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相关问题研究

2020-05-26 01:54舒榆韩
今日财富 2020年13期
关键词:债务国有企业企业

舒榆韩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部门国有企业面临资不抵债的财务困境,而债务重组事项有助于企业降低负债、摆脱困境。本文主要阐述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债务重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近些年,我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去产能、降杠杆措施的实施,我国一些大型传统国有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资产负债率高启的状况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债务危机。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债务重组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摆脱负债累累的困境,推进企业恢复活力、东山再起。而从国家层面来讲,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也关系到国有资产的流失甚至是社会的稳定运行。

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根据2019年5月16日财政部财会〔2019〕9 号文件对2006年2月15 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12 号——债务重组》进行了修订,新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或法院裁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的交易。”放宽了原来“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这一限定并扩大了债务重组的范围。

二、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式

目前而言,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资产偿还债务、债权转股权、修改债务条件以及混合方式。

(一)以企业资产清偿债务。企业资产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货币资金或现金等价物;另一种是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实物财产或财产权利。国有企业可选择用现金资产来偿还企业债务,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往往已陷入财务困境,无力以现金方式足额进行债务偿付。因而企业可选择以非现金资产让渡的方式来偿还企业到期负债。

(二)债务转为资本。也是通常所说的“债转股”方式,当国有企业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时,债务人通过与债权人协商谈判,将债权人的债权转换为债务人的股本或实收资本。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情况应排除在转换之前就已被划分规定为可转债,这种情况属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属于正常的债权与股权转换行为,并不属于债务重组事项。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在不违反法律法律的条件下,国有企业通过与债权人协商,调整修改原债务协议的相关条件和细节,比如延长债务人的还款期限,削减还款利息等。对于并无破产风险,只是暂时陷入流动性紧张的企业,可以采取此种方法进行债务重组。

(四)综合受偿方式。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往往一种债务重组方式并无法解决企业的诸多问题,往往需要根据当时的具体债权债务情况选择多种债务重组方式,综合运用、灵活处理。

三、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主要困难

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过程中,往往情况复杂牵涉面广,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如何恰当的处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

(一)信息披露真实性问题。

在企业债务重组过程当中,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至关重要,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债务重组方式,披露债务账面价值和债务重组相关损益以及权益性投资的增加额。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财务报表数据不真实或者是与债务重组相关的重要信息的披露十分简单粗略等问题。

(二)关联方交易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在关联方交易方面缺乏相关法律进行严格的把控,在我国企业之间进行关联交易而扰乱市场、虚增利润、粉饰报表等行为屡见不鲜。由于国有企业有相当多的控股关联方,而关联方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因而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着操纵利润的现状。

(三)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在国有企业通过非现金资产进行债务清偿过程中,对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是十分常见的手段。然而由于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资本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完善,且国有企业的关联方及债务重组的重组方之间关系复杂,因而对于非现金资产的价值评估往往涉及到各个参与方的主观因素,而很难获得真正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使得真正公允的公允价值的取得,往往是“空中楼阁”仅存在于理论层面而在现实中并无法触及。

四、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的对策

(一)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债务重组方式

选择合适的债务重组方式对于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成败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陷入财务困境的国有企业能否焕发活力、东山再起。因此应根据国有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慎重的选择债务重组方式。

在以往的国有企业债务重組的相关案例中,选择的债务重组方式主要包括:债转股、修改债务条件、以非现金资产进行债务清偿或综合多种方法进行债务重组等。在债务重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真实情况往往十分复杂,所以一定要反复斟酌考量选择最为适合的债务重组方式,在解决国有企业财务的同时,也为债权人争取最大化的利益,实现效果最优

(二)适时开展资产重组事项

国有企业陷入流动性紧张甚至是资不抵债的财务困境往往是在很长的一段经营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因而作为一步步陷入财务困境的国有企业,应当在财务危机的初期有所警觉并及早采取措施。若能在债务危机初期、经营情况并未极度恶化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往往能实现更好的债务重组效果从而避免企业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

(三)债务重组后的优化整合以及注入优良资产是关键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过程复杂多样,往往涉及各种类型的资产以及各种不同的债务重组方式。国有企业作为债务人其债务重组的目标是尽快摆脱经营困境、焕发新的生命力且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债务重组的债权方要对债务重组企业进行综合的宏观考量如公司的业务、员工、无形资产等,从而建立优化的经营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总而言之,对债务重组的国有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优良资产是公司今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四)积极借助政府力量

国有企业其特殊的国有性质,导致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国家或政府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决策作用。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考量债务重组债权债务人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债务重组事项对国有资产流失、失业率、市场经济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整个债务重组事项实施的过程中,要与相关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和协商,在充分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同时,充分运用当地政府的便利和优惠措施,努力获取政府最大力度的支持,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植下,顺利进行债务重整事项。

(五)全面考虑影响债务重组方式的因素

国有企业选择进行债务重组大多数原因是为了改善当前资不抵债,经营情况恶劣,甚至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在企业风雨飘摇之际,有效的债务重组手段和方式能帮助企业摆脱当前的困难状况,而无效的债务重组对于企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我们需要综合把控各项可能影响企业债务重组的因素和事项选择债务重组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在开展债务重组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把控整个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和重要步骤,如果不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会给债务重组工作的进行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导致债务重组工作的无效。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问题对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以及摆脱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企业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债务重组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使国有企业摆脱债务危机以及破产风险。(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猜你喜欢
债务国有企业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