天,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明白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并将这份孝心落实到身边的父母亲人。除了学校的活动之外,社区也可以与学校配合,在宣传窗当中加入孝文化的相关宣传,免费播放《飞越老人院》、《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关于孝道的电影,使学生在活动当中自觉接受孝文化。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重视初中生的德育教育。除了在家庭当中的德育教育之外,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融入传统孝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情。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师需要密切配合,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同时联合社区开展关于孝文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自觉树立起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杨一鸣,王磊. 彰显国家意志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想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8(04):12-17

[2]孙邑. 创设思辨情境 培养思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8(18):21-22

[3]林采凤. 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金钥匙—管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基础教育参考,2016(02):78-79

猜你喜欢
孝文化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学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以孝文化促进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