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结硕果

2020-05-26 14:14陈文玲奚照寿丁丽军
农民科技培训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农广校江苏

陈文玲 奚照寿 丁丽军

为鼓励支持高素质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涉农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确保地方特色农业產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强与泰州市农广校的深度融合,创新实践农民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分别与地方农广校合作举办“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

一、合作背景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各地农广校通过中专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农民教育培训等,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村经营能人、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等,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种培养方式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如培训形式以短期一次性培训为主、培养的人才层次以中专为主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要求江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这都对江苏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适应新时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就必须培育一支高技能、高学历的“双高”高素质农民队伍。作为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泰州市农广校积极对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培育模式,育人勇担责。

二、合作模式

(一)发挥优势找准结合点

建立培育机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自身教学、师资和产学研基地等优质资源,以高素质农民培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实践“政府订单、学院培育、农民受益”的“三方互融,建立政校联动”培训机制。

制定培养方案。2018年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先后召开“江苏省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等一系列论证会、研讨会,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遴选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协同行业专家,制定了“园艺技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农艺技术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等一系列为中高职衔接量身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纲领性文件。

(二)分析培养对象做好融合

招生对象融合。按照高等专科招生条件录取中职学员。要求报名参加中职学习的农民,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学习意愿较强,有时间接受全程中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大多数农民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通过国家成人高考比较困难。为满足农民高等职业教育需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向江苏教育厅争取定向自主招生专业及指标,采取自主招生方式录取,2019年争取了550个计划,为广大农民打开了高学历的求学之门。

教学管理融合。为加强衔接班的管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泰州市农广校抽调专门人员设立中高职教研组。双方各安排一名教师担任班级班主任,负责确定授课时间、安排授课教师、考勤统计公布、整理教学资料等班务工作,同时加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管理。联合开展教学管理,两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共同做好建章立制、教学计划、学员管理、实践实习、考核评价、技能鉴定、质量督导等教学管理工作。

师资交流融合。组建以高职院校为主、农广校为辅的衔接班师资队伍。所有课程先期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主要承担,农广校为每门课配备一名助理教师,负责课后辅导、作业批改、考试复习、阅卷评分等。同时建立师资培养机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东台农广校分批选派教师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进行为期3个月至半年的教学能力提升锻炼。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使所有教师都轮训一遍以上。通过培训,部分课程后期将由农广校的教师主讲。

三、合作成果

(一)农民学员稳步增加,人才引领初步显现

2018年,中高职衔接班共有近200名农民报名,通过考试、面试,最终83名家庭农场主成功考入园艺专业,其中村组干部占50%左右。目前,这批学员中已有13人创办了家庭农场、6人创办了农业合作社、13人成为粮油种植专业大户、2人创办了农业企业、1人被评为优秀高素质农民。2019年招生突破500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模式,线上进入网络带动气氛,线下组织活动加强交流,有利于促进学员间的协作。特别是疫情期间积极组织线上直播以及空中课堂,努力保春耕、促生产,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找准定位培育人才,工作成绩得到认可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紧紧围绕江苏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依托学校教学、师资和产学研基地等优质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学历教育模式,并取得实效,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引领作用。培训、中高职衔接是提升教育资源效能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满足农民学习需求、提升培训教育的实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增强职业教育体系,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体系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的关键;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

2018年4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上,江苏省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东台班”培养模式作为江苏省创新典型向全国同行进行介绍,《农民日报》《新华日报》《江苏农业网》等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2019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上学院何正东书记做作了题为《加强校地融合培育“双高”农民》的专题发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中高职衔接培养‘双高农民”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典型案例,《实用淡水养殖技术》入选全国优秀农民教育培训文字教材,现代畜牧科技园入选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

四、展望未来

初心难忘,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始终在合作推进过程中坚持标制度化管理、准化管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衔接培养的入学注册、学籍、教育教学、课程考试考核、毕业发证等管理办法,确保衔接培养日常管理工作规范、有效、有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建立了稳定的机制。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发扬“团结拼博、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第一”的牧院精神,朝着实现江苏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奋力前行!

课题名称: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调查(JYYJ201825)、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2019JSJG361)

(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农广校江苏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