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

2020-05-30 10:48彭静
学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宝钗心扉林黛玉

彭静

[教学目标]

1.了解黛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2.认识宝钗情真意切的姐妹深情。

3.把握关键信息,分析人物思想情感。

4.结合个性化人物语言,分析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

5.理解“情真意切”利于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悟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进而把握人物性格。

[教法学法]

1.教法:问题导读;课堂激疑;点拨归纳;诵读法体味情感

2.学法: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小说欣赏》中的一课。在人教版必修三中,我们已经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学生对《红楼梦》有了基本的了解,部分同学还萌发了兴趣。本次布置预习之后,还特别安排他们看了央视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关片段。

课前等待时间,课件播放的是央视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有人说,若在璀璨的文学遗产中只选一部必读,那么只有《红楼梦》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我们在初中学过《香菱学诗》,高中学过《林黛玉进贾府》,应该说同学们对《红楼梦》或多或少有些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一篇《情真意切释猜嫌》。选文后面注释说文章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编者却给选文加了一个《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我们知道,文章标题是内容的概括。请问同学们,谁“情真意切”?释谁的“猜嫌”?综合文本所选内容,这两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请同学们集体回答然后板书)

二、初步感知

教师问:林、薛二人是《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同学们能谈谈你印象中的黛玉跟宝钗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预设:大多数同学不喜欢林黛玉,喜欢薛宝钗。

明確:黛玉母亲早逝,身世悲苦。在贾家是寄人篱下,性格较为内向保守,自我保护意识较强,所以黛玉敏感多疑。(板书:敏感多疑)

宝钗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可以说是一个大家闺秀,很会为人处世,深得贾府上下的赞赏,相较于黛玉她圆滑世故。(板书:圆滑世故)

三、设疑解题

林黛玉和薛宝钗——红楼群芳中异彩高标的两奇葩,她俩关系如何?为何有了“嫌隙”?(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充分的预习,先找文本,再补充课件。)

请同学朗读并理解《终身误》,然后分角色朗读课件片段。(课件显示)

明确:两个女孩,同时爱着一个男孩,生活中难免会有些“嫌隙”,请同学们酝酿好情感尽量读出那种“酸味”。

师:从刚才几位同学的精彩表演中,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黛玉性格中的敏感多疑,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多疑的主人公如何化解了对情敌宝钗的猜忌?编者给了我们一个提示:情真意切。(打出PPT)

现在再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选文中,薛宝钗的哪些做法最为“情真意切”,最能打动林黛玉?

2.黛玉真地“释前嫌”了吗?选文中哪里有体现?

(本环节通过设疑释题,试图给学生明确一下阅读欣赏文本的方向。)

四、欣赏文本

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思考上面两个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形式,代表回答。

教师点拨、引导、归纳、概括。

1.宝钗是如何“释”去黛玉“猜嫌”的?

此时黛玉却旧病复发,卧病不起。众人都来“望侯”,自然引出宝钗前来探病。

(1)引导学生注意黛玉的病情和心理

学生阅读文本,找出相关句子,教师引导归纳。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了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第四十五回条目为“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说明黛玉在秋分之后一个阴雨天旧病复发。秋后阴雨天,很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感,何况是一个卧病在床的人,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黛玉,心中是何等凄苦、何等孤独!“有时候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侯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黛玉心情烦闷。

明确:旧病复发闭门将养——形体娇弱;盼人说话而又厌烦——心理矛盾。

由此可见,黛玉之病,一在身体,二在心理。

(2)宝钗探病,尽释猜嫌

学生阅读文本,筛选关键信息:

宝钗探病,选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随众人前往“望侯”,“说不得三五句话”,黛玉便厌烦了。虽然黛玉“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但宝钗“体谅他在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也就不去“苛责”她。

虽然第一次前去探病,黛玉厌烦,但是宝钗还是又一次前去。这表现出宝钗的宽容大度。(板书:宽容大度)

第二次独自前去探病,是选文的重点,正是这次真情切意的探病,消释了黛玉长时间来对宝钗的“猜嫌”。

第二段文字主要写两人交流病症,宝钗提出建议,调整饮食,吃燕窝粥,进行食疗。“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点评:这是一段多么关心体贴的话啊!这段话是谁说的啊?是年龄与黛玉相仿的宝钗,是黛玉素存猜嫌的宝钗啊!宝钗对黛玉的病是这样的关心,吃的是什么药,剂量多少都清清楚楚,至于吃燕窝粥,进行食疗,滋阴补气,则是希望从根本上改变黛玉身体虚弱的状况,这是一种真正的关心。这一段是宝钗从黛玉身体疾病方面提出治疗建议,尽显宝钗的关心体贴。(板书:关心体贴)

第三段文字宝黛倾诉衷肠,猜嫌尽释。分为四个层次。什么样的人可以倾诉衷肠呢?当然是知心朋友,只有知心朋友才可能情真意切,才可能说悄悄话。

①黛玉自责并表扬宝钗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黛玉多愁善感,是很少向别人承认错误的,但是有了上面的铺垫,到这里她也开始坦诚自责并表扬宝钗。(板书:坦诚自责)

②推心置腹,排遣烦闷

从黛玉“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到宝钗“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在谈论之中黛玉谈到了自己孤苦的身事,黛玉不怎么跟人谈论自己的家事,因为她有一种本能地保护自己的意识,但在这个时候却向宝钗敞开心扉,这就说明黛玉的心病被宝钗解除了,黛玉的确被宝钗的真切情意感动了,她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朋友,找到了真正的友情。(板书:敞开心扉)

行文至此,出现了一个挺值得把玩的地方。宝钗拿黛玉开了个玩笑,“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黛玉这个人是不能轻易开玩笑的,“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一个小小的玩笑很可能让她苦上半天,可是平时说话很注意的宝钗在这个地方却和黛玉开了一个很有趣的玩笑,这可是两位情窦初开的少女之间的悄悄话啊,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确实是拉近了。宝钗情真意切的关怀让黛玉心中的猜嫌涣然冰释。这番玩笑的话语正是二人心心相印、情同姐妹的反映。(课件显示)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不由得写下了如此批语:“宝钗此一戏直抵通部黛玉之戏宝钗矣,又恳切、又真情、又平和、又雅致、又不穿凿、又不牵强,黛玉因识得宝钗后方吐真情,宝钗亦识得黛玉后方肯戏也,此是大关节大章法,非细心看不出。二人此时好看之极,真是儿女小窗中喁喁也。”

老師适时点评引导:正是宝钗的情真意切才使得黛玉能够敞开心扉。(板书:情真意切)

③赠送燕窝,解决烦难

黛玉在宝钗面前心结打开了,可是对周围的婆子丫环还保留着警惕。对燕窝粥的材料,心中还有些许烦难。“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宝钗简直太善解人意了,处处替黛玉考虑,事事为黛玉操心,枝末细节,尽显宝钗细心。

④离开之时,答应再来。“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不在话。”

2.黛玉真正接受“释前嫌”

(1)自己自省,推心置腹地对话;

(2)完全接受了对方的玩笑话;

(3)临走的时候,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3.归纳黛玉、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宽容大度,关心体贴,情真意切

林黛玉:多愁善感,坦诚自责,敞开心扉

五、归纳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认真分析了宝钗、黛玉个性化的语言,准确把握她们的性格特点,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是否保留着这样一幅画面:在高宅大院的贾府之中,一个秋日阴沉的黄昏,两位女主人公敞开心扉,说着悄悄话。两位美丽的女主人公心心相印、情同姐妹,这闪耀着人情美人性美的画面,应该是作者理想的写照吧。伟大的文学作品就是如此,它可以启发人性中最珍贵的那个部分,让大家都具备高贵的情操。

六、作业训练

思考:上完这节课,你对林、薛二人有什么新的认识?请大家当堂完成一篇小作文。回头我们有时间再来探讨其他十位“金钗”。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宝钗心扉林黛玉
薛宝钗为什么没朋友(节选)
论宝钗的“藏”与“露”与复杂心理机制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什么样的丫鬟才是好丫鬟
他乡节庆(2)
纸条:打开心扉的钥匙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