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推广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0-06-02 04:11岳腾达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竞赛大赛

岳腾达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

为全面展示我国职业教育取得的成果,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大力推行,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部自2008 年开始围绕市场岗位需要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如今大赛已经常态化,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近年来,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参加了软件测试、软件设计、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HTML5 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技术等赛项,获得三等奖以上30 余项,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并就如何将竞赛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推广进行了实践探索,从而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推广的意义

探索职业技能大赛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具有积极的意义。计算机类职业技能大赛设置的项目全面反映了当前计算机行业的新技术、新规范,体现了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将大赛内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缩短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励教师用竞赛引领自己、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带动整个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推广的目标

当前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围绕省市大赛开展了一系列院级比赛,比赛标准与规程为我们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技能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参考。通过竞赛资源的转化,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1)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将大赛考核点内容融入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各学期都按照课程中包含的项目技能点设置一定数量的课内竞赛,将竞赛贯穿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中,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2)促进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转变。依托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将大赛的理念和考核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最终将教、学、做、赛、研、创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以体现。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了教育教学的活力,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3)优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是期末的一次考试就决定了学生一学期的课程成绩,优化后将技能大赛中要求的职业岗位评分标准引入到课程的考核评价中,考核的形式包括阶段考核、项目考核等,突出过程考核中的项目比赛成绩的占比,促使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

3 技能竞赛资源转化与推广的实践

(1)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全面梳理教学内容,将大赛成果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工作,而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赛项的设置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职业基本一致,这为我们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如开设H5 混合APP 开发、WEB 前端开发等课程可以为学生积累HTML5 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的能力,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JAVA 高级应用开发等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软件开发能力 通过重新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新梳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参照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其既能突出专业特点,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归纳出的岗位职业能力如表1 所示。

(2)改革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

根据当前计算机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大赛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的“课赛融通”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比赛的全面对接。在授课过程中,以竞赛为载体,将竞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以情境教学为导向,将“教、学、做、赛、研、创”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场所,结合相关学生社团、大赛训练小组和教师工作室等多种形式来实施,开展以社团、工作室、班级、二级学院等为单位的多级技能竞赛,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教育教学的活力,解决赛教冲突问题。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学容量较之以前大大增加,单单利用课上时间学生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课余利用线上资源来预习、巩固所学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提供大量的线上资源供学生学习。当前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发了融入相关大赛规程与标准的《WEB 前端设计与开发》、《Flash 动画设计》、《信息素养与技能》、《JAVA 程序设计》等线上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平台资源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达到训练课堂内所学技能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

表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

(3)改革考核评价模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为突出技能教学,以竞赛的形式制定“模块化+阶段性竞赛机制”的配套考核指标,从而改革考核评价方式。课程负责人根据模块式项目化的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分模块进行考核评价,形成基于专业能力递进、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并举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制定了《临沂职业学院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多参加比赛、部分课程可以以赛代考,并为获奖学生提供免修及置换相应专业课程的机会。

(4)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全面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须有足够的实训场所为学生训练提供保障,我院在进行实训室建设时,建设了软件开发实训室、虚拟现实(VR)实训室、网络实验室等实践场所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结合大赛所需购置了软件测试平台、H5 融媒体开发与设计平台、芯片检测与数据恢复平台等与大赛密切相关的设备用于赛前训练和教学,搭建了种类齐全、设备先进的实习实训平台供学生学习训练和提高。另外,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行“企业课堂”实训模式,充分整合利用校企双方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技能训练时能如同身临其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教与学的整体效果,为我们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保障。

(5)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课堂教学引入大赛内容后,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完成整个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样比赛就不再仅仅是学生参与,而变成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教师通过深度参与比赛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为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良好氛围,从而促进了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团队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技能比赛的推广及其资源的转化促进了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竞赛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同时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实习实训条件的不断完善,助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加速建设。竞赛资源的转化丰富了专业的教学资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保障。该实践经验已在我院信息技术专业群下的其他专业推广应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普遍应用于学院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竞赛大赛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创新思维竞赛(3)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创新思维竞赛(6)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