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团发起正面战争,“进击的”阿里本地生活

2020-05-30 00:59林北辰周伊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0年18期
关键词:美团支付宝阿里

林北辰 周伊雪

阿里本地生活失落的兩年

饿了么经阿里巴巴收购之后,与阿里巴巴原本的口碑网业务整合成为阿里本地生活公司。过去两年间,阿里巴巴内部将本地生活平台的改造称为“入淘”。

所谓的“入淘”,并不是简单地将饿了么和口碑网“淘宝化”,而是将口碑网和饿了么的底层架构进行升级与改造,基于集团搜索事业部大中台建设搜索推荐的架构,并建设本地生活搜索推荐统一接入平台。

起初,阿里巴巴的技术人员认为集团的中台已支持了淘宝和众多业态的搜索推荐业务,支持本地生活应该很容易,但过去的两年间,由于O2O业务和线上电商业务的巨大差异,这项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阿里巴巴将饿了么从张旭豪手中接过时,并没有意识到饿了么平台的底层架构难以改造。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饿了么当年的底层架构已无法满足现在的扩展需求,这样的情况令本地生活的搜索入淘呈现复杂度高、工作量大、项目周期长的特点。

不只是技术体系打通难度超出预想,将收购而来的饿了么与阿里巴巴的体系融合还涉及团队整合问题。实际上,直到今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才正式宣布对饿了么与口碑两个团队融合,此前饿了么与口碑只是合作关系,“各自有自己的老板和KPI。”

除了技术与团队融合的问题,在整个线下业态的赛道上,阿里巴巴的意识也一度滞后。当阿里巴巴内部还在拿“饿了么”和“美团”两个外卖产品比较的时候,美团全平台已悄然在其他赛道上进行布局。2018年,美团推出酒店业务,当年的酒店夜间市场份额就超过了携程;2019年,美团试水美团买菜,把原小象生鲜事业部改造成前置仓及社区团购业务;近期,美团还上线了低价卖水果的“团好货”业务,直指拼多多与聚划算。

其实,早在美团做起酒店业务的时候,阿里巴巴内部就感到了危机。除了酒店业务毛利率高、营收效果好的因素,让阿里巴巴感到危险的地方在于美团在新兴业务上的打法,以及全平台留给新业务的“空间”思维,这是阿里本地生活暂时追赶不上的。

在酒店业务的布局上,美团先寻找和对手的差异化,通过调研发现携程上订酒店的用户多为商务人士,因此确定了发力目标为二三线城市及学校、医院周边的快捷酒店,在这个市场和携程差异化竞争,更有希望胜出。

当确定了战略后,美团其实在战术上也遇到了问题,酒店领域“围绕学校、医院垂直纵深运营模式”和“城市经理区域化”的发展目标之间出现了矛盾。美团的做法是,先用小长假跑通业务闭环,通过在新城丽江开展运营和对推进行试点,然后在节假日期间进行推广,快速试验出结果,最终促成了美团酒旅事业部的成立。

正是这样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让阿里本地生活团队意识到,从“百团大战”走来的美团已稳固了外卖能力,以外卖为本,美团得以发展实物电商及周边生活业态,入侵阿里巴巴的地盘。

用支付宝打反击

今年初,阿里巴巴宣布了《支付宝》的“变身计划”,从工具型APP变成生活服务平台。阿里巴巴想把支付宝做成平台,让支付宝“美团化”的逻辑在于用《支付宝》的流量作为对抗的手段。

这也使得本地生活业务前所未有地从边缘走向了集团中心。阿里巴巴终于意识到,如果与美团的局部战争不能打赢,最终受到波及的将是其核心电商业务。

从Questmobile发布的2019年底至2020年5月的本地生活APP用户黏性来看,虽然饿了么市场份额低于美团,但其用户活跃度却略高于美团。而且在一线城市,饿了么的商家规格还是可观的。

因此,7月10日,饿了么宣布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同时,还公布了新的商家运营策略、成立商家联盟:寻找流量、降低成本、培训人才是其表述的三个愿景。在这背后,其实是饿了么要维护现有商家、提高营销精准度,试图在行业的垂直领域进入更广的深度。

注重商家运营、吸纳小微商家,这同时也是支付宝在做的事—在2020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支付宝发布了一系列针对小微商家的扶持政策,包括提升小微商家人气、免息贷款等,农村的商家也能享受到免息贷款服务。这些举措背后的意图是拉拢此前并没有很好兼顾的小型外卖商家,换言之,是美团做得最扎实、最充分的那一部分商家用户。

据了解,阿里巴巴从2019年起就有意让支付宝的地推团队接管饿了么的业务,蚂蚁金服CEO胡晓明曾空降阿里本地生活,负责支付宝、本地生活双线业务。但在组织架构中,饿了么CEO王磊直接向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汇报,以“双线汇报”的方式虚线汇报给胡晓明。

在此之外,支付宝的另一个动作是把口碑网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去阿里巴巴其实一度放弃了口碑网,将其业务边缘化。

不过,要抗击美团的多方进攻,口碑是阿里巴巴生态中唯一一个和大众点评类似的产品。因此,支付宝的首页推荐栏中,口碑的位置登上第一横排第二的位置,和饿了么并行,成为支付宝“本地化”的前锋。

为了与阿里巴巴体系更好协同,据报道,8月1日起,饿了么也开始调整城市经理体系,全国的区域数量从原来的24个缩减整合为7个大区,调整后层级更扁平,权力从区域收拢到集团。

巨头间的持久战

毋庸置疑,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是一个持久战。

本地生活的重点在商家供给侧。在外卖之战中,美团相比饿了么的优势就在于供给侧,也即对商家的服务管理和对履约的把控。与美团比起来,饿了么其实对商家抽佣更少,但在营业额中占比还是低,在他的店铺饿了么单量大概只有美团四分之一左右。

实际上,美团对骑手的管理明显更严格,无论是送餐效率还是服务都要比饿了么更好。骑手管理只是一个方面。要做好本地生活,需要部署好从供给侧到末端履约的全链路环节,所有业务链条都环环相扣。

因此,如果内功不行,即便支付宝能给饿了么带来海量流量和补贴,可能也无济于事。

所以,今年阿里本地生活明确从战略上开始改变方向,不再一味追求市场份额,而是试图先做好服务。阿里巴巴的逻辑是,靠补贴砸出来的市场不可持续,需要跑出一套对商家和用户都更健康的模式。但这也给部分一线员工造成了困惑,多位接受采访的员工均表示现在业务线上“口号多、执行少”,他们难以理解高层对本地生活的KPI考核在哪方面。

可以确定是,阿里巴巴与美团的这场战争牵扯到的已经不仅是本地生活的团队。“一小时生活圈”的概念起来后,阿里巴巴系内与此相关的业务除了饿了么,还有天猫超市、淘鲜达和盒马等多种业态,若将配送、酒店算进来,菜鸟和飞猪也是其中的成员。如果这些业务未来能真正地协同作战,美团将面对巨大压力。

而另一边,美团也开始向阿里巴巴的地盘试探。7月30日,美团外卖取消支付宝支付手段,美团CEO王兴在饭否上回应时称,支付宝手续费太高。随后不久,美团悄然上线了一项新业务“团好货”,这是美团首次从本地生活电商介入至远场实物电商,而后者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板块。

虽然“团好货”目前仍在早期,与阿里巴巴系的电商实力相去甚远,但是这足以彰显了美团不止步于本地生活电商的野心。

写在最后

本地生活领域业态极其复杂,未必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但美团与阿里巴巴这两个市值千亿美元巨头的正面竞争,无疑将搅动未来的商业世界。

猜你喜欢
美团支付宝阿里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云上阿里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辰辰带你游阿里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我的支付宝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阿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