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介与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2020-05-26 14:12万丽娜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唢呐大众文化遗产

万丽娜

摘 要:于都唢呐是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在科技飞速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尽快搭上互联网这个便车,找到非遗与人民群众兴趣爱好的契合点,从而积极助推客家非物质文化特别是于都唢呐的保护和發展。

关键词:大众媒介客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于都唢呐

大众媒介作为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于都唢呐作为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外来文化艺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再造后而逐渐演变成为极具赣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形式、演奏技巧和群众反响都曾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在大众媒介迅猛发展的时代下,于都唢呐的传承和发展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迟滞,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于都唢呐以及其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实践课题。

1 于都唢呐的发展现状

根据于都县志记载,于都唢呐最早可追溯的一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它伴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播到了赣南,尔后与当地民俗采茶戏等融合发展,进而形成了于都唢呐这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于都唢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赣南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般老百姓家里婚丧嫁娶都要邀请唢呐乐手演奏一番,用于追忆先人、烘托气氛,它往往能够展现客家人恪守孝道、勇敢顽强、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如今,于都唢呐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唢呐这种传统艺术往往是落后的、呆板的,是老年人专属的自娱自乐方式,是民间艺人跑场子谋生的手段,难登大雅之堂。取而代之的是流行音乐、真人秀、抖音、快手、小视频,他们对这种时尚的、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趋之若鹜。在这样的背景下,于都唢呐发展不得不令人堪忧。加之当前我国音乐类院校对民族乐器重视不够,而对像钢琴、小提琴等这样的西洋乐器却高看一眼,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良导向。总的看发展不佳,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与世界更加接轨,以往主要用于婚丧嫁娶仪式上的唢呐表演,逐渐被西式礼仪和歌舞类节目所取代,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市场和观众;二是于都唢呐没有正规的传承模式,很多都是民间师傅带徒弟,靠的是兴趣,而不是政策扶持,加之年轻人接触外界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对客家非遗于都唢呐的了解认同便会越少,因此于都唢呐的传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是现代娱乐方式日益丰富多彩,人们都有猎奇心理,都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任何一个老百姓都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能享受一番艺术上的营养大餐,这也是于都唢呐逐步淡出了人们视野的原因。所以保护于都唢呐这种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这不仅是艺术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守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大众媒介保护于都唢呐的优势

大众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与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常见的有广播、电视、网络等,具有传播便捷性、观众广泛性、表现多样性等特点,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上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样在助力于都唢呐的发展上是个不二选择。

2.1 传播便捷性

伴随着大数据、云技术、互联网+,以及5G等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老百姓尽情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快手、抖音等等,让整个数据链流通了起来,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只要下载个APP,注册个账号,一部智能手机就是一个舞台,一名普通群众就是一个戏里的主角,谁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优势特长,特别是对非遗的传承,应该说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利用大众媒介为于都唢呐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服务,可以使于都唢呐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2.2 观众广泛性

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发布网民数量达到8.2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到99%;而且有线电视、宽带电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可以说大众媒介已经和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利用大众媒介传承和保护于都唢呐,具有很大的群众市场,只要抢抓机遇,积极开拓,观众会成几何倍数增长,这对于更多地人来认识和接受于都唢呐都是一个契机。

2.3 彼此互动性

随着互联网发展,传统的我演你看的表演方式,已经在朝着上下之间双向互动迈进。主播和粉丝之间的地位可以自由转换,需求也可以即时表达,这样极大丰富了老百姓的艺术体验,强化了艺术表现过程的趣味性。群众可以欣赏艺术,也可以反馈自身感受,以便主播更好地改进表演形式。所以,将大众媒介引入与于都唢呐的保护和发展,是紧跟时代步伐、紧跟观众需求的一种应变之道,所谓适者生存,否则必将面临淘汰和失传的风险。

3 大众媒介助力于都唢呐发展的路径

大众媒介的优势主要在于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它能够超越时空,具有很大的群众市场。因此,用好大众媒介不仅对于于都唢呐的保护和发展大有利好,也对其他非遗的传承在当下来说都是一个很好地选择。

3.1 进行数字化加工

于都唢呐的数字化加工处理就是采用智能采集、智能展示、智能传播等技术,将唢呐这种传统艺术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方式加以推广。我们可以借助视频录制工具将于都唢呐录制成像,并经后期剪辑制作成精美视频,通过电视、网络进行传播,从而让大家知道唢呐不仅是婚丧嫁娶的配乐,也是一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进而引导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于都唢呐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遴选一批于都唢呐的正宗传人,通过拍摄记录片的形式,把这种古老的非遗文化技术要领一点点分解记录下来,为今后的保护、创编留下科学详实的影音资料,便于更好地弘扬和发展。

3.2 用好新媒体平台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主播,这种平民化、低成本、易接受的传播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所以作为赣南非遗的于都唢呐,当地政府要大力扶持和鼓励老百姓用好新媒体平台,把于都唢呐这个传统文化遗产成规模、成气候、成品牌、成特色的推广出去,打造成为当地的亮点标签,以获取全网粉丝的高度关注,既能提高于都唢呐的知名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市县两级的影响力。

3.3 实现捆绑式发展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的传承都不可能单一存在,作为于都唢呐,它的表现也不单是吹拉弹唱,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更多的是探究于都唢呐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保护和发展于都唢呐,配套工作要跟上来,旨在深度挖潜唢呐所演绎故事背后的文化脉络。作为当地政府和民间而言,要重点把握这种文化标签,可以探索发展和于都唢呐相关的文创产品,创编与之相关的动漫、微电影,使于都唢呐的保护和发展能够走开多元化的路径,这在某种程度上看,似乎步子迈的有些大,与传承发展于都唢呐好像不相干,其实内在关联是非常紧密的,彼此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且还能有力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对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大有裨益,从而实现保护于都唢呐与发展当地经济的双收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众媒介的特殊性是我们保护和发展客家非文化遗产的法宝和利器,既能降低成本,更能提高成效,还能产生附加效益。在大众媒介下,将于都唢呐用智能化的方式保存、传承和推广开来,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传统文化,通过这种手段,也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保护和发展的目的。在取得一定成果后,也可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路径和借鉴,从而构建一个与时俱进的传承保护方式和手段,让更多的非遗焕发出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宋俊华,王明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文化遗产,2015,(06).

[2]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示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3]樊坤,方观音.大众媒介与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猜你喜欢
唢呐大众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又听唢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