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字书《择要常传同名杂字》探析

2020-06-01 05:19张永富
西夏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字书序言同义

□张永富

杂字类字书是一种把常用字词按照一定的格式罗列在一起,以教人识字和普及文化常识为目的的童蒙课本。它出现很早。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早在汉末、魏晋时期,杂字类字书即已问世,如后汉郭显卿的《杂字指》、魏张揖的《杂字》、魏周氏的《杂字解诂》、晋李彤的《字指》、南朝宋谢康乐的《要字苑》、邹里的《要用杂字》、李少通的《杂字要》等,以上诸书多已亡佚,仅有清人从古籍中辑录出的部分内容,难以窥其全貌。目前所见最早的杂字类字书主要出自敦煌藏经洞,如《俗务要名林》、《杂集时要用字》等,学者一般将其年代断定为唐五代时期[1]151,75-102。到了宋代,杂字类字书在民间进一步流传开来,影响广泛。南宋诗人陆游《秋日郊居》曰:“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并自注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2]413南宋黄震《黄氏日钞》载:“往岁尝过村学堂,见为之师者授村童,书名《小杂字》,句必四字,皆器物名,而字多隐僻,义理无关,余窃鄙之,然本其所由作,特以识器物之名,于世尚为有用”[3]286。足见杂字在宋代流传之广。

除了在宋境被广泛使用之外,杂字还流传到西夏境内。《宋史?夏国传》记载:

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番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番语。[4]13995

黑水城出土的西夏童蒙、杂字字书主要有:西夏文的《三才杂字》、《纂要》(旧译《要集》)、《新集碎金置掌文》、《番汉合时掌中珠》和汉文《杂字》①等。西夏文《三才杂字》序言中有一段话,很好地概括了这类字书的编纂目的:

瞮煎!睪啪縇踞綀,谤玛睫脄,皣窙臄緦,吻储硕蕚,粪毋畅臲,淮縧癐篟辟袭,篎蒾胎佬绕耳翛帛禞?聂蘦弛谍焚蘝瞭,扼粮耳仕,戊稾《技綈》碽属。

呜呼!彼村邑乡人,春时种田,夏时力锄,秋时收割,冬时行驿,四季皆不闲,又岂暇学多文深义?愚怜悯此等,略为要方,乃作《杂字》三章。[5]

杂字类字书的名称一般都冠有“杂字”,例如《四言杂字》、《日用杂字》、《群珠杂字》、《万全杂字》、《农村常用杂字》等。其内容一般都十分庞杂,几乎涵盖天、地、人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用途是教人识字和普及文化常识,对象主要是儿童或文盲、半文盲成人。

新见的西夏文杂字字书《择要常传同名杂字》(以下简称《常传》)即是这一类字书。这部字书于2014年秋季北京德宝拍卖会上流出,共14页,蝴蝶装,其中第1至3页为两个序言,第4、5两页为西夏文部首构件和楷、草书的列表,第6至14页即正文部分,为大字和小字相间的同音或音近字组,其中第14页的最末一行共有11个大字:“扼蝡絢稟疥笜技綈守息胯(择要常传同名杂字序一类)”,是这部字书的书名。经过核查整部字书,《常传》中共收大字908、小字1852,共计2760个字②,这与序言中关于《常传》字数的描述基本吻合③。每个大字之下排列0—24个小字为其同音或音近字④。《常传》自流出之后,陆续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⑤。

魏安(Andrew West)认为《常传》中的大字可能摘自于某一部或多部西夏文字书或流行读物。若果真如此,在其序言中必能窥见蛛丝马迹。笔者把两篇西夏文序言完整译成汉语之后,将其中提及的《字海》、《同义》、《同音》、《三才》(《三才杂字》)、《碎金》(《新集碎金置掌文》)等五种西夏文字书与《常传》进行比对,可以确定,《常传》的内容并非摘自以上诸书,序言中屡次提及它们的目的多是用来与《常传》作优劣对比,正好说明《常传》在内容、性质和用途上与它们有较大相似性。再次审视《扼蝡絢稟疥笜技綈》(《择要常传同名杂字》)这部字书的名称:择要,即把重要的字择录出来;常传,字面义为经常流传的字,即常用字;同名,可能指大字和小字为同名关系,即音同或音近;杂字,即一种民间流传的童蒙课本。这一书名与汉魏时期的《杂字指》、《要用杂字》,敦煌藏经洞所见的《杂集时要用字》,以及两宋的“村书”、《小杂字》和西夏的《三才杂字》等,都带有“杂字”、“要用”、“时要”、“择要”等字样,可以把他们看作同一类字书。另外,在《常传》的两篇序言中亦有不少语句都可以说明其确为一部童蒙性质的杂字字书。

饲癝癌庭薡腞落,碽绸蒾技毋礵际,紒蒾落笶翛籿絅,眛綀袭技睤腞埠菋緞袭魏《技硾》翛吞礎,薉瞭瞲翛腞搓菋篎蚒顶弛磀伦蚷哗,息胯箍息胯糾。(夫求道修行之人,多需依靠文字,由于番文⑥难以书写,故女人中鲜有识字者,平民亦不得学习《字海》,顿悟学经之人虽有,但儿童毕竟意志不强,正一类忘一类。)

第一篇序言开篇即明确指出该字书针对的对象是“鲜有识字”的“女人”和“意志不强”的“儿童”,这两类人群也是杂字类字书最普遍的受众。

《絢稟技綈疥笜守》端息臷耳并,蘦技籒笶翛箍窾磤台瞲供礎簧,綀构袭誓,綃蔎瑚瑚堡簧,癐粙蛜蔎禨,胎罆綈纅籃哗絅。(辑成所谓《常传杂字同名序》一本,先认真学习这些字,即得诵经,融入人中尊者,如与圣人对谈,远离忧苦,再无诸多混杂。)

这句话点明了《常传》编纂的目的是方便诵经,这一点从字书中包含大量佛教词汇亦能得到佐证。至此我们可以初步断定《常传》是一部西夏民间流传的杂字字书,编纂目的是帮助儿童、妇女等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快速识字,方便准确读诵佛经。

序言中还提到:

蘦《絢稟》袭魏饲邦哗技驳落,瞲袭胎活耫絅,籒籑笶籃,饲邦顽技驳落,胎篟耫絅,絘笶籃。

此《常传》中无圆圈诸字,于经中多次出现,故当先写,有圆圈诸字,(经中)多不见,故当后写。

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正文中将所有大字以佛经中是否常见为标准分为两类,一般在不常见的字的右边加圆圈标注,表示这部分字可以暂时不学。《常传》以大字为纲,小字是附着在大字之下的音同或音近字,正文中共收大字908个,现将《常传》正文中有圆圈大字和无圆圈大字的数量统计如下:

页 码第6页第7页第8页第9页有圆圈大字0 3 9 3 6无圆圈大字52 84 98 89合计52 87 107 125

合计138 112 105 116 66 908页 码第10页第11页第12页第13页第14页合 计有圆圈大字57 25 16 47 7 200无圆圈大字81 87 89 69 59 708

《常传》的编纂目的是方便念诵佛经,自然包含大量的佛教词汇,但其中涉及日常生活的词汇亦为数不少。这可能是佛教词汇与非佛教词汇并没有明显区隔的缘故,佛经中亦包含大量非宗教性的事物和词汇。《常传》并不像其他的杂字字书一样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排列,它在排列方式上似乎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寻,更像是将佛事、天相、岁时、植物、动物、亲属称谓、人体器官、军器、疾病、饮食、帝后、族姓等天、地、人方方面面的庞杂内容一股脑儿地罗列出来。例如明显是佛教名相的字词分别位于第7、8、9、12、13、14页,几乎遍及全书。关于植物的内容多分布在第9、11页,并且即使是同属11页的内容,亦被分置两处。属于人体器官的词汇在第10页和第12页都有零星出现。《常传》中的大字有的可以和前后相邻的大字组合成词,组词率从前到后基本呈递减分布。第7、8两页的大字几乎都能与其相邻的大字顺利组词,从第9至14页逐渐减少。组合成词时,或两字一词,如穔砂(尔时)、饲肅(圆觉)、镜藂(救拔)、藹脃(夜叉)、驾抵(果报)、玛若(时节)、弯蜳(弓箭)、狮藪(刀剑)、竭縌(君子)、鸥菺(枝叶)、撬切(饮食)、蓟豁(禽兽);或三字一词,如且穉入(虚空藏)、凰筗瞖(辟支佛)、繐殆蛆(贪嗔痴)、竄聘珊(贺兰山);或四字一词,如桥葇竀紴(释迦如来)、舅遍汾皯(百千俱胝)、缄聚艾碍(日月星辰)、蝊蒼繝傣(东南西北)、谤皣吻粪(春夏秋冬)、睫繰莊糣(地水火风)、碠蔾稨抖(般若蜜多)、嘿水锡綀(梵藏汉人);或六字一词,如肂祇緝错萂腲(药师琉璃光王)、碝撂汕翬盝磺(唵嘛呢叭咪吽)、冉群蜦雷竃磀(眼耳鼻舌身意);甚至还有七字一词或小短句,如羖备庆蕽綒融构(南无阿弥陀佛)、緽矖愤谍耉螏(礼敬佛法僧)。这种现象不禁让我们推测,作者可能是按照文献法的方式对《常传》进行编纂,即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或摘录单字,或摘录词语,或摘录短句,阅读完毕将摘录的所有内容按原来的顺序编辑成册,而不是按字词的形音义等特征进行编排。

上文已提及,文本的第6—14页是其正文部分,这里首先将第6页中的52个大字录文如下:

蒾技绍癇戊灯付缺紩模箍緳箎膳紩截论癐付付緓蚚蘞墅搓癿碭付蚷那态紻寂吵耫緂皧付缺飞簆蛙繠堪絏笅木癐缺出蜶碝(见图一)。

图一

其中有些字可以与其前后的字组合成词,如蒾技(文字)、戊灯(三十)、绍癇(本源)、付缺(清浊)、箎膳(智慧)、癐付(全清)、碭付(边清)、皧付缺(半清浊)、癐缺(全浊)、出蜶(礼毕)等。

以上这些词汇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汉语音韵学中的“三十字母”、“清”、“浊”等术语。再看《常传》第二篇序言中开篇言及:

蒾技绍癇落,《佬笜》守谍佬距并劲⑦牡,技皽怖吞纓,嘿水锡技焦堡落箁⑧埠,虃瞭祪癏翍維吞簁。

文字本源者,纂集《同义》序之纲目也,虽是字母,却略像梵、藏、汉字的正字法,无外乎渐次从简至繁。

《同义》是一部以字义为纲编写而成的西夏文字书,全书共分全清、边清、半清浊、全浊⑨四卷,每卷包括7到8篇不等,共30篇,每篇有一个代表字,这30个代表字及其所属卷目分别是:

癐付(全清):□、□、□、膳、紩、□、论

碭付(边清):付、緓、蚚、□、墅、搓、□

皧付缺(半清浊):蚷、那、态、紻、寂、吵、耫、緂

癐缺(全浊):飞、簆、蛙、繠、堪、絏、笅、?

由于残缺,现存《同义》中缺少了7个篇目代表字,虽然李范文先生曾根据每篇的内容对残缺的篇目代表字进行了补充[6]7,但也只能是一种猜测,不免遗憾。幸运的是,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同义》中四卷的卷目字和剩余的23个篇目代表字与《常传》第6页中的部分大字完全相同,这就使得补全《同义》残缺篇目代表字成为了可能。现将《常传》第6页大字整理如下:

蒾技绍癇戊灯付缺紩模

箍緳箎膳紩截论 癐付(全清)

付緓蚚蘞墅搓癿 碭付(边清)

蚷那态紻寂吵耫緂 皧付缺(半清浊)

飞簆蛙繠堪絏笅木 癐缺(全浊)

出蜶

前10个字“蒾技绍癇戊灯付缺紩模”⑩,暂译为“演说文字本源三十清浊”,应该是一个标题,总括了下面出现的以清浊划分的4个类目和30个“字母”,最后3个字“出蜶(礼毕)”、“碝(唵)”是书写完毕时的一个惯用套语,似乎表明编纂者可能是一个佛教信徒。通过比对,除了首尾的“蒾技绍癇戊灯付缺紩模”和“出蜶、碝”这13个字之外,剩余的39个字与《同义》的卷目和篇目代表字完全一致。因此,根据《常传》,可以轻易地将《同义》中所缺的7个篇目代表字补全。缺失的《同义》第一卷(全清)第一、二、三、六篇的篇目代表字分别为箍、緳、箎、截,第二卷(边清)第四、七篇的篇目代表字分别为蘞、癿,第四卷(全浊)第八篇的篇目代表字为木。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无意间发现甘肃省瓜州县博物馆藏有一编号为00027的西夏文献,该编号共有两个写本残片,分别是图二和图三,于1987年10月发现于瓜州县东千佛洞泥寿桃洞,两个残片均由3页纸叠压粘连而构成。赵天英博士曾撰文对其进行过简要介绍[7]。其中图二残高22厘米,残宽10.05厘米,背面为西夏文草书写本,透墨严重,正面有两行西夏文,写在透墨的行间,右边一行共有14个可识别的西夏字:……绍癇戊灯付缺紩模箍緳箎膳紩截……左边一行为11个连续书写的西夏字“蒾”。

图二

图三

通过比对,可以发现这14个西夏字与上文提到的《常传》第6页中开头的大字完全一致,只是图二残缺了起始的“蒾技”二字,而左边一行11个连续的西夏字“蒾”当是书写者的重复习字之作。事实已经显而易见:书写者在第一行抄写了某部字书开篇的若干西夏字之后,从第二行开始,便将第一行所抄之字逐一进行多次练写,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即第二行为“蒾蒾蒾蒾蒾蒾……”、第三行为“技技技技技技……”、第四行为“绍绍绍绍绍绍……”、第五行为“癇癇癇癇癇癇……”,依此类推。这一残片的发现表明,《常传》至少在西夏时期曾流传于瓜州地区,这一现象应该与杂字字书在唐五代敦煌地区流行的传统一脉相承。

注释:

①马德认为其与敦煌文献《杂集时用要字》形式相似,内容也多有相合之处,提出可拟名《杂集时用要字》,并认为其可能出自敦煌,为奥登堡收集品。见马德《敦煌新本Дх.2822〈杂集时用要字〉刍议》,《兰州学刊》2006年第1期。

②由于文本有部分残缺,这一数字未必十分准确,但误差必定在10个字之内。

③《常传》第二篇序言中写道:祪臷舉遍萰舅祡怖,技縦缞舅祡怖。略本(即《常传》)约收字两千八百,大字约九百。

④如《常传》第6页的大字緓rjijr1.74之下共有24个音同或音近的小字,分别是:蔎rjir2.72、粮ljijr2.68、谩rjijr2.68、莿rjur1.76、阐 rjir2.72、碈 rjijr1.74、啼rjijr2.68、禥 rjj2.37、却 rjijr2.68、亢rjijr2.68、黄rjijr2.68、礕 rjj2.37、胅 rjijr2.68、菄rjj2.37、葨 rjj2.37、挪rjj2.37、罵rjj2.37、挺rjj2.37、蹄rjijr2.68、旧rjijr2.68、叁rjj2.37、皐rjijr2.68、贱rjj2.37、紡rjijr1.74。

⑤ Andrew West《Premilinary Analysis of a Newly-discovered Tangut Linguistic Text》[J].https:www.academia.edu/31126155/Premilinary_Analysis_of_a_Newly-discovered_Tangut_Linguistic_Text,2017年 2月 1日;史金波《新见西夏文偏旁部首和草书刻本文献考释》,《民族语文》2017年第2期;孙颖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假字书:〈择要常传同训杂字〉》,《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Andrew West《An introduction to the Tangut Homonyms》[J].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2(3),195-207;Peipei Wang《A textual research on Tangut philological work Tong ming Za zi》[J].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2(3),209-213。

⑥西夏人自称为“番”,“番文”即西夏文。

⑨这里的全清、边清、半清浊、全浊不同于汉语音韵学中的清、浊等术语。

猜你喜欢
字书序言同义
序言
序言
序言
祈使句小练
《名人传》序言
until用法巩固精练
我国古代字书刍议
汉文佛典:谱写汉字研究新篇章
雁字书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