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奇宕矫纵如龙

2020-05-26 14:12王栋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庭坚草书山谷

王栋

摘 要:宋代书法艺术,承唐继晋,上续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其中宋四家鼓吹创新的尚意之风成为宋鲜明的时风,黄庭坚就是其中尤以草书而名世的大家。其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集中体现了山谷草书的动人魅力,其劲健奇宕的用笔,开合变幻的结字,以及自然雍容的章法,不仅创造了草书艺术的新典范,更成为千古学草的不祧之宗。

关键词:黄庭坚;草书;李白忆旧游;山谷

1 黄庭坚草书发展的三个时期

黄庭坚的草书发展并非顿悟飞越,而是经历了不断的革新创变,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前期风格是他四十九岁之前的作品,代表作品是《花气诗帖》,这时他的草书多出入晋唐之间,尚未开创自我面貌,《花气诗》的用笔与结字明显是晋唐风韵。黄庭坚也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时的草书:“予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这是晚岁之时的黄庭坚对自己前期草书风格的否定,称之为“俗气不脱”的阶段。

中期风格可视为黄庭坚五十至五十五岁的作品,这一时期,山谷对草书已经有所感悟,也展露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于是他在《跋翟公龚所藏石刻》中说:“余中年来稍悟作草”在《山谷题跋》中又说:“三十年作草,今日乃似造妙入微”。此期的代表作品有《刘禹锡竹枝词卷》及《廉颇蔺相如传卷》,也标志着山谷那种雄健豪放、开合有度的风格已初步形成。若细观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多使用的还是圆转的用笔,线条的起倒提按也不及成熟时自然丰富,结体及章法未臻至成熟,但总体看来此时的山谷大草在北宋书坛已无出其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兼有“二王”与怀素的风格,用笔干净圆润、沉着痛快,长枪大戢的笔画动态还不多见,转折处圆转较多,这是学习怀素草书笔法的展露,此作属于黄庭坚在吸收融合前人的笔法进行自我探索阶段。

黄庭坚草书完全成熟,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时候当是在他五十六岁以后。代表作品有《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此时的黄庭坚对自己的草书已经十分自信,他在《李致尧乞书卷尾》中说:“此草字,它日天上玉楼中可再得耳……书尾小字,唯余与永州醉僧能之,若亚栖辈见当羞死”,可见他已自认为能和怀素相比肩了,不再用继续崇拜古人的口气。当我们看到他的代表作《李白忆旧游诗卷》时,便可明白此言不虚,黄庭坚建的自信是深得草书三昧后所达到的心无旁骛。笔力矫纵如龙,结字灵活奇肆,无一笔轻率,几乎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这与其早期中期的作品大不相同,形成了黄庭坚风格的草书面目。

2 从《李白忆旧游诗卷》品山谷的草书特质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帖》(如图),纸本墨迹,纵37厘米,横392.5厘米,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此帖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是黄庭坚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大成之作。作为其成熟时期的草书代表作,呈现的风格是多元的,也是独特的。一是其丰富的用笔,长画与短点的交织运用,疏放与凝练的相反相成,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结体欹侧,以势取胜。横竖笔画并不平正,随心摆动,笔画穿插揖让,结字在平正中颇富生趣;三是画面章法的错落有致,以字组切割空间,连贯一气,意趣盎然。行列之间的错让,加之行中的字态左倾右斜,使得作品妙趣横生。

2.1 用笔:起倒收束,长画短点

黄庭坚的草书特别注重笔法,就是要做到“字中有笔”,他曾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通过这个“眼”,我们就可以窥见黄庭坚“知擒纵、知向背、知起倒”的笔法的奥妙,并从中深解黄庭坚用笔之“宗趣”。《李白忆旧游诗卷》,就总体而言一泻而下,气势宏大,然而细节处字字沉稳坚实。就像功力内含的高士,一招一式都有深厚的积淀,黄庭坚笔画的每一出锋,都可见厚积薄发的功力。

山谷将笔法的地位提到相当高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宋代尚意的追求。《李白忆旧游诗卷》中长枪大戟、沉着痛快的笔画,无不显示其扛鼎的力度;轻重藏露、顿挫徐疾的用笔技巧,无不展现一种奇异恣肆的磅礴大气,震慑心魂。《李白诗卷》的个性特点也十分突出,比如“长画短点”这一山谷特质。如第二行的“一”字的横画,第三行“人”字的撇画和捺画,以及第六行“到”字的竖钩画,都夸张拉长,纵情宣泄。

另外,在整篇作品中还有处处可见的点的使用,也是山谷草书的特质之一。山谷之点,精妙之至,是所谓“点画为性情”的最好表达。如“金”字和“汉”字的三点,饱满而有力,深得“高山坠石”之妙。“不”字和“流”字的多点连续,单用“点”画来构成字体架构,实为黄庭坚的创造,对“点”画的创造性运用,不仅为增强了笔势的连绵,增加了节奏感,也为草书发展提供了新的审美样式。

2.2 结字:字法奇宕,长枪大戢

黄庭坚草书的雄强不仅表现在笔力劲健的用笔上,而且还表现在其善于取态造势上。《李白忆旧游卷》其结构着意于倾斜而不失平衡,突破了晋唐书法平稳方正、四面停匀的特征,中宫紧缩而四面开张,呈发散状的结字特征。点画的遒劲和间架的欹侧跌宕,继唐怀素、张旭后在结字上开辟出新的天地。张旭运笔随势而就,气势豪迈,然而结体布局仍属平正一路,而怀素善于中锋行笔,力感十足,有锥划沙之妙,清健爽利之气贯穿始终。而黄庭坚运笔速度不快,加之执笔偏高,使笔锋能转随已意而见刚劲之姿。《李白忆旧游》中的字还注意在动态中把握结字的平衡,字态倒斜中发掘结构的生趣,出人意料又尽得其妙。虽然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少于旭素之书,仍具有峰断云连的绵绵气势。

黃庭坚草书的结字之法在继承传统、博取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的草书结体风格,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发现其中的结字巧思,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草书创作中,以克服平乏,甚至在这些特征上可以适度夸张。现在就帖子中的个别字来分析山谷草书结字的妙处。例如:"落"字的三点水呈上迎之势,而中心空间留白,各部分相呼应,展现出落字的动态美感。再例如"佛"字,右边“弗”字的“弓”部省简书写,将笔画翻转重叠,而竖画大跨度的拉伸,形成黑白疏密对比;再入"声"字的上半部分,左边的撇画与右上的横折呈呼应之势,如箭在弦上,欲射而未发,而下半部分竖向的笔画再回归平正,以结字的欹斜与平正的对比创造生趣。黄庭坚曾说自己在看荡浆中深得书法之悟,而这种感悟在结体上最明显的体现是中宫收紧,点画伸展,左右呼应。黄庭坚作草的结字经常是服从于整个章法的排布,而不会拘泥于某一部首偏旁的固定形态,同一个部首会根据位置变化的不同而改变点画的排列。最典型的就是黄庭坚对一四点底的变化,有时以四个点跳跃排列,有时将笔画连续成一道波浪长线,有时也会呈现出一道短促的短横。诚然,正与斜、收与放、拙与巧,既矛盾而又统一于他的书法上。

2.3 章法:大小参差,欹斜错落

黄山谷认为,作诗与作书的艺术之理相通,应该追求反常理而合理的境界。《诗卷》就整篇而言全卷一气呵成而又千变万化,几乎每行都顺势倾斜,而就单行来看,也都大小参差、欹斜错落。如第七行“太守来相迎紫阳”七个字,其中“太”字和“来”字大而外放,分别左右倾斜,“紫”字向右上角方向倾斜,“相”、“迎”、“阳”等小字收而右倾。此行字虽大小不等、左右倾斜,但都没有脱离中心轴线,在波幅不定中把握了很好的平衡感,随心所欲而不逾矩。黄庭坚用个别字的夸张化来营造整行整篇的节奏变化,这种处理方法在十分巧妙。帖中的“楼”字,大而空灵,一字扩大至三字大小,同时左倾右斜,颇具奇趣。右边“娄”的中心长竖斜势右下,而“女”字的末笔回势转左,使此字化斜为正,在空灵松动的用笔中分割出数个空间,愈观愈耐人寻味。

《李白忆旧游诗卷》时而将点画收缩,笔短而意长,如、“不”、“北”、“首”、“清”、“笙”等字;时而展拓疏放,其中“楼”、“举”、“入”、“一”、“遇”、“极”、“忆”等字皆是。其适其情而收放,依其性而开合,在草书的不断连绵之中,善于打破常规,在矛盾中创造新的平衡,或左促而右展,或乍散而复聚,犹如字里行间充满高情逸志。章法之中的无穷变幻正是黄庭坚草书的最有魅力的特质。

黄庭坚认为:“凡书画当观韵”,“韵”是他艺术审美追求的最高标准,刘熙载《艺概·书概》说:“黄山谷论书最重一‘韵字,盖俗气未尽者,皆不足以言韵也。要做到“韵胜”,须先求“绝俗”,令书有尽而意无穷。”通过对《李白忆旧游诗卷》用笔、结字、章法的分析,黄庭坚草书的特质便能被我们捕捉到:险中求稳,出人意料,局部的变化与整体韵律节奏相协调,相呼应,相统一。这种自然气度在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揣摩,不可生硬的复制。

3 黄庭坚对草书艺术的意义

草书艺术的发生导源于两汉时的文人书法流派,从章草到小草,再到大草,历经无数书家的创造性开拓,而黄庭坚对草书艺术的贡献,首先便表现在他用笔上的独创性。自旭素唐人以法度运自我情感,用中锋行笔一变二王之侧锋妍丽,其后的晚唐五代并无人做出丝毫突破。只有北宋的黄庭坚在用笔上讲究起倒收束,变化一新。忽长忽短,或轻或重,用笔变化多端,拓宽了草书艺术的道路。其次便是山谷在草书章法的创新,通过大胆夸张结字的开合松紧,所造成的章法上明显的节奏感,为后世书家进行大草创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后世书家受黄庭坚影响的不胜枚举,比如宋高宗,在用笔结体上,无不表现出山谷的特征,另有南宋四家的陸游《自书诗卷》用笔苍劲,字势飞动,开合生动更是得山谷之趣。后有明人文征明、祝允明,清代王铎傅山等,也都是受山谷书体影响较大的书家。

山谷书法之所以获得如此大的成就,能卓立于整个书法史,不仅是他本身的艺术创作能力相关,更与他广博的涉猎,深厚的文化素养分不开。黄庭坚开创的草书新天地,他“离经反叛”的精神对我们启发良多,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典型,也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学习范本。书法艺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黄庭坚用其毕生的艺术实践证明“随人作计终后计,自成一家始逼真”的真理,这也是是我们今人重新审视和研究黄庭坚书艺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水赉佑.黄庭坚书法史料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

[3]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35-36)·黄庭坚卷[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1.

[4]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5]徐利明主编.黄庭坚书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6]黄君.千年书史第一家:黄庭坚书法评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7]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1-2卷)[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黄庭坚草书山谷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山谷里的居民
睡吧,山谷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阳泉 草书赋》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诡异的山谷
智出山谷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