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 思维启迪 品行养成

2020-05-28 09:47严卫林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

严卫林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德育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尤其要注重和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凸显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和品格塑造。

关键词: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这门课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教学外,更重要的是承担着育人的艰巨任务。道德与法治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得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将品行积淀为自身的独特人格。

一、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是塑造和培育学生灵魂的课程。为了践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己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从正“心”开始,让学生明白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哪些认识是不科学的,哪些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打好政治底色。

1.正面引领,弘扬正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在上初中时,一位政治课教师在他们班级讲授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给同学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习近平总书记说:“这节课在我的一生中留下深刻印记,对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有很重要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就是要向学生宣传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要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如在教学“公民义务”“少年的担当”等内容时,可以抓住当下的教育契机,大力弘扬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时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尤其是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精神。如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生命进入倒计时,但不顾自身病情,不分昼夜抢救病人的感人事迹。通过让学生谈感想和体会,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从小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

2.侧面澄清,摆明事理

由于青少年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看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往往缺乏辩证的思维能力。有时会瞎子摸象,只看部分,不看全面,以偏概全;有时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中,不能明辨是非,盲目跟风。如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上个别贪官贪赃枉法,就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口、环境、资源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就片面夸大问题的严重性,缺乏全面看待问题和理性思考问题的态度。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进行侧面澄清。如在教学“理解权利义务”时,教师列举了这样一个事例:2月初,太仓及周边地区微信朋友圈内流传一张文字截图,文中称“太仓板桥高速路口两辆大巴车上的70个湖北人跳高速路口栅栏逃了。现在整个太仓板桥封了,一级戒严”。信息被大量转发后引起市民恐慌。经查为虚假信息,当事人受到严惩。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公正、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3.反面批判,引以为戒

要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正面引领,用正确的价值观消灭不良思想倾向。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果断理性发声亮剑,特别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不能犹豫不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列举反面实例,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从而防微杜渐。通过警示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负责担当。

二、着力凸显思维启迪

为了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注重学生良好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凸显思维启迪。

1.问题开路,变灌输为启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学生思维的求新、求活、求变,源自教师的教学行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简单化地采用填鸭式和满堂灌开展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呆板、模式化和僵化,不善思考。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要改变学生单向静听,一灌到底的教学行为,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生疑、探疑、解疑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问题是纽带,是思维的导火线。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尤其是通过猜想性问题、争辩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梯度和灵敏度。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维变得开阔、见解变得深刻、眼光变得敏锐、想法变得独到。如在教学统编教材“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有教师一改直接公布答案的做法,就“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组织学生举行了“中学生上网利弊谈”的辩论赛,学生跃跃欲试,通过唇枪舌剑,在参与、争辩、质疑、讨论中明白了道理,发展了思维。

2.活动体验,变被动为主动

長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往往被禁锢在狭小的教室里,足不出户。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一厢情愿地灌输,学生习惯于被动记忆,获得考试的高分数,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马首是瞻。渐渐地,学生变得没有主见,思维迟钝,棱角逐渐被磨平,创新能力渐渐消失。在新情境、新问题、新现象、新事物面前,学生束手无策,举步维艰,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大胆采用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获得直接经验。要大胆放开学生手脚,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广阔的社会中去体验。如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有教师在课前采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全班乃至全校学生中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对网络的态度、看法、困惑、使用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学生通过设计主题、明确任务、合理分工,在获得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这样的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变得主动、灵活,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探究。

3.思维创新,变单一为多维

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思维方法,教师的眼界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境界。由于受惯性和定式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安分守己,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地在教师圈定的范围内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不敢越雷池半步,渐渐变得墨守成规。学生习惯听从教师的指令依葫芦画瓢,照着教师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思维地发展。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标准答案,要敢于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突破常规,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要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不苟同,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理性判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普遍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等。在教学“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鼓励学生不唯书本,抛开现成答案,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以鼓励和表扬,激发了学生创新创造的动力和勇气。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爆者,道德与法治课要成为学生创新创造的发源地。

三、着力凸显品行养成

“行”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外在成果和表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最终效果要落实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上。

1.以例导行,行有所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通过古今中外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让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从而树立起优良品格。如在教学“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有教师采用让学生“讲中国故事”的方法,交流自己对学习先进人物的感悟,自觉唤醒学生的“中国心”,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为人民而奋斗的意识和责任担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高大上”的人物,给学生树立标杆;同时,也需要以学生身边听得见、看得到的先进例子为榜样,通过对身边先进事迹的学习,给学生树立参照对象,在平凡人物身边上学会怎样践行高尚理想情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理导行,行有所据

道德与法治课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通过给学生讲道理、析原理、说观点,让学生明白道理,提高认识、能力和觉悟。在不断地说理教育中,筑牢学生的思想篱笆,让学生做事情、想问题时做到有理、有节、有据。当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育绝不能等同于简单的说教和理论灌输,而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成为理性思考的“发声器”。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触发学生的灵魂,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声才能入耳、入心、入脑,真正让学生心悦诚服,让学生的行为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不偏离科学的轨道和方向。

3.以己导行,行有所范

教师就是一面镜子,要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教师就要率先垂范,做学生表率,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如在教学“亲情之爱”时,有教师把自己作为故事主人公,通过一系列自己与家人的感人故事,启发学生要自觉做到孝亲敬长。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潸然泪下,明白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行为的领路人。

4.以评导行,行有所倚

评价就是指挥棒,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彻底摒弃“唯分是从”的思想,不把道德与法治课看成唯知识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功能和特点决定了评价学生时要看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综评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有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采用纸笔考试的同时,创造性地采用课堂内外观察记录、模拟情境测试、各类活动表现等途径综合评价学生。通过优化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将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奋点自觉转移到行为的落实和表现上来,真正做有品格、有品行和有品位的学生。

責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引领
如何深入体现历史课的价值引领
突出效益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多元文化中高校团组织发挥价值引领功能的策略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
“舌尖上”的思想品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