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分析

2020-05-28 09:45刘亚琼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初中学生方法探究心理健康教育

刘亚琼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于学科教育过程中就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关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育原则。而对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来说,由于初中时期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就其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乃至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文章基于以往初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详细阐述了现阶段就班级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初中学生;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究

一、前言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关键一环。其中,从实际初中学生教育情况来看,包括自控能力较低、学习压力较大、自我认知不足在内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同时还很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有序进行。因此,从目前来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融合,不仅是初中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在此背景下,对班级管理中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进行研究,符合当前初中教育发展需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二、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自控能力较低

从实际初中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初中学生相较于小学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其尚未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且往往不能就自身情绪进行控制,因此很容易在集体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发生冲突。在此基础上,若教师不能及时关注其心理烦恼,很多学生便会养成不良习惯,并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学习压力较大

对比小学阶段,初中学生由于需要面对中考,且一般学业压力较大,因此很容易在过多课业影响下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对于当代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足稀奇,这意味着学生不仅在校面临较大学习压力,在家也无法获取快乐成长环境,因此很容易在长期压迫下出现极端心理,进而影响其健康发展。

(三)自我认知不足

所谓自我认知,一般指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而从实际初中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学生均能清楚认识到初中学习对于其将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但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在遭受挫折后出现自卑、孤僻心理。同时,由于初中教育环境相比小学教育环境更加复杂,且再加上当代网络技术发达,使得学生很容易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出现早恋问题,而这也同样会给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较大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班级范围,构建团结班级关系,往往是促进学科教学工作高效进行的基础前提。对此,在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后,教师能够充分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心理健康标准,借此一方面可在完善管理目标指导下实现对特定学生的实时引导,另一方面也能营造和谐的班级互助范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有利于促进班级工作高效进行

从实际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不难发现,在将其融合进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后,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疑惑和心理问题,借此一方面能够采取最为适合的方法就学生的成长困惑进行解决,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规避因学生难以管理所致的影响班级秩序问题,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乃至学科教育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四、初中班级管理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基于班级德育工作,树立心理健康榜样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往往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换言之,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与德育工作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但其教育目标却保持一致,均旨在就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培养。因此,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可基于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引导式教育方法不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榜样,借此一方面有效增进学生的心理素养,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耳濡目染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基于学科基础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习惯

对于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来说,其服务于初中学科教育,更旨在为初中课堂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将学科基础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同样尤为关键。其中,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教材知识的教育价值,尽可能于课堂上增添一定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进而不断就学生的心理习惯进行养成。例如,针对课堂教学常用的合作教学法,教师可结合合作教学法中强调的协作能力培养有效就学生的责任意识进行激发。

(三)基于多样评价机制,培养学生价值取向

从本质上来看,初中学生管理需依赖于长期引导过程,绝不能一味依赖强制性管理规定来规范学生行为,因此,应在引导式教育观念指导下,有效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借此促进学生价值取向的正确形成。例如,针对学生打架行为,教师不应一味进行处罚,应尽可能在引导下促使学生说出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尽量使打人者认清自身错误,借此一方面使其掌握正确的矛盾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班级关系,并杜绝弱势生自卑心理的出现。

五、結语

综上,本文基于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详细阐述了面对不同心理健康问题下的正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其中,广大初中班主任只有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立足实际就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身心成长,才能推动初中教育工作的有序稳定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华.浅谈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4~5.

[2]冯灵元.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名师在线,2019(21):95~9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项目立项号:GS[2019]GHB15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初中学生方法探究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