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工三度改造地方武装和旧军队

2020-06-03 17:00水新营
党史纵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军部队毛泽东

水新营

人民军队初创时期,部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大多数。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建成一支由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功的重大问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何长工曾数度受命开展对地方武装和旧军队的改造,为人民军队的建设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改造王佐地方武装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为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起义队伍,决定积极团结并改造井冈山地区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为此,毛泽东派徐彦刚、陈伯钧等一批干部到袁文才部工作。与此同时,毛泽东派何长工只身前往王佐部,任王佐部的党代表。

1928年初,毛泽东率部在遂川县开展革命活动。一天,毛泽东在同何长工吃饭时,对他说:“长工,派你上井冈山,做改造王佐部队的工作,怎么样?”何长工问:“去带多少人?”毛泽东笑笑说:“又不是去打仗,要那么多人去干什么!你先去做‘长工。你的工作,就是要他们请我们的人上山。”

何长工对由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已有耳闻,王佐虽然打着农民自卫军的旗号,有劫富济贫、反抗旧势力的进步性,但是其部阶级观念模糊,流寇思想、游民习气很重,有浓重的绿林色彩。自己单枪匹马一个人,怎能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呢?

毛泽东看出了何长工的顾虑,鼓励他说:“不要怕,去了以后,困难是有的,要边学习、边工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还特别强调:“把他们争取过来,不仅‘北门的拳头越打越多,巩固了我们的后方,同时也可以为今后改造旧军队摸索一些经验。”

随后,毛泽东又提出“既不能缓,又不能急”的改造方针。毛泽东的一席话,给何长工增添了信心。于是,他带着毛泽东给王佐的亲笔信,从遂川出发,来到了王佐驻地茨坪附近的下庄。

何长工见到王佐之后,递交了毛泽东的亲笔信。王佐读信后,一边点头,一边连声说:“好,好!欢迎,欢迎!”便命人摆酒,说要为毛委员派来的人接风。王佐部队的生活作风,也颇像当年的绿林好汉,大碗饮酒,大块吃肉。在席间,王佐打探起了何長工的“家底”。行前,毛泽东曾嘱咐过,说王佐这些人重义气,讲情面,自尊心强,疑心重。和他们讲话相处时,一定要讲政策,要灵活,同时要坦率。于是,何长工开诚布公、毫无隐瞒地告知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

王佐听后面带笑容,对何长工坦率的回答颇为满意。随即,他也将自己的出身、经历介绍了一番,最后感慨地说:“我也是劳苦人家出身,当过裁缝,种过田。因为不满地主老财的欺压,才起来闹革命。”

第二天,王佐集合手下200余人的队伍,向大家介绍何长工,并要求大家尊重党代表。然而,何长工正准备讲话,王佐却道一声“散”,部队一哄而散。何长工明白,这是王佐对他存有戒心。果然,王佐把何长工安排在离司令部有一里远的一间小屋里,还派了一个高个子勤务兵来“照顾”他,防止他到处察看和接近士兵。

何长工每天吃罢饭,不是看书,就是散步,欣赏山上优美的景色。他站在门前的山峰上,极目远望,只见巍峨险峻的井冈山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真是工农革命军发展壮大的好地方!可是,眼下有个王佐在此,要争取他,不知道要做多少工作。为了消除王佐的戒心,何长工决定从王佐家的工作做起。他经常去王家做客,有时还帮他家做点事情,在与他的母亲、哥哥、妻子交谈中了解到王佐是个孝子。于是,何长工便有意地接近王母,向她讲一些革命的道理。王佐认为何长工“爱交朋友”“讲交情”,对他到自己家里去并不反感。日子久了,王佐也渐渐主动来接近何长工。

与此同时,何长工还发现王佐有两个心腹:一是刁飞林,一是李克昌。有什么大事,王佐总是要和这两个人商量。这两个人性情豪爽,重义气,颇易接近。何长工于是又主动找他们聊天谈心,很快就与他俩熟络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王佐觉得何长工没有拆他的台的意思,加上王佐的母亲和刁、李等人从中说了些好话,对何长工的疑心便渐渐打消了。

交谈中,何长工了解到王佐有个宿敌叫尹道一,是永新县的土豪,时任湘赣边界七县民团总指挥,长期与王佐为敌。何长工向毛泽东建议,派部队协助王佐消灭尹道一。一天,王佐主动找何长工商量消灭尹道一的办法。尹道一一直轻视王佐,他仗着人多势大,每次和王佐打仗,总是穷追不舍。何长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决计在靠近永新拿山方向的旗锣坳一带设伏,由王佐亲自去拿山诱敌佯攻。何长工则率工农革命军一部,与刁飞林等埋伏坳内发动突袭,当场杀死尹道一。由此,何长工获得了王佐的更大信任。

何长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当时他发现士兵们唱的歌多是些山歌、小调,缺少与现实斗争的内容。一天,何长工对王佐说:“你们歌唱得不齐。”王佐一听,连忙抽调士兵,组织了一个“学歌会”。通过教歌,何长工对士兵们进行革命教育,又通过他们向别人宣传,从此打开了接近士兵们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大门。渐渐的,王佐及其属下在思想感情上发生了变化,愿意接近何长工,愿意当工农革命军。

不久,王佐向何长工提出要扩充部队,何长工便顺水推舟,建议把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合编为一个团。这正合王佐的意,便满口答应他同“老庚”商量商量。“老庚”就是袁文才。袁是个知识分子,思想比王进步,参加过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在毛泽东派人做他的工作时,袁表示愿意接受改编。

至此,王佐部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的条件业已成熟。1928年2月上旬,在宁冈大陇举行了袁、王部队改称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庆祝大会,毛泽东到会讲话。根据他们自己的提议,袁文才任团长兼第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何长工为团党代表。当时,宁冈、遂川县委还发动群众,对他们进行了热情慰问,祝贺部队的新生。会上,袁文才、王佐带头宣誓,拥护共产党,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不久,王佐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改造起义部队毕占云、张威两部

朱毛会师后,由于红四军的节节胜利,井冈山根据地的影响不断扩大,许多白军士兵和没有出路的下级军官纷纷投奔红军。1928年10月,毕占云、张威两部的起义就是当时较有影响的事件。

毕占云原系川军,后临时调归湘军指挥,在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由营长降为连长。不但职务被降了,他还经常受到歧视。了解这些情况后,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及时向军部报告,毛泽东、朱德决定争取毕占云部。何长工给毕占云写信,晓以利害,劝其早日起义。毕占云接信后第三天率一个营起义。与此同时,滇军军官张威因受朱德在滇军中的影响,也率一个营起义。但是,这两支起义部队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军纪不严,赌钱斗殴之事时常发生,更为棘手的是士兵吸大烟问题。

毛泽东、朱德决定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为真正的工农红军,并把这一具体任务交给了何长工。一天,毛泽东把何长工找去,说:“过去你在洞庭湖区农民军时,改造过湖匪武装。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又改造过王佐部队,积累了经验。这次的任务还得由你来完成喽。”何长工一听说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心里着实有些发愁,说:“不好办。王佐部队和毕占云、张威起义部队不同。王佐部队是被逼上梁山的绿林好汉,底子好,容易改造。而这两支部队,他们虽然大多数人出身于劳苦家庭,生活贫困,被生活驱使,卖身当了雇佣军,但俗话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他们替国民党当兵,时间长了,就变了,特别是吸食鸦片成风,不少人都是‘双枪兵。把他们由旧变新,由白变红,这个工作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毛泽东笑着说:“难是自然,万事开头难,正因为难,我们更要走出一条改造起义部队的路子来。”

何长工接受任务之后,着手对这两支部队进行改造。几天以后,毛泽东、陈毅又来到何长工驻地,一见面,何长工就叫起苦来,说:“这些兵油子到底要不要?我还是那句话,难改造。”毛泽东听后,严肃地说:“怎么不要?人家是梳妆打扮送上门来的,起义是义举嘛,不要就不好了。不要是消极的,要积极改造,若改造不好,证明我们没本事。马克思曾经讲过,改造社会的同时还要改造人,这与我们所进行的伟大事业是一致的。当然改造任务是艰巨的,可是要记住,中国有三山五岳,地方部队、山大王多得很,对这部分人的工作做好了可影响一大片。改造这支部队的经验,将来乃至全国解放后,都是有用的。”

这么一说,何长工思想通了,他向毛泽东建议说:“把这伙烟鬼关他20天,烟枪缴掉算了。”毛泽东摇摇头说:“那还行?那样办说明我们和国民党的军队没有什么区别了。是说服还是压服,两种办法,两个前途。”他和陈毅坐下来,跟何长工一起商量怎样改造这两支部队。毛泽东说:“你这个戒烟‘所长,要在思想上把他们打通。为此,必须讲清我军的性质和任务、红军和白军的本质区别。这样从根本上提高觉悟,转变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这时,陈毅插话说:“对抽大烟还可釆取‘偷梁换柱的办法,多弄点烟叶子,逐渐取而代之。同时,多搞点文体活动,这方面的时间多了,想抽烟的时间就少了。”

按照毛泽东、陈毅的指示和自己过去的经验,何长工开始着手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开头一段时间尚好。可过了一些日子,不少人的大烟瘾犯了,哭声连天,喊叫不已。有些烟瘾大的,还跑到何长工面前苦苦哀求:“让我吸一口大烟,死了也不冤枉。”何长工回答:“死要死得光荣,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不能带着烟鬼的臭名死掉。现在觉得苦,等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而受到人民的欢迎时,就会觉得甜了。这难关一定要突破!”何长工在把住戒烟这一关的同时,还注意改善伙食,增加文体活动时间,动员干部带头戒烟,同时特别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把时事政策教育作为中心的一环来抓。

同时,何长工请陈毅给部队作形势报告,自己也给他们上课,介绍红军如何打土豪分田地、做群众工作以及商业政策等等。政治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使大家豁然开朗,把吸大烟与不吸大烟提高到了红军、白军本质不同上来加以认识:人民的军队只要手中杀敌的钢枪,不要自杀的毒枪;鸦片枪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只能招致自我毁灭。随之,其他劣根陋习也逐渐被改造。

为了把这两支部队彻底改造好,毛泽东又指示何长工把部队拉出去,在行动中改造,在斗争中锻炼,在群众中受教育。这样内外夹攻,上下结合,加快其改造进程。

何长工还利用人民群众来教育毕占云、张威两部士兵。部队每经过一个地方,何长工都把这支特殊部队的情况告知地方党组织和群众,让他们帮助、教育这支部队。在经过三湾村时,群众争相慰问犒劳部队。有的群众还讲述了他们以三岁伢子去换五斗谷的悲惨事例,启发和教育部队,勉励战士保卫好红色政权。人民群众质朴的话语,滋润着每个战士的心田。毕占云激动地说,我们是起义过来的部队,也要在三湾这个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基础的地方获得新生。广大干部战士也深感红军和白军的本质不同,于是他们逐渐地扔掉鸦片枪,克服了在旧军队中沾染上的各种恶习。

接着,部队又在莲花县的路口打了一仗。原来这里麇集着永新北乡和莲花的反动靖卫团300余敌人。何长工了解情况后,说:“蛮好的,这是在斗争中改造部队的好机会,也是对部队初步改造成果的检验,对送上门来的‘肉,不吃就不好了。”决计打好这一仗。战斗从拂晓发起,没多久就取得了胜利。首战告捷,既消灭了敌人,又锻炼了部队,还让士兵们甩掉了烟枪。

由于毛泽东、朱德的关怀和何长工的大力工作,这两支部队成为了真正的人民军队。毕占云、张威两部分别被改编为红四军特务营和独立营,积极投身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

改造起义部队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

1931年12月14日,驻江西宁都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该部中共地下特支、共产党员赵博生及进步军官董振堂、季振同等人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加入红军。这是在敌强我弱最为艰苦的红军时期,唯一一次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整建制地加入红军队伍的行动,极大地壮大了当时的红军力量。宁都起义部队按照中革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共计3个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

12月17日,红五军团进到秋溪、龙冈、横江一带,遵照中革军委指示进行整训。为了把这支旧军队改造成真正的人民军队,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原则,在该军团建立了政治工作和政治委员制度,在军团、军、师、团设政治委员和政治部(政治处),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党委制,支部建在連上。中革军委从工农红军学校和红一、红三军团中选派一批干部到红五军团加强领导。

1932年1月的一天,何长工正在红军学校主持教学会议,传令兵进来报告说:“何政委,毛主席请你到他办公室去。”当何长工来到位于叶坪的毛泽东住处后,毛泽东对他说:“长工,你的工作又要变动了。为了加强宁都起义部队的政治领导和开展工作,帮助他们整顿和改造,准备调些骨干去。但他们只相信日本士官生、西洋生、保定、黄埔军校的人。因此,我们要搞些‘假洋鬼子去,否则不好压台。”他还说:“萧劲光去当红五军团的政委,刘伯坚去当政治部主任,十五军、十四军政委要由左权、黄火青去担任,你到十三军当政委。你有改造起义部队的经验,首先要把十三军搞好,这一炮打响了,就会影响十四军,鼓励十五军。”毛泽东所说的“假洋鬼子”就是诙谐地对萧劲光、刘伯坚、左权、何长工、黄火青等大都有留苏留欧经历者的称呼。

毛泽东说完之后,何长工沉思了片刻,问:“准备给我配个什么班子?”毛泽东说:“配什么班子,你点吧。”何长工当即点了刘型、欧阳健等几位红军的师政治委员,还要赖传珠去做秘书工作。这次干部调动规模不小,除调去萧劲光、刘伯坚、黄火青等一些重要领导干部,同时还调去多名中、初级政工干部,并从红军学校学员中调了二十几个政治连的学员到红五军团工作。

不久,何长工到任红十三军政治委员。当时姬鹏飞任红十三军军医处处长,向何长工介绍了红十三军的许多情况。4月,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亲自签发命令,委任何长工为红十三军政治保卫分局局长。此时,红五军团正集中时间进行整训。为了提高红五军团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中革军委在瑞金为红五军团专门举办政治军事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政治、军事骨干。

在中革军委的领导下,经过近两个月的整训,红五军团按照红军的编制,健全各级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建立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实行官兵平等,不准打骂士兵;连队成立士兵委员会,协助行政机关管理部队。经济上,实行经济民主,官兵待遇平等;连队建立经济委员会,协助管理伙食。为了提高官兵的政治觉悟,经常组织政治学习,进行阶级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在旧军队中养成的不良习气,各级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到部队讲课,讲红军的宗旨、性质和任务,使广大官兵明确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树立为工农求解放的思想。经过一番努力,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何长工还遵照毛泽东的指示,积极做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董振堂的思想工作,帮助他进步。1932年4月,经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和何长工介绍,董振堂被正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董振堂入党以后,决心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他将3000多元的私人积蓄全部交了党费,表示全心全意跟党走。

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多次提出,夺取赣州、吉安、南昌等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争取革命在江西及其邻近省区的首先胜利。赣州是赣南的政治经济中心,是连接赣粤两省的军事要地,素有“铁赣州”之称。1932年1月,中革军委下达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到2月23日一直攻城不下,军委决定调动在石城以南整训的红五军團参战。

红十三军在军长董振堂、军政治委员何长工率领下及时驰援前线,全体官兵以高昂的斗志和奋不顾身的精神,用大刀同敌人肉搏,掩护攻城部队撤至白云山、天竺山一带,迫敌停止在小南门外柑子园、刘家营一线。随后红军撤围赣州。赣州战役,红军虽然没有取胜,但是红五军团头一次参加战役,表现出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役的被动局面,减少了红军更大的伤亡。

此后,红五军团同红一军团组成东路军,活动于赣江东岸。1932年4月3日,红五军团和红一军团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分别由长汀、信丰出发,攻打漳州,俘敌1600余人,缴飞机2架,筹款百万元以上,取得漳州战役的胜利。在战争的烽火中,红五军团逐渐成为一支党领导下的能征善战的人民军队。

(责任编辑:章雨舟)

猜你喜欢
红军部队毛泽东
俄部队军演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儿在部队又立功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十送红军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