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龄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20-05-29 18:40苗伟王砚军孙瑜潘贵超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穴位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苗伟 王砚军 孙瑜 潘贵超

【摘 要】:目的:观察刘柏龄手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科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刘柏龄“二步十法”联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5.83%。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运用刘柏龄教授“二步十法”联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二步十法、穴位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属于“腰痛”范畴,病机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骨科常见的疾病,此发病率占骨科门诊的约4/5左右,也是引起腰腿痛比较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和工作。临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手法与穴位注射为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在刘柏龄学生潘贵超教授指导下,对二步十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突出症80例进行了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诊断而诊治的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48±5.5)岁。病程2周~3年(不等)。

1.2 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1)西医诊断标准:①既往腰部有外伤史及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②腰痛,伴或不伴向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腰痛加重;③腰椎间隙及棘突旁有深压痛点;④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⑤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⑥X线摄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⑦CT或MRI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2)中医辨证标椎: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轻者俯仰不便,重则因痛剧而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②经CT或MRI检查确诊者:③年龄为20~60岁;④试验前未接受中西医治疗者;⑤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这次试验,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20岁,或>60岁,伴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或滑脱、重度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腰椎结核及腰椎肿瘤等病变者;②患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者;③意识不清、神志异常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④不能配合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刘柏龄教授“二步十法”联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二步十法即:患者仰卧床上,首先采用5个轻手法:按、压、揉、推、滚法,每种手法反复3次;再次采用5个重手法:摇、抖、扳、盘、运法,每种手法反复3次。治疗结束后,嘱其平卧休息10~20分钟。辅助有规律的做腰背肌锻炼[3]15分钟。1次/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手法治疗完毕10分钟后,给予穴位注射[4],首先取穴:取患肢穴位为主,主穴取环跳穴、委中穴,陽陵泉穴及阿是穴,配穴气海穴、承山、秩边。再次用5ml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ml,直刺所选穴位后稍行小幅度提插,有下肢放电感后,推入药液。每次取单侧穴位治疗,2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

1.6 治疗结果

1.6.1 临床疗效评定:

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根据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活动进行疗效评分(VAS评分)。患者根据疼痛情况选择相对应的刻度位置,进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价,每项得分累计相加得出总分,最高分18分,最低分0分,分值越高,腰腿痛情况越重。见表1。

1.6.2 疗效评定标椎:

依据上海市卫生局制定的《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003出版)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椎[5]以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疗效评定标准[6] 。

①治愈:腰腿痛等症状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阳性体征消失,恢复正常活动及工作。②显效:腰腿痛症状明显好转,腰部活动功能接近正常,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可参加轻体力活动或工作。③有效:腰腿痛等症状减轻,腰部活动较前明显改善,部分阳性体征尚存在,生活可自理。④无效:腰腿痛等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示标椎差(`x ±s),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按照疗程完成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标椎,结果显示治愈47例(58.33)、显效13例(16.67%),有效17例(20.83%)、无效3例(4.17%),总有效率95.83%。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及麻木、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国医大师刘柏龄教授的二步十法建立在卫气营血以及经络学的基础之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使气血经络得以宣通,则骨正筋揉其痛自止。其主要机制在于解除肌肉痉挛、松解黏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使部分髓核发生移位而改变神经根和突出物的关系,减轻神经根压迫,使症状消失或缓解。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消除瘀滞,推肿止痛,还能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以降低椎间盘内压,减轻突出髓核对坐骨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镇痛效果[7-10]。复方丹参注射液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选择环跳穴、委中穴,阳陵泉穴及阿是穴,其主治为运动系统疾病,如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等。将两种有效治疗方法叠加运用到此病的治疗上,因此总有效率达到95.83%,其疗效显著,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特色,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采用刘柏龄教授“二步十法”联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好,其疗效确切、安全、易于操作、费用低等优势,适宜于基层医院的推广。

参考文献

张勇.临床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观察[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04):9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梁飞凡,詹红生.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06):566-568.

杨金锁.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2):1734-1735.

陈晓娟.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综述[J].大家健康,2015.5,9(10):80.

井上俊一.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日本整形骨科学会杂志,1983,60:391-394.

桂敏,陈敏,景绘涛.运用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02):84-86.

张如祥,杨丹.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2):91-93.

王贵千,赵焰,龙凌. 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8(03):32-34.

承澹安.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9.

猜你喜欢
穴位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