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戏剧教学“弱教·强体验”教法探究

2020-05-30 10:48任新英
学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学习支架评价

摘要:本文針对传统理念下中学戏剧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弊端,提出了戏剧教学“弱教·强体验”教学法,结合案例阐述了“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流程,并分析了教学效果。研究来源于教学一线,又反哺于教学实践,既是对戏剧教学法的有益尝试,也体现了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的新理念。

关键词:戏剧教学;弱教·强体验;学习支架;评价

一、传统理念下的中学戏剧教学

在长期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忽视了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正如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1]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戏剧教学中虽然教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课堂表达也很清楚,但仅仅是从文学角度对戏剧进行解构、分析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给每个人物形象贴上标签,恰恰忽略了戏剧作为文学本身的教育功能,忽视了其美学情感对人心灵的震撼作用。

典型的传统戏剧教学方式,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本,解决疑难字词;教师提出问题后分析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分析戏剧语言,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以及分析标题等。上述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或许会有前后顺序变化,但基本环节不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重结论,轻过程。传统戏剧教学,形式上走捷径,把教学参考书上的形成性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杜威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更多注重文本的结论,弱化了学生的体验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第二,重教轻学。传统戏剧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师为中心,关注教法,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认知,得到发展。

第三,双向交互缺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缺少合作与交流,缺少讨论。学生只是在老师提问时被动回答,学生之间几乎成线性结构,没有任何联接回路。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开展了中学戏剧教学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目前戏剧教学枯燥乏味,亟需改革。

二、“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流程

(一)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的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进行合作互助。基于该理论,研究设计“导引式排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形成戏剧教学共同体,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在排练中逐步形成对戏剧的认知体验。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支架。“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法强调教师的支架设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视音频资料等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相关知识。所谓“弱教·强体验”是指在丰富教学支架的支持下随着戏剧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逐步弱化,由教学伊始的强干预,逐渐变为弱干预,而强化了学生戏剧学习体验。同时,教师需要详细设计活动流程,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合作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将戏剧文学转换为舞台表演艺术。

陶行知曾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戏剧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戏剧教学必然离不开生活,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戏剧,在戏剧角色中体验生活。这样的戏剧教学才是一种触动学生灵魂的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

(二)实践流程

来源于教学实践的“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从梳理目标和任务开始,直至教学结束,需要经历八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弱教·强体验”的设计思路,每次活动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为主的教学逐步弱化,学生基于戏剧体验的学习得到强化。

第一步:梳理目标和任务

本次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第一单元戏剧单元的《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为例。该单元精选了中国古代戏曲、中国现代戏剧和外国戏剧。名著导读为《莎士比亚戏剧》和《谈美》两篇文章。训练重点为了解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和戏剧语言和表现手法。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戏剧学习目标及要求,抓住戏剧可表演特点,以表演形式来展示课文情节,确定出每篇课文的导演,指派组织能力强又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同学担当导演。这样做,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策划能力,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2]

第二步:精设支架

精心设计学习支架,首先给予学生有关于戏剧的相关常识、本单元选篇的安排意图以及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倡议和指导,以班级的学习委员和语文课代表为主要负责人,对本单元的篇目进行细致的明确任务分工,实行自愿基础上的“戏剧表演承包制”,形成每篇由导演、剧组人员和场外服务等人员构成的初步的表演排练体系。

第三步:导引式排练

学生的自主活动是其自主性形成与发展的要素和源泉。自主排练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也是合作交往的过程。[3]学生通过阅读剧本、选择剧中人物努力“成为剧中的那一个”,通过反复排练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在体验戏剧情节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小组伙伴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充分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总之,自主组织排练过程是一个在活动中学,主动地学,创造性学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通过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4]

第四步:形成性評价

在学生排练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不管,要适时参与其中倾听孩子们的想法,有时可能是困惑,但这恰恰是教育最好的状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同时,可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检验,验收是否合格,这一环节是决定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

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戏剧排练之后,需要教师及时跟进,对学生作品予以验收与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学生戏剧排演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从学生作品中分析学生对于戏剧本身的理解与认知。如果作品质量不高,学生对戏剧内涵理解不到位,均需回到上一环节,在教师引导下重新排练。

第五步:开放式表演

开放式表演是“弱教·强体验”教学法的核心,表演摈弃了枯燥的说教和单纯的认知学习,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通过观看演员投入的表演,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情节中,促使学生演出、观看双向感受美的熏陶,提升审美境界。[5]

学生不仅排演了《雷雨》剧本片段,还编演了《雷雨》全剧,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借来了服装,而且每个演员都化了妆,还有摄像……《窦娥冤》《哈姆雷特》的演出都有独到的创新,令人眼前一亮。笔者惊叹这些设计,学生们是怎么想出来的?有的演出形式让观者惊诧:怎么可以这样表演?再想一想,怎么就不可以呢?……若是教师自己挖空心思,也想不到这些表现手法。只要给学生以恰当的机会,蕴藏在学生们心中的那份无法预测的潜力,常常会以惊人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六步:激情研讨

这是“弱教·强体验”教学法的必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合理设计和有序开展激情研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弱教”不是不讲,也不是少讲,而是带着支架来讲,讲在关键处。教师要根据戏剧文本设计一些能激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意见。通过分析讨论,学生对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矛盾冲突、台词特色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由表演的具体经验上升到抽象概括的水平。

第七步:练笔反思

经过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心里有话要说,要抓住契机,唤起灵性,借助练笔,让学生写下想写的、最想说的:可以就剧中人物谈认识,可以谈情节,可以谈作者,可以写戏剧短论,也可以自我创作……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正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富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同时,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第八步:激励升华

这是“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总结评选出各种奖项: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服装、最佳道具、最佳旁白、最佳创作等,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升华学生的戏剧情感,达到戏剧教学的育人功效,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法应用效果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语文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课程评价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批评和促进反思。学生们戏剧排演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挫折,但这却是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排演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当学生们克服诸多困难,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舞台剧时,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褒奖。“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如下:

(一)组织策划,张扬个性

学生在组织表演策划中,可以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导演、演员、摄影、服装设计等等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来合理安排人选。“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验证了学校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符合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即“评价主体多元化”。[6]

(二)提高理解与鉴赏能力

每一个参加表演的同学,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有深刻的理解,他们深入角色的心理,使他们能够成为剧中的“那一个”。戏剧作为真、善、美的载体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剧本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欲和探究欲,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尤其在表演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变课本知识为演出实践。

(三)培养合作和交际能力

每个课本剧的表演都是集体劳动的结晶,是一群学生团结合作与集体智慧的展示。更为重要的是,这中间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合作和分享成果的快乐,学会社交,锻炼团队合作能力。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整个戏剧教学活动,从排练到演出,从演出到讨论,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训练。

(四)体验快乐,激发创作欲望

苏霍姆林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这种鉴赏活动注重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愉悦,调动了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创新的信心。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学生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自觉能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7]学生将创造性很好地应用于写作过程之中,开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之花。

四、结语

“弱教”并不代表不教或少教,而是指随着戏剧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逐步弱化;“强体验”是指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强化学习。“弱教·强体验”戏剧教学法使得教学中少了灌输,多了设计;学生学习中少了枯燥的背诵,多了高效的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少了机械的识记,多了激动人心的创意。本项研究来源于教学一线,又反哺于教学实践,是对戏剧教学方法变革的有益尝试,也将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李建平:《聚焦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倪鸿燕:《双演示戏剧教学模式简介》,《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3期。

[6]吴先熊:《浅谈开放的、动态的语文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12期。

(作者:任新英,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学习支架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