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服饰艺术对敦煌舞神韵的视觉呈现

2020-06-03 03:10邓茗予
艺术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神韵服饰文化

摘 要: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其艺术形式主要取材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舞姿,并融合了中国多民族的经典舞蹈元素。敦煌舞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审美特征和艺术美感,对舞蹈神韵的诠释更是敦煌舞的内在要求。敦煌服饰艺术作为敦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舞的艺术表达一脉相承,服饰的直观性将敦煌舞的神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展示给观众,成为敦煌舞神韵传达的有机载体。因此,敦煌服饰艺术对敦煌舞神韵的表现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以敦煌服饰艺术为切入点,研究敦煌服饰艺术的视觉表达与敦煌舞神韵展现的相互关系,探讨作为敦煌舞精神内核的神韵如何通过直观的敦煌服饰艺术得到塑造与诠释。

关键词:服饰文化;服饰艺术;敦煌舞;神韵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1-00-04

1 敦煌舞的神韵

现代意义上的敦煌舞诞生于1979年,其标志是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首次公演。敦煌舞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流派之一,同时也是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性与宗教意味,是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审美观念的有机结合,取材于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诸多舞姿,将静态的绘画线条转化为动态的舞蹈动作,合理借鉴西方舞蹈与中国民间舞技法,综合表现敦煌文化艺术中沉静、脱俗、柔雅的哲思与多文明兼收并蓄的大气、磅礴和恢宏。可以说,敦煌乐舞是我国舞蹈史上最具民族特色和艺术成就的舞蹈形态之一,它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舞蹈文化长袖善舞、妙曼飘逸的审美艺术风格,还融合了古丝绸之路上西域国家刚柔相济、冲身出胯的民族舞蹈风情[1]。

敦煌舞的神韵指敦煌舞演员通过自身的肢体展示出的、带有审美思辨的艺术韵味,神韵是敦煌舞的灵魂,是敦煌舞艺术的实际表达过程。敦煌舞并不注重西方舞蹈中戏剧化和拟人化的视觉呈现规则,同中国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注重“神”的表现,“形散而神不散”,用抽象的舞蹈动作传递所包含的神韵。舞蹈表演中神韵到位,观者则能体味其中蕴含的意境,这是敦煌舞所要表达的核心要素,亦是其打动人心的关键。

对敦煌舞的神韵,舞蹈演员主要是通过身韵和气韵来具体表达。身韵就是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的时候外在的肢体动作和韵律的一种释放[2]。气韵就是指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者不能盲目地将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而是要有意识地利用舞蹈动作来诠释舞蹈所要表达的语言内容,从而优化舞台效果[3]。敦煌舞中身韵与气韵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烘托敦煌舞神韵的艺术氛围与精神展现,准确传达舞蹈包含的哲思与情感,继而增强敦煌舞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渲染力,最终达到舞蹈动作与精神气质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敦煌服饰艺术概述

敦煌服饰艺术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敦煌服饰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庄重与典雅,同时也体现了多文明融合的显著审美特色。敦煌服饰艺术集万家之长,服饰形制变化多样、色彩绚丽瑰奇、材质华贵飘逸,其中有贵族的锦衣华服,也有平民的粗布衣裳,有佛道人士的僧衣大袍,也有少数民族的异服霓裳,还有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天衣仙裳,服饰种类丰富,服饰构造极为开放与多元,这是敦煌服饰能够承载不同文化基质表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对敦煌服饰艺术的实际运用,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朝代服饰、少数民族服饰以及宗教服饰的具体选择与创新搭配上。根据潘絜兹先生的《敦煌壁画服饰资料》对敦煌服饰艺术作出的史论性撰述,他按照历史来论述敦煌服饰的艺术美感,对各个时期的敦煌服饰艺术有较为深刻的把握与解读。

根据段文杰先生对敦煌服饰的宏观把握研究,得出敦煌服饰的4个具体特征:第一,敦煌服饰的民族性特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塞之一,在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时期,敦煌始终起着重要的纽带和联系作用。第二,敦煌服饰的阶级性特征。敦煌壁画中供养人的画像数量极多,这些供养人多是当时社会中的达官显贵,所穿戴的服饰主要是为了显示身份与地位,同时其中也不乏对下层劳动人民衣装的描绘,但侧重点是其从事的具体职业和工作,服饰的展示亦是为了明确其身份和地位。第三,敦煌服饰的宗教性特征。敦煌石窟作为佛教圣地,佛国人物服饰和僧众服饰数量巨大并且刻画精良,对极乐净土的表现需要人物服饰的装点与强化。第四,敦煌服饰的故事性特征。敦煌壁画中的人物描绘多伴有某一具体的场景和情节,是典型的叙事化构图,比如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再现等,服饰的表达目的性很强,是有具体功用的存在。例如在对歌舞表演场面的描绘中,乐伎、舞伎服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和不同舞种均有具体的描绘与刻画。“舞者戴珠冠,项饰金环,半裸,饰臂钏,手镊,夹缀罗裙,舞带垂于地裀,动作委婉,弹指作拍”[4]就是对唐代软舞舞者服饰的描述。

3 敦煌服饰艺术对敦煌舞神韵的视觉呈现

敦煌服饰艺术作为敦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敦煌舞的艺术表达一脉相承,服饰的直觀性将敦煌舞的神韵化作具体可感的形象展示给观众,成为敦煌舞神韵传达的有机载体。因此,敦煌服饰艺术对敦煌舞神韵的表现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3.1 身韵:服饰展现舞者外在身法

身韵的表现主要依靠舞蹈演员的静态舞姿展示与相互联系的动态舞姿的起承转合,其中敦煌舞蹈艺术家提炼和发明了“三道弯”“多道弯”“三十六姿动作技巧”等极富敦煌特点的舞蹈姿势和技巧,将静态的敦煌石窟艺术动态化,将中国传统艺术提倡动静相宜、虚实相生以舞蹈的形式展示出来,其包含的意境通过身韵拟态化,形成观者对舞蹈的实际感知。因此,敦煌舞的身韵主要依靠视觉来呈现,是观者能够看到甚至触摸到的具体的身法和舞蹈技巧展示。在敦煌舞的视觉呈现中,除了舞蹈演员的身法和舞蹈技巧,观者对演员所穿着舞蹈服饰的感受最深,因为其附着于舞蹈表演的核心载体——人(演员)之上,并且因其视觉的直接性,是观者最易感知到的部分。因此,敦煌舞服饰的形制、色彩和材质显得极为重要。敦煌舞的题材一般选自敦煌石窟中的传说故事与历史事件,舞蹈艺术家对其进行创新演变,形成符合现代审美和理念的敦煌舞。同样,舞蹈服饰的选择一般多模仿和借鉴敦煌服饰艺术,比如敦煌舞中对敦煌飞天造型的展示,除了飞天独特的造型和神态,其对飞天服饰的还原亦使得飞天造型生动形象、准确到位。

敦煌舞题材多涉及仙佛神话,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和异域风采,因此其服饰形制中曲线的使用多于直线,整体风格倾向于飘逸灵动,披帛、褶皱、水云纹等富有曲线美感的服饰要素占据主体。同时,这也和敦煌舞的身法与舞蹈技法一脉相承,“三道弯”“多道弯”等舞蹈技巧注重舞蹈演员“S”形身姿的展现,静态的舞姿通常也是以腰为轴心进行曲线的形态塑造,服饰的飘逸灵动能够很好地配合其舞姿和舞蹈技巧,给人和谐的观感。敦煌舞服饰的色彩则多取自敦煌壁画中的色彩搭配,大块面的色彩使用形成强烈对比,服饰主体的色彩饱和度高,服饰配饰运用与主体相对的色彩谱系搭配,色系的对比加上色彩面积的对比,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配合敦煌舞题材的质朴和悲悯意味,这种色彩的呈现更能反衬题材的厚重,绚丽至极而向衰落。对敦煌舞服饰材质的选用,因其飘逸灵动的风格特点,多使用丝绸等质地轻盈而又悬垂感强的材料,如在舞剧《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的舞者反手持琵琶、双臂覆有披帛、长裙飘逸灵动、头饰簪花,整体服饰色彩绚丽,将反弹琵琶的飞天形象演绎得生动形象。

3.2 气韵:服饰表现舞者内在精神

相较于身韵的表达,敦煌舞对气韵的诠释则更抽象和富有诗意。气韵产生自舞蹈演员的内在气质,是舞蹈演员对舞蹈主题的理解以及对舞蹈要旨的把控。其最大的特征是不可描述性,它没有具体的形制,没有固定的表达形式,舞蹈演员的每一次表演都会形成新的气韵。敦煌舞讲求沉静、悲悯和恢宏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具体的舞蹈实践中演员要通过呼吸节奏的快慢、强弱等规律来形成气韵,从而演化出神韵之意境。

针对气韵这种不可捉摸的特点,服饰的作用便尤显重要,因为观者需要通过具象化的载体感悟舞蹈的内涵,换言之就是需要将敦煌舞气韵的不可描述性转化为一定程度的可感知性。舞蹈服饰的一大特点是直观性,气韵通过服饰这一载体外化表现,并与身韵有机结合。例如敦煌艺术中最经典的飞天形象,一般服饰特征是上身赤裸,或着覆膊衣,或披袈裟,下身长裙曳地、里外双色,有时长裙外再着一件及臀或及膝的腰裙,长裙外系水波纹饰的飘带拖地,配饰一般是与裙上飘带交相辉映的披帛以及发间的簪花。当饰演“飞天”的舞蹈演员穿上相关服饰后,其实就是在最基础的层面进行了气韵与身韵的结合,飞天形象刚毅中不失柔美,优雅中又尽显威严。这种模糊性别的美对舞蹈演员的表演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服饰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好地提高演员的表演性能。当一位男性演员身着披帛、长裙,在似梦似幻的舞蹈场景中摇曳生姿,他自身的刚毅就被服饰弱化,随音乐而律动的身姿更显柔美,飞天的神性就在這一静一动的曼妙幻化中突显出来。服饰承载着内在的气韵,勾连着外在的身韵,将“神”化为具体,将舞蹈的神韵传达给观者。服饰的形制、色彩和材质均对敦煌舞内在气质的传递起推动作用,能够更完美地将敦煌舞的“意”与“境”表现出来。

3.3 神韵:服饰呈现舞蹈文化内核

敦煌舞的神韵由身韵与气韵构成,舞蹈演员对敦煌舞神韵的诠释实际上是在向观者传达舞蹈的核心内容。敦煌舞的静态舞姿大多承自敦煌石窟和壁画,这些作品经过千百年的洗练和沉淀,其中的动作与姿势本身就蕴含较高的审美性与艺术性,流畅的曲线和刚健的直线搭配合理,从最简中表现最繁,是不变中的万变。而敦煌舞在剧情表现上的相对分散性又巧妙地引导观者从舞蹈之初就密切关注表演者的形体与动作,把握其中环环相扣的联系脉络。敦煌舞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观者不是被动带入情景,而是需要观者主动通过舞蹈动作、服饰、音乐、舞台效果等方面的刺激进入观者自我拟化的情景,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桥梁便是舞蹈表演者对舞蹈神韵的表达与传递。

例如舞剧《丝路花雨》中对披帛的创造性应用,使服饰的静态美转化为舞蹈的动态美,在舞者手中如云彩般的披帛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随着舞蹈动作的节奏轻灵飘曼,时而扶摇直上、时而缓如溪流,加上披帛色彩的强烈对比,宛若一道道彩霞漫天而来,又消逝云间,将梦幻的精神世界通过流畅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呈现于观众面前,舞蹈的神韵便通过身法的动与造型的静展现出来,服饰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增强神韵的意味和舞蹈的艺术观感。在敦煌舞中也融合了许多少数民族舞种,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色彩绚烂的舞蹈服饰,异域的神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体现了敦煌文化中多民族传统融合统一的特色。

4 结语

敦煌舞作为中国特有的舞种,诞生自历经沧桑的敦煌石窟与壁画艺术之中,是富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敦煌服饰艺术作为敦煌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敦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有强大的促进作用。敦煌舞与敦煌服饰艺术的有机结合是敦煌艺术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宏观层面上敦煌学长盛不衰的本质体现。一方面,敦煌舞借助敦煌服饰艺术来表现自身的神韵与意境,将富有精神性的舞姿和多义性的文化,用直观、简洁的视觉要素——服饰呈现出来,有助于观众对舞蹈内涵的理解与思考;另一方面,敦煌服饰艺术也能够通过敦煌舞这一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形式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敦煌服饰艺术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系统的重要一环,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创新,这也能够不断推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蓬勃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敦煌服饰文化与敦煌舞紧密联系,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掘辉煌而灿烂的敦煌文化,为敦煌艺术在世界上的进一步发展传播开辟新境界、拓展新道路、打开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胡舒.敦煌壁画乐舞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1.

[2] 王思思.“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探索[J].艺术研究,2018(02):170.

[3] 尤杨.“神韵”在古典舞表演中的体现[J].艺术科技,2019(03):148.

[4]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344.

作者简介:邓茗予(1993—),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影视美术设计和传统服饰纹样设计。

猜你喜欢
神韵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寻古鉴今——2018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传统服饰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号探究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瓦子街,读不完的神韵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