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试题看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0-05-28 09:18杨章熠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问题

摘 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加大对高中古诗词的学习和研究,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体会我国古代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使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本文以新课改为基准,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考情进行分析,研究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尝试给予合理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问题;策略

一、 前言

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之后,我国高考制度不断完善,试题分布结构也趋于完善,从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就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在这四十多年经历了从无到有、随意到标准的过程,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更加的趋向于开放性,所以加大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分析,对推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考情分析

(一)考察测试内容

根据对我国1978~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对全国卷的249套试卷进行分析,发展试卷中的498道小题主要考察测试内容如表1。

表1 1978~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考察内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态度观点文学常识

小题数561231271541731

占总小题数比例(%)11.0324.212530.313.356.10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试题占比最多的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测试,共有154道题关于诗歌思想内容,占小题比例的30.31%,然后是对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考察。其中对表达技巧的考察有127道题,占小题比例的25%,对语言考察试题为123道,占小题的24.21%。

(二)出题方向与解题要点

以2019年全国卷Ⅲ中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为例,全国Ⅲ卷今年考查的是一首唐诗——《插田歌(节选)》,分为两个考题,14题和15题。14題是一道选择题,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选项分析出对本诗理解最正确的选项。15题根据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可以看出这道题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理解。近年来这类命题经常出现在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该类题型并不难,但是要有一定的赏析能力。要结合上下文读懂诗歌,在平时做题时学生就要踏踏实实的研究各类诗歌赏析的内容,多看、多理解,自然就会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三、 高中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的倾向于课本教学,缺乏扩展练习

教师在授课时过分倚重语文课本,缺乏扩展练习。同时部分教师虽然进行扩展学习,但是主要针对唐、宋时期的诗歌,虽然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的全盛时期,但是我国历史悠久,各朝各地都有优秀的诗歌作品,且形式风格、抒情手法等也都具有加大的差别。所以在语文诗歌教学活动中过分的偏重课本、偏重朝代,不利于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形成。

(二)课堂氛围沉闷,缺乏学生素养培育

目前高中课堂氛围普遍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意识缺乏,尤其是对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个性化的解读与评价,致使学生诗歌的鉴赏能力不强,教师会传授学生一套答题“万能公式”。但是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深入,这套“万能公式”以不适合目前的高考试题,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迫在眉睫。

(三)诗歌教学随意化

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高考诗歌鉴赏的考情缺乏理解和研究,致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随意化的现象,同时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有限,在教学活动中也会出现教学随意化的现象,教学随意化的具体变现为教师缺乏系统的诗歌分析、鉴赏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只是对诗歌进行浅显的分析,缺乏对诗歌鉴赏的深入研究。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系统性与逻辑性。

四、 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扩展课外诗歌鉴赏

我国历史悠久,历来是世界公认的文化礼仪之邦,各朝各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导向,所以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要以诗歌的产生、发展、兴盛和成熟为主线,使学生对我国诗歌形成整体的认识,对各朝代诗歌的文化背景、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及时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没有学习过,学生也能够根据诗歌所处朝代背景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

(二)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语文素质的形成

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大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一些生动难懂的诗句,通过课件动画或图片的展示,变得易懂。尤其是一些借景抒情的诗歌,通过多媒体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和心境,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

(三)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的专业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加大自身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科专研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系统的诗歌鉴赏体系,明确各朝代政治、历史的文化背景,对各诗歌流派有一定见解,以专业的文化知识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 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对我国各朝代、历史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推动意义,对学生良好人生观、事业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育,明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基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大小坚实的文学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家梅.新时期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15(2):2-4.

作者简介:

杨章熠,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市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问题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利用高考试题,提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能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