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2020-05-26 14:12张菁许步国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互动机制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张菁 许步国

摘 要: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对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推进高校服务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面临主体认识不到位、互动平台未形成、保障机制不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欠完备、队伍水平待提高等一系列困境,我们应该从转变思想观念、构建互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整合共同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入手,以摆脱困境,助推高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关键词:终身教育;社区教育;互动机制;保障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与社区教育处于相互分离之境地,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实践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正确理解终身教育理论内涵,厘清终高校与社区教育内在关系,探讨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剖析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的困境与路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理论分析

1.1 社区教育内涵

“社区教育”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社区,学校应该是社区可利用的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之后,随着实践的发展,不同国家对社区教育的内涵处于变化之中。例如北欧国家把社区教育看成就是民众教育,主张社区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质为目标;美国把社区教育理解为为向社区提供非正规的教育服务,将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把课堂延伸到社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日本把社区教育界定为社会教育,主张社会成员不仅需要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还要接受对其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旧中国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前后开始了乡村教育运动。以教育家陶行知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倡导乡村教育实验,极力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并用于社会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兴起社区教育并得到蓬勃发展,随着实践深入,学者对社区教育内涵理解越来越深刻。代表性专家学者厉以贤(1999)认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杨应崧(2000)强调“社区教育实质是人的终身发展教育。其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全面素质,促进社区成员的社会化、个性化,以利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李焰(2011)认为社区教育是以社区学校(院)为主体(实体)的一种形式化、组织化的教育形态。社区教育是最贴近全民的终身教育的载体和依托;李佳萍、李天鹰(2013)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民主教育,它是一种平民化、全员化的学习,是面向各类社区居民开放的教育培训活动”。尽管不同学者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学者对社区教育内涵的理解时注意把握以下特性:第一、对象的全员性。社区教育对象社区的全体人员,不分男女老幼、在岗失业,突破学校教育体制,使社区居民人人接受教育。第二、内容的多样性。社区教育既包括公民素质教育,也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还包括体育休闲教育等内容。第三、时限的全程性。社区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体制。综上,本文认为社区教育是一定区域内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以不断提高居民素质、改进生活质量为宗旨,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1.2 终身教育透析

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学者保罗·郎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委员会”的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其核心内容是把社会为人的一生提供教育的机会、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实施必须进行协调与统合、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等列入终身教育的未来发展目标。他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结合当时的国际社会发展背景,就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与阐述。认为社会习俗的变迁、世界人口的膨胀、民主进程的深入、科技发展的迅猛、传播媒介的扩容、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方式的嬗变、精神信仰的危机等,都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由此,每个人持续不断地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已成为一种必须,已成为一种必然。保罗·郎格朗有关终身教育思想引起世界极大关注,并对世界教育产生重要影响。199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全民教育”的概念,把终身教育提高到人权的高度,强调终身教育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进一步发展了终身教育理论。在此基础上,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障终身教育的法律政策。在我国,1993年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终身教育”名词,提出要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颠覆性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终身教育达成共识:(1)终身教育是整体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并把具有教育功能的组织联系在一起;(2)终身教育是完全的,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教育相互衔接、相互协调;(3)终身教育是持续的,贯穿于人的一生各个阶段;(4)终身教育是全面的,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身处新时代的人来说,必须坚持终身学习,不仅要重视学校教育,也要重视校外继续教育,从而使自己在社会有立足之地、发展之空间。终身教育可以大幅度提升人们文化水平,不断涵养人們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如今,终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思想教育,更是一种教育制度,它打破了过去教育制度的条条框框,催生出崭新的现代化教育制度。

1.3 终身教育与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关系

(1)终身教育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提供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求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构建一个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内容的多样性,时限的全程性,正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具体实践,与终身教育息息相关。高校积极参与参与社区教育,利用自身教学、科研、人才、社会服务等优势,弥补社区教学设施设备缺乏、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教育教学理论不成熟等不足,正是以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开展有益的教育实践。

(2)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能够加强高校与社区联系,推进高等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其参与社区教育的主动性;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能够开展层次高底不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调动社区全体成员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对居民自身的终身教育。另外,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能够利用积淀的文化底蕴、较强的教育辐射功能正确引导社区居民形成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因此,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力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1.4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必要性

1.4.1 参与社区教育是高校的社会责任

高校拥有文化先进、人才优势、教学设备优势、人材培养经验优势与科研与技术更新优势。高校的职能之一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为社会承担责任。这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作为高校应该走出“象牙塔”式教育怪圈,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先进文化思想教育人,脚踏实地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献策,把科研与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社会的进步服务,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服务。高校拥有一支水平较高、人材培养经验较为丰富的师资队伍、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的场地,这是社区教育发展所必须的条件,也往往是社区教育发展所缺乏的。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可扩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使大学生到充分认识自身所要承担的社会义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因此高校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教育,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1.4.2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高校需要开辟自身发展新领域。高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种种挑战,必须走多元化办学发展之路,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手段,不断拓展新领域。毫无疑问,高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可以大大延伸与拓宽了自身的办学新领域。另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高校在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可以共享社区资源,拓宽高校教师视野。高校教师可以接触多样化的教学对象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保证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相一致。社区也可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学生可利用所学知识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做到学以致用。

1.4.3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学习型社会是指“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保障和实行满足社会全体成员各种学习需求和获得社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区。社区教育能够把环境教育与活动教育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社区居民在经济、文化等具有共性,为共同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满足了社区成员各种学习的需求。实践表明,当前制约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乃为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资源不丰富。地方高校以其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等优势参与社区教育,解決了社区教育自身的短板。因此,只有高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才能有力推进社区教育向前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迈进步伐。

2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实践困境

2.1 主体认识不到位

首先,政府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作用认识不足。高校在社区教育中可以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硬件投入比较重视,因为更容易出政绩,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更容易博取上级领导欢心,而往往忽视对软件建设投入,尤其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从宏观高度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财政预算等方面进行设计规划和组织协调。

其次,高校对社会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来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但是高校往往是把人才培养摆在首位、把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摆在重要位置,至于高校服务社会和参与社区教育,因为各类评估并没有将其纳入评估体系,高校觉得可有可无;有些高校虽然参与一些社区教育也只是短期性、应急性的行为,并没有当作履行高校职能来认识与对待。有些地方政府部门虽然要求高校的体育场地、图书资源等教学资源对社会开放,但高校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能做到有限开放。同时,高校也没有把师生参与社区教育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师生缺乏动力与积极性参与到社区教育中。

最后,社区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社区认为社区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儿童,由社区附近的中小学教师和相关单位的专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绰绰有余,没必要寻求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在这种错误认识影响下,社区缺乏与高校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作用。

2.2 互动平台未形成

目前,由于一些地区的社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因行政体制等原因导致难以合作,现行的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和社区的合作机制、合作方式、财政与人员保障等问题也缺乏明确规定,再加上社区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服务的主动性不足,导致高校与社区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难以建立。由于没有规范的互动交流平台,也没有相应的协调机构,高校师生与社区居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的沟通。

2.3 保障机制不健全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与财政保障机制。但是目前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缺乏组织保障机制,突出表现为许多地方并没有设置直接的社区教育管理部门,也缺少专门机构负责双方融合,更没有把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纳入行政管理范畴,显得我国对于社区教育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这对于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高校参与社区教育也缺乏财政保障机制。不少地方政府工作规划与计划中缺乏社区教育的安排,社区教育的工作往往带有随机性,在当地财政预算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有效保障。目前相当多地方的社区教育资金主要依靠街道的活动经费,这些经费本来就非常有限,至于用于支持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资金则更是少之又少。

2.4 共建共享机制难建立

高校拥有完善的硬件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正是我国发展社区教育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同时社区也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源,这些正是髙校师生培养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所需要的的重要条件。显然高校与社区都有自身优势,只要双方相互合作、共同建设,对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双方分属体制不同、缺乏相互沟通平台、欠缺相互合作与相互扶持的共享意识、缺乏相互参与、共同建设的实践力度,导致高校与社区共建共享机制难以建立。

2.5 队伍水平待提高

当前我国社区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水平不够高,主要教师与管理人员来源于从中小学调派,有一部分从成人学校转制而来,也有少数是通过向社会招聘来的,他们从整体上看,学历相对低、能力水平不高、社区教育专业性不强等,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当前有效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主要障碍是缺乏高素质教师与管理工作者的参与。由于他们难以站在理论高度对社区教育的内涵实质进行理解领会,也难以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高度去思考管理、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工作,导致社区教育的效果变得十分有限。另外,由于社区教育经费有限以及社区及其主管部门对高校教学资源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了社区邀请高校教师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导致高校优质人才资源优势在社区教育中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 终身教育背景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化路径

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寄予越来越高的期望。针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实践困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应从转变思想观念、构建互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整合共同资源和优化队伍配置等五个方面优化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

3.1 提高认识,转变思想观念

地方政府的科学规划、主动组织、社区管理部门与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是做好高校参与与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地方政府、社区管理部门和地方高校都应转变传统单兵作战的思想,进一步树立协同作战观念。地方政府应把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纳入到社会文化建设规划,通过正式的规范性文件确保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长期稳定性。社区管理部门和高校应该重新反思自己的定位,加强角色认同。高校是知识的生产者、加工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对社区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社区管理部门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并学会利用与充分挖掘高校各种资源,助推社区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同样,高校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社区教育作为服务社会的切入点与契合点,扩大自身在当地的影响力,同时也为教师理论联系实践、科研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保证科研成果接地气以及学生了解社会开辟了新途径、新办法。

3.2 立足现实,构建互动机制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社区和高校面向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构建互动机制。首先,地方政府应该主动在社区搭台,为高校唱戏创造条件。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与措施,变革传统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估制度,推动高校与社区教育相互融通、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高校要强化服务社会的职能,建立社会服务引导机制、构建崭新的激励机制,积极回应地方政府的举措,使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教育,进而把丰富的的高校资源渗透于社区教育之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最后,社区要结合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以及现实需要,既要建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更要建立与高校互动衔接机制,充分挖掘高校潜力,调动发挥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3.3 建章立制,健全保障机制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与财政保障。只有加强立法,建章立制,加大财政投入,才能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给予保障。第一,完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在《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中明确规定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义务;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保证制度;在政府规章中明确规定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的高校评估指标体系,增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内驅力。第二、成立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为社区教育建立管理与协调机制,发挥行政部门作用,把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纳入行政管理范畴,打破高校和社区间的鸿沟,拉近彼此距离,强化资源融合。第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政府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有充分的财政保障,从而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3.4 共建共享,整合资源

“社区是教育共同体的特征空间,为教育开放场域的建构提供了基础,高校应致力于从社区汲取资源和能量,以共生的价值诉求嵌入社区”,高校参与社区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资源整合问题。我们只有本着共建共享理念,充分整合资源,才能推动高校参与社区教育。首先,文化资源的整合。高校要充分吸收社区的各种优秀文化,为校园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高校密切联系社区,深入各个社区中去,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引导。社区应充分吸纳高校优秀文化品质,努力推进社区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也为高校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其次,人力资源的整合。高校应成立服务社区教育的机构,依据不同学科、项目组建相应的服务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社区组织也应有相应的机构,及时收集信息并反馈给高校,以此推动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最后,物质资源的整合。高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发挥其资源优势,将其图书馆、运动场馆、教室等设施面向社区开放,助推社区教育发展。另外社区也要开放社区资源,高校师生的社区生活打开方便之门,为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转化等提供便利。

3.5 加强建设,优化队伍配置

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乃是加强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社区建立人才培养中心,培训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帮助社区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高校根据社区需要,选派作风正、素质高、教学强的教师充实到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中去,从整体上提高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成立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团队”、“青年服务的队”、“科技服务队”等,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项目。动员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向社区教育倾斜,扩大社区教育队伍,改善社区教育队伍结构,壮大社区教育力量。

综上所述,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高校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尚面临主体认识不到位、互动平台未形成、保障机制不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欠完备、队伍水平待提高等一系列困境。因此,有必要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构建互动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大力整合资源、优化队伍配置等径路破解前述困境,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对于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推行[J].教育研究,1999,(11):39.

[2]杨应崧.论创建中国特色社区学院的几个焦点[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58.

[3]李焰.高等教育与社区联动发展新机制的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1,(6):36.

[4]李佳萍,李天鹰.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J].学术探索,2013,(10):146.

[5]朱敏,高志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全球发展回溯与未来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01):50-51.

[6]厉以贤.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 学习社会[J].中国成人教育,2001,(11):5.

[7]魏文斌.高等院校与社区教育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9):124.

[8]许海深,邢艳红.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9,(4):38.

[9]李志强,原珂.新时期地方高校与社区实践教育共生网络体的构建[J].阅江学刊,2019,(5):77.

[10]韩佳.高校视角下社区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5):127.

猜你喜欢
互动机制社区教育保障机制
关于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机制的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机制探究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禁止令适用保障机制和程序的完善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