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打造华东物流枢纽战略研究

2020-06-02 07:14陈旭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浙中货运量金华市

□陈旭

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将金华市定位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将金华市(义乌市)定位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着力发展物流相关产业、打通物流运输通道、布局物流运输节点、制定物流服务政策、创建物流服务平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打造物流服务品牌,是落实国家发展规划要求的具体体现,对于建设华东物流枢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笔者对金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货运需求预测,提出金华市打造华东物流枢纽发展战略。

一、发展现状分析

金华市下辖2区4市3县,面积为10941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45%;2017年常住人口为556万,占全省的9.84%。物流发展现状方面,五个“良好”为金华市打造华东物流枢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良好的区位优势

金华市是“义新欧”班列的起点,是长三角西南门户,是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

2.良好的产业基础

在商贸服务业方面,金华市民营经济突出,商贸服务业繁荣发达。近年来,出口集装箱量以3%的速度增长,2017年为136万标箱;出口贸易额以21%的速度增长,2017年为488亿美元,占全省的17.27%,仅次于宁波市(735亿美元)。

3.良好的基础设施

机场航线方面,2017年义乌机场开通了28条国内航线和4条国际航线。铁路网络方面,已经形成了沪昆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3条货运通道。公路网络方面,已经建成了7条高速公路,对外衔接杭州、衢州等6个方向。水运方面,金华市具有衢江、兰江、金华江等航道,下游与钱塘江相连。

4.良好的运行状态

航空运输方面,航空货运量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018年为0.88万吨。铁路运输方面,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中铁快运班列等呈现出增长且常态化开行的趋势。公路运输方面,货运量以3.7%的速度增长,2017年货运量为8768万吨。水运方面,2017年货运量为16万吨。

5.良好的服务环境

为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金华市提出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措施及政策来优化物流软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存在问题分析

响应国家及浙江省发展战略、落实相关部门发展规划、促进金华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绿色低碳环保要求、对照其他地区物流枢纽,金华市物流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距离华东物流枢纽的总要求仍有差距。

1.各交通方式运量较小,与国内其他物流枢纽差距明显

金华市货运总量较小,2018年为0.98亿吨,低于重庆市(12.8亿吨)、郑州市(2.8亿吨)和武汉市(6.3亿吨)。航空货邮吞吐量特别小,2018年为0.88万吨,远远低于重庆市(13万吨)、郑州市(32万吨)和武汉市(20万吨)。铁路货运量较小,2018年为1023万吨,低于重庆市(1705万吨)、郑州市(1920万吨)和武汉市(7373万吨)。金华市中欧中亚班列发展仍有较大空间,2018年为370列,低于重庆市(1442列)、郑州市(752列)和武汉市(423列)。公路货运量较小,2017年为12487万吨,低于重庆市(107064万吨)、郑州市(25679万吨)和武汉市(38634万吨)。水运货运量特别小,2017年为16.09万吨,远远低于重庆市(19451万吨)和武汉市(16491万吨)。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枢纽地位有待加强

(1)对外运输通道不够完善,路网通达性有待加强。航空方面,义乌机场国内外航线数量较少。铁路方面,地区货运铁路包括沪昆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技术标准较低、能力趋于饱和。水运方面,通航里程较短、航道等级偏低。

(2)对内集疏运网络不够完善,辐射范围有待加强。主要包括衔接方向不足,尤其是千岛湖、建德、龙泉方向;金义主轴需进一步加强;义乌疏港高速南北方向形成了“断头路”。

(3)场站布局不尽合理,枢纽功能有待加强。航空方面,义乌机场(4D)等级较低,机场货运设施不够完善。铁路方面,主要场站布局不尽合理,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方面,兰溪、东阳、浦江和磐安等地的物流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物流园区存在“小、散、弱”等特点。水运方面,码头数量较少(13个)、能力较小。

3.货运市场有待拓展,货运品牌有待加强

(1)航空货运方面。虽然已经与圆通快递联合开展了国际货运航线,但可持续性较差,常态化开行压力较大。

(2)中欧中亚班列方面。增长压力较大、补贴费用较高、回程班列较少。海铁联运方面,市场份额较小、竞争能力不足。

(3)泛亚货运方面。尚未开辟泛亚货运通道,形成泛亚货运品牌。

(4)公路货运方面。永康和武义仍属于新兴集聚区,兰溪、东阳、浦江和磐安等地的物流发展水平仍比较低,物流企业存在“多、小、散、弱”等特点。

(5)水运方面。货运量仍然较小、公铁水联运尚未形成。

4.新时期物流软环境面临问题日益凸显

(1)在不断探索物流发展的扶持政策过程中,对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度有所弱化。

(2)在开展口岸通关的功能上,解决体制机制性制约存在困难,通关环境和效率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金华市本级与义乌市口岸海关监管的一体化问题日益突出。

(3)物流园区相关规划不尽合理,恶性竞争严重。

(4)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关项目的推广应用还较为缓慢。

三、货运需求预测

基于发展形势对货运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航空方面,随着义乌机场的改扩建、浙中国际机场的建设、适运货物品类的优选以及规模化效应的生成,航空货运量将快速增长。铁路方面,随着地区对外货运通道的建设、货运场站分工的明晰以及编组站的外迁,铁路货运量及铁路分担率将稳步增长。公路方面,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高速公路系统的不断完善,公路货运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但受到航空与铁路货运的冲击,加上运输结构调整,其分担率将有所下降。水运方面,随着下游富春江船闸通航,衢江、兰江等地航运开发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港口建设工作不断推进,以及公铁水联运的顺利实施,水运货运量将极速增长。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等多种方法,预测2025年、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分别达到16452万吨和22953万吨,2017—2025年年均增长率为6.7%,2025—2035年年均增长率为3.4%。各交通方式近远期详细运量预测见表1所列。

表1 金华市各交通方式货运总量预测 万吨

四、发展战略

1.规划目标

按照建设华东物流枢纽的总要求,未来金华市发展目标为:构建“通江、达海、连空、衔接东盟、辐射欧亚”的全球货运网络,完善“覆盖华东五省一市、重点区域加强”的集疏运体系,布局“综合化、集约化、错位化”物流枢纽,创建“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高铁快运、航空货运、公路货运、公铁水联运”六大运输品牌,搭建“市场、信息、政策”三大服务平台,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规模,支撑华东物流枢纽的发展和形成。

2.发展路径

(1)构建“五大运输通道”,实现“通江、达海、连空、衔接东盟、辐射欧亚”的全球货运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金华全球货运网络示意图

“浙中公铁水联运通道”:以金华港为主体,采用开放式、市场化手段,发挥结构调整、航线布局、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推动衢江、兰江、金华江等航道的开发,衔接下游富春江、钱塘江等,打通浙中西地区内进外出的水运通道。同时注重与铁路(金千铁路)、公路(临金高速、330国道)等其他交通方式的结合,共同构建“浙中公铁水联运通道”,实现“通江”的效果。

“海铁联运通道”:以东南沿海港口集群为出海口,与后方铁路共同构建海铁联运通道。上海港衔接沪昆铁路,宁波 舟山港衔接在建的金甬铁路(主要通道),台州港衔接在建的金台铁路,温州港衔接金温铁路。

“航空物流通道”:近期,以义乌机场为核心,着力拓展国内航线,弥补部分省会城市的空白,同时根据运输需求加密部分城市的航班,构建“国内为主的航空物流通道”;远期,以浙中国际机场为核心,增加国际航班,构建“国内国际并行的航空物流通道”,实现“连空”的效果。

“泛亚货运通道”:以沪昆铁路为轴带,以昆明、南宁为出口,覆盖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亚国家,构建泛亚货运通道,实现“衔接东盟”的效果。

“中欧中亚班列通道”:以沪昆铁路为轴带,通过全国铁路网络衔接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四大铁路口岸,覆盖欧洲及中亚国家。在目前金华南开通2条中亚班列线路、义乌西开通9条中欧中亚班列线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升线路数量、扩大覆盖范围,实现“辐射欧亚”的效果。

(2)完善“环线+放射线+加密线”的高速公路通道,实现“覆盖五省一市、重点区域加强”的集疏运网络。

“环线”:构建由杭金衢高速、金丽温高速、东永高速、诸甬高速、甬金高速、义东高速等组成的高速公路环,将金华市2区4市3县串联起来,同时将放射状高速公路串联起来,实现50公里圈层的覆盖。

“放射线”:构建由临金高速、金千黄高速、杭金衢高速、义武松龙高速、金丽温高速、金台高速、诸永高速、甬金高速等构成的放射状高速公路,将全面覆盖50~200公里圈层的周边城市以及200~600公里圈层内合肥、南昌、福州、上海等城市。

“加密线”:规划甬金衢高速作为横向加密线,满足衢州—金华—义乌—宁波方向上的运输需求;规划义东高速南延和北延作为纵向加密线,满足义乌港的疏港需求;规划义武松龙高速作为斜向加密线,进一步缩短时空距离。

(3)布局“两主六辅”物流枢纽,形成“综合化、集约化、错位化”发展格局。

综合考虑多种交通方式及工业产业集聚,规划形成“两主六辅”的物流枢纽格局。“两主”分别为金华国际陆港和义乌国际陆港,“六辅”分别为金华城西物流集聚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兰溪物流集聚区、义东北物流集聚区、东阳物流集聚区和永康物流集聚区(如图2所示)。

图2 金华市综合货运枢纽布局示意图

“金华国际陆港”:商贸服务型,以金华南站、浙中国际机场、传化公路信息港、金义综合保税区等为核心,构建金华地区物流枢纽。

“义乌国际陆港”:商贸服务型,以义乌西站、义乌机场、义乌港、义乌保税物流中心等为核心,构建义乌市物流枢纽。

“金华城西物流集聚区”:生产服务型,以金华现代物流中心、金华中宇物流等为主,构建金华城西物流枢纽,满足金华城西汽车配件等产业的运输需求。

“浙中公铁水联运港”:生产服务型,以铁路竹马货场、婺城港区等为主,构建浙中公铁水联运港,满足浙中地区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需求。

“义东北物流集聚区”:生产服务型,义东北公路港物流中心、苏溪站等为主,构建义东北物流集聚区,满足义东北小商品及浦江水晶等产业的运输需求。

“兰溪物流集聚区”:生产服务型,以嘉宝物流基地、兰溪港、永昌物流中心等为主,构建兰溪物流集聚区,满足兰溪棉纺等产业的运输需求。

(4)创建“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高铁快运、航空货运、公路货运、公铁水联运”六大运输品牌。

在优化通道布局、畅通区内衔接、锚固枢纽节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式联运,创建六大运输品牌。

“中欧中亚班列品牌”:以金华南站、义乌西站为核心,实现中欧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对内辐射华东地区,对外覆盖欧洲及中亚地区。

“海铁联运品牌”:以金华南站、义乌西站为核心,以苏溪站、东阳站、永康东站为支点,实现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对内辐射华东地区,对外覆盖美洲、澳洲、亚洲、非洲等地区。

“高铁快运品牌”:结合金华地区高铁存车场的布置建立高铁物流基地/高铁物流快运点,开行高铁快运班列,对内辐射华东地区,对外覆盖全国。

“航空货运品牌”:在义乌机场改扩建及浙中国际机场建设的基础上,联合物流企业,优选货物品类,开展航空包机运输业务,对内辐射浙中西地区,对外覆盖全球。

“公路货运品牌”:以金华传化公路信息港、义乌红狮物流园区等核心,开展全国货运专线,对内辐射华东地区,对外覆盖全国。

“公铁水联运品牌”:以婺城港区、铁路竹马货场为核心,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对内辐射浙中西地区,对外覆盖沿海沿江地区。

(5)搭建“市场、信息、政策”三大服务平台,做好物流发展支撑。

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华东海铁联运集货中心、中欧中亚班列集货网运营中心、华东公路集货中心),促进物流组织更加高效。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金华互联互通信息平台、金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陆海空口岸开放体系),促进物流服务更加优质。

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创新物流基础设建设支持政策、创新物流市场主体建设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物流市场信用体系),促进物流环境更加优越。

五、结语

金华市打造成为华东物流枢纽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需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拓展货运市场,加强货运品牌建设,构建“通江、达海、连空、衔接东盟、辐射欧亚”的全球货运网络,完善“覆盖华东五省一市、重点区域加强”的集疏运体系,布局“综合化、集约化、错位化”物流枢纽,创建“中欧中亚班列、海铁联运、高铁快运、航空货运、公路货运、公铁水联运”六大运输品牌,搭建“市场、信息、政策”三大服务平台,打造“千亿级”物流产业规模,以支撑华东物流枢纽的发展和形成。

猜你喜欢
浙中货运量金华市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为——浙中新报着力做好“商”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2017年上半年拉脱维亚港口货运量同比增长7%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地方媒体如何讲好本地故事——以《浙中新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
金华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要依托浙中城市群和“义乌商圈”加速浙中崛起——读陆立军教授新作《浙中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