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5-26 01:51张丽唐志辉王博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丽?唐志辉?王博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社会的影响日趋增大,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广大高校的重视。在新时代新思想的背景下,探索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面临的问题,也是保证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本文从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特征出发,分析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并探索其积极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赋予教育扶贫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学生资助能够通过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灭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的现象,促进他们的家庭尽快脱贫致富。”[1]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可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与成因分析

(一)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文件中的第二条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3]

(二)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

本人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因素:1、社会原因:我国由于地域以及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平衡,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和发展机会有限;2、家庭原因:(1)父辈出生农村,基本靠耕种维生,收入来源少;(2)家庭中多子女同时上学,因年幼无劳动收入;(3)家中有一人或多人患病或残疾,医疗费用支出大;(4)单亲家庭或孤儿;(5)父母亲年迈而丧失部分劳动力或父母亲一方或双方下岗失业,无固定收入且收入单薄;(6)突发自然灾害给严重影响家庭经济收入;(7)家中亲人突患重疾或父母突发意外去世。3、个人原因:学生碍于自尊心过强或者思想懈怠,没有主动争取勤工俭学的机会,仅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

二、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大部分的思想状况良好,对家庭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敢于正视和接受家庭贫困的现实,懂得通过自身努力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但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由于经济困难学生从小成长在贫困艰苦的家庭环境,这些困苦的经历使他们中的一部分诱发了心理问题,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学者刘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查,指出“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刻苦,相对而言,自理能力比较强,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和生活任务”。[4]学者张越对他们的交际能力调查发现,“他们交际能力比较差,在交流过程中比较容易动怒,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5]结合个人的调查研究以及工作经验,现将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归纳总结如下:

(一)经济上渴望独立与现实窘迫的矛盾。

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大学生普遍認为,自身的学业,尤其民办高校相对较高的学费是家庭的重大负担。他们非常能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不忍心看到父母日夜操劳,渴望通过勤工俭学减轻父母的压力,早日实现经济独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他们刚从高中的压力中释放出来,初入大学缺乏社会经验,一般只能做低廉又辛苦的工作,这些费用也仅仅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辛苦的工作也逐渐地榨干他们体内的活力。

(二)心理上凸显自尊自信与自卑敏感的矛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自尊自立,主动分担家里的劳务,从小尝遍了生活的穷苦,他们具有富裕家庭孩子所不具备的察言观色以及善解人意的特点,同时他们非常的敏感,容易因外表寒酸而产生自卑心理,特别在意外界的眼光,生怕大家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说长道短。同学的不经意间的玩笑,在他们看来是难以承受的侮辱,容易引起争吵甚至打架。他们虽然渴望融入集体,但由于经济拮据,长期做兼职,经常缺席班级聚餐以及班会,跟班上同学关系较为冷淡,从而渐渐跟脱离班集体。

(三)学业上表现为努力奋发与消极迷茫的矛盾。

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研究对象,可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班级成绩排名靠前和垫底的往往是这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非常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分秒必争地学习。但仍有部分学生由于自小生活贫困,觉得读书难以摆脱家庭贫困现状的思想根深蒂固,因而感觉前途迷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散漫,成绩垫底等现象。

(四)就业中面临追求优秀与能力有限的矛盾。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供过于求,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肩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对就业满怀憧憬。当他们信心十足地步入职场,却发现职位竞争激烈。一味地追求高薪高福利工作,对就业环境的陌生以及对自身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碰壁而心灰意冷。

三、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一)重视经济解困,轻视思想帮扶

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中,教育者把工作重心放在对这些学生进行经济解困,轻视甚至忽略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导致这些学生群体中已经出现了责任意识弱、缺乏诚信和感恩意识弱的现象。根据调查问卷可得,大约35%贫困生认为在跟家境好的朋友吃饭,被请客是应该的,理由是他们的家境好,这些费用对于他们来说不足一提。大约8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助是理所当然。他们当中不少学生遇到困难时,就等待学院的资助,当得不到资助或者资助金额达不到预期,则容易产生不满甚至愤恨等不良情绪,这些学生亟需积极的教育和正面的引导,否则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专业心理工作者。

由于对自身要求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肩负着家庭经济压力,他们往往承受着更多学习和就业上的压力,不利于心理健康,容易诱发心理疾病。然而部分心理工作者却未能发现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导致近年来不少这些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了极端的方式结束了宝贵的生命。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经济困难生他们一方面渴求得到帮助,释放积压的不良情绪,一方面又对心理工作者缺乏足够的信任,不当的沟通方式,导致他们最终不愿意跟坦露他们内心的想法,积压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适当的释放。

(三)工作形式单一,缺乏必要的沟通。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高校生思政教育的三大主要阵地,三者应密切联系。然而现实是三者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与时俱进,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迎合大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形式僵化,一味地照本宣科,讲解枯燥乏味,学生产生倦怠感。通過调查问卷以及电话采访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忙于工作,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培育,在家务农的家长则受限于文化水平,无法理解和教导学生,他们观念里也只有供孩子读书的责任而已。从中可见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的无奈,他们把时间精力都花在维持生计上,只能寄希望于学校了。

四、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探讨

(一)完善资助体系同时体现人文关怀。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精准扶贫”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部署,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还是家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物质上的资助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全面建立“奖、助、贷、勤、免、减、补”和“绿色通道”等全方位的救助体系,尽可能地覆盖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可通过走访家庭、系统分析、辅导员评价、同学评议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合理的认定机制。同时资助工作相关人员要重视并且维护受助生的尊严,理解他们的难处,保护他们的隐私。

(二)注重以完善人格为导向的心理引导教育

1.构建全方位心理援助网络框架,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精神保障。各高校可通过丰富学校社团活动、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朋辈的建设等,不断完善相关心理援助的组织机构。民办高校可以探索成立以经济困难学生为主体的院级、系级社团,让学生最大化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组织做奉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2.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相结合,完善心理工作相关机构。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主动与成员交流,增进成员间的感情,增强彼此间的信任感,从中获得快乐感,舒缓心中压力。同时,高等学校应配备足够的心理专业工作者,能够在团体辅导以及日常工作中,及时地发现心理异常学生,给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充足的心理专业工作者,可保障心理问题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充分实现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协作。学校、社会、家庭三大阵营应三管齐下,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发展提供全面的保障。首先,学校与家庭之间应加强日常的沟通。一方面,学校可以向家庭普及简单的心理知识,引起家长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另一方面,可通过走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并给予适当的物质资助。其次,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的爱心力量,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实习的机会,或者物资上的帮助。最后,学校可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职业规划培养,为其创造更多接触社会岗位的机会,使其对就业有更真切全面的认识,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就业。

五、结语

综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培育、家庭的责任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希望我们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给予这些学生群体关注和关爱,用心将他们培养成人格健全,品行兼优的好学生,更好地回报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2017年02月24日13版)

[2]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

[4]刘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

[5]张越.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际交往信任感特征及教育引导[J].西部皮革,2017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