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篆遗风

2020-05-26 02:03徐志国程采杰田承玉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赵高刻石小篆

徐志国 程采杰 田承玉

摘 要:小篆始于李斯写《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丹敬写的《博物篇》,但这些小篆的代表作却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秦代在历史上十分短促,保留至今的文字资料则更是少之又少。

关键词:秦篆;遗风

而今我們能看到的作为颂功刻石的李斯所书《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以及南唐徐弦摹刻的《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一直流传到今天,从这些刻石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秦篆的遗风。

然纵观秦代刻石虽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现就《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从史实和书法角度分析如下:从书法角度出发分析,秦始皇种种刻经、刻石至今尚存原刻确实可靠的只从《泰山》和《琅琊》二石,其他或为后人翻刻,或已遗失、很难为据。就从《泰山》和《琅琊》二刻石对比来看,书刻风格亦各有不同,《泰山》比较圆厚,《琅琊》略显瘦长,如“臣”字,《泰山》转角处弧度较大,圆润;《琅琊》圆转中略带方意。“石”字转角和左撇,《泰山》转弯圆滑,撇如竖笔落到底;《琅琊》则成方折,明显外撇。“刻”字《泰山》落笔粗壮,有横势;《琅琊》用笔细长,带纵势,如将二石精拓放置对比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的书法之差异。

而就史实而言《史记》载秦始皇八件刻石是分别四次在东巡中刻立的,其中二十八年和三十七年两次记有李斯同行,而二十九年和三十二年两次却没有李斯之名,是否随行无从断定,如李斯未曾同行,当然也就不可能书《芝罘》、《东观》和《碣石》三石,惜此三石中《东观》早失。《芝罘》和《碣石》翻刻皆劣可疑,以无从考证勘比。

李斯虽始皇重臣,但到秦二世时已明显失势,二世胡亥宠信的是立他为帝的赵高,“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及”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幸”皆决于赵高,而且赵高的书法亦很有名,唐张怀灌《书断》亦把赵高与李斯同列“妙品”,又如前述赵高作《爰历篇》与李斯和胡丹敬共创小篆,是当代的文字专家,由此可见,赵高不仅是秦二世最亲信的近臣,同时又是当代有名的书法高手,特别是“尝教胡亥书”,并立他为帝,具有特殊的地位。秦二世东行郡县,“尽刻始皇所立刻石”赵高不会不参与其事而执笔,查现存残石的《泰山》的九字半和《琅琊》八十六字均为二世诏,如前述,书法已有不同,关于这一点,宋人欧阳修已注意到,他在《集古录跋尾》卷一记《芝罘山秦篆遗文》二十一字时云,“其文与《峄山碑》、《泰山刻石》二世诏语同而字画皆异,上述三石同为二世诏书,书法颇不相同。

结语:所以这些差异表明,今天仅存的秦篆典范也实非李斯一人所书,很有可能也有出自赵高之手,但因赵高是宦者,在后人心目中,身份低微,祸国殃民,后世遂将书人全归李斯的名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秦陵之墓的发现会为我们更彻底了解研究秦刻石的书法史实和秦文化艺术提供更可靠的实物依据。”

参考文献

[1]郝茂著.秦简文字系统之研究[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赵高刻石小篆
宋伯军小篆作品
指鹿为马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指鹿为马
小篆的笔顺特点
元氏所出十六国后赵时期界封刻石小考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