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路上的“农广印记”

2020-05-26 14:14倪东衍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5期
关键词:平泉农广校特色产业

倪东衍

在座无虚席的课堂上,在郁郁葱葱的蔬菜大棚里,在“云上智农”直播间,农民们都能看到熟悉的“农广人”的身影。他们开展精准教学、躬耕乡野,讲述着一个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肩负提升脱贫带头人致富带富能力和务农贫困户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各地农广校发挥自身体系和教学资源优势,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提供智力支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和模式,用行动阐释了“农广印记”。

尽锐出战,专家帮扶培育特色产业。治病找病根,扶贫要找“贫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良种缺乏、品质不优、缺少适用性技术等问题,各地农广校组建具有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找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存在的科技瓶颈问题,全力提高产业扶贫实效。大龙村是甘肃省定西市农广校科技服务联系村,市农广校组织专家结合自然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构建完善高效绿色种植模式。当地马铃薯产业实现了从“救命薯”到“脱贫薯”再到“小康薯”的华丽“三级跳”。富平县农广校联系药材种植教授从大樊村和老庙镇尹家村当地实情出发,引进中药材新品种,千亩金银花和万亩黄芩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精准服务,送去致富法宝。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要持续发展,离不开持续有效的技术指导服务。2014年以来,平泉农广校针对全县19个乡镇逐村展开常态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平泉是广校体协对口帮扶的环京津贫困地区,广校体协挂职干部邢晓光牵线北京健力源公司在平泉建立食用菌采购基地,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建了“平泉香菇”区域公共品牌,并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效应让“平泉香菇”在地头卖到了每公斤20元。农广校在贫困地区开通农业科技栏目,“电视有画面、广播有声音、报刊有文章、网上有直播”,农民不出户就能通过媒体资源获得技术知识和致富信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帮贫带富“生力军”。培育有致富能力的农民是解决贫困的长久之计。新疆木纳尔村艾合提热木·艾买尔积极参加地、县两级举办的培训班,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技术,短短几年时间成为科技致富能手,辐射带动贫困户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杨凌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园负责人马新世用自家的地作试验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名高素质农民通过承包温室、现场培训、观摩学习,学到新技术。贫困山区农民江怡海、阚庆、程荣德等人在创业园培育稀有药材白芨种苗100亩,成功培育白芨苗8000多万株,目前市场售价每株0.05元,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各地农广校以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为主要依托,引导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与贫困户建立帮扶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帮贫带富”作用。

放眼全国扶贫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了华丽蜕变,一張张笑脸洋溢在脱贫户脸上…… 这张“产业扶贫地图”,背后凝聚着一份农广力量。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又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战疫不能停、扶贫不能等,农广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彰显农广责任担当,将扶贫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末梢神经”。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平泉农广校特色产业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平泉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做实联动监督“后半篇文章”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平泉:以五大理念为引领加速县域经济绿色崛起
平泉发改局:打好立县富民“三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