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红一军征战历程纪略

2020-06-03 17:00胡遵远
党史纵览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军

胡遵远

2020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一军)建立90周年。红一军最初组建于大别山区,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直属中央军委指挥,是鄂豫皖红四军和后来的红四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时期,这支部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奉献。

1930年5月,大别山的3支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第三十一师、第三十二师、第三十三师)被统一改编成红一军,实现了鄂豫皖边区红军的统一指挥。此时的红一军下辖3个师1个旅(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红一军独立旅),军长许继慎,政委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第一师师长由徐向前兼任,第二师师长由漆德玮担任,第三师师长由周维炯担任。全军共计2100余人。全面完成改编后,第一师积极向平汉路南段出击,第二师、第三师在皖西地区转战,独立旅则在豫东南苏区坚持斗争。

第一师:连战连胜、势如破竹

在徐向前的率领下,第一师按照军部原定的部署,向平汉路南段出击,连战连捷,同时进行了3次扩编,迅速壮大起来。

6月中旬,第一师袭占了杨家寨车站,歼敌第二十军的2个连,缴枪120余支。随后移驻夏店,将根据地的一批地方武装和新兵补入部队,进行第一次扩编,部队由800余人发展到1200余人。

6月29日,第一师在孝感游击队的配合下,在杨平口地区伏击进攻红军的敌第二十军独立旅第一团和第二混成旅第四团。第一师将敌人引入包围圈后,一面加紧包围,一面开展火线喊话,潜伏在敌军内部的共产党员也乘机鼓动敌士兵放下武器。在红军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的共同作用下,据地固守顽抗之敌终于全部缴械投降。此战历时半日,共毙、伤、俘敌千余人,并活捉敌团长,缴枪800余支,取得了扩编后的第一个大胜利。第一师随即进行第二次扩编,人数达1500余人。

7月下旬,第一师再度向平汉路出击,攻克祁家湾车站。7月28日夜,第一师从花园东的青山口出发,在孝感县的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配合下,袭击驻花园敌军钱大钧教导师第五团。战斗打响后,部队一举攻入镇内,与敌人展开激战。在取得歼敌一部、活捉敌团长的初步胜利后,第一师指战员一面进行火线喊话,一面向敌人据点附近堆积棉花包和柴草,准备火攻。于是,敌军士兵哗动,打死妄图顽抗的敌副团长,缴械投降。至此,经过3个小时的战斗,第一师全歼花园守敌1400余人,缴获重机枪8挺、迫击炮5门、长短枪800余支,自身武器装备得到显著改善。战后,第一师在小河溪进行第三次扩编,全師组成2个步兵团、1个机炮混成团,约3000人。

第一师在平汉线南段连战连捷,使正在对冯玉祥、阎锡山作战的蒋介石后方受到严重威胁。于是,蒋介石急忙将驻河南的戴民权新编第二十五师调平汉线南段担任护路任务,另调彭启彪新编第十四旅到花园附近布防。

8月21日,戴民权以第一四七团团长戴鸣福为临时前敌总指挥,带领第一四六、一四七、一四八团向第一师驻地小河溪进犯。红一师遂向四姑墩转移,诱敌深入。22日,敌进至四姑墩附近,遭到第一师猛烈攻击。敌人又用2个团进行反扑。这时,适逢红一军军部及第二、第三师由皖西赶来投入战斗,配合第一师将敌一个团大部歼灭,残敌连夜向西逃窜。随后,红一军3个师在四姑墩会合。23日,红一军向西追击逃敌。在平汉线附近,敌十四旅又分3路反扑,其中进据小河溪的1个团大部被红军歼灭,其他2个团不战而退。红一师在上述2次战斗中,共缴长短枪400余支、迫击炮3门、机枪3挺。

第二师、第三师:灵活作战、捷报频传

1930年5月,以蒋介石为一方、以冯玉祥和阎锡山为另一方的军阀大混战在冀鲁豫三省爆发。原驻鄂豫皖边区附近的敌夏斗寅第十三师、徐源泉第四十八师、陈耀汉警备第二旅等均被调去参战。鄂豫皖根据地周围敌人守备空虚,除新调来的川军郭汝栋第二十军分布于鄂东地区外,各个据点大多由反动地方武装和民团驻守。红一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实施进攻作战,积极向外发展。

6月中旬,漆德玮、周维炯率红二、红三师向六安、霍山西部地区的反动据点发动进攻,接连收复流波 、麻埠、独山、两河口等地。接着,东渡淠河,第3次打下霍山县城,歼敌地方武装1000余人。并击退了敌新编第五旅的反扑,共毙、俘敌副旅长以下官兵700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获得整编后的第一次大胜利。

7月初,漆德玮、周维炯率第二、第三师在金寨燕子河与中共英山县委领导的游击队会合,一同南下英山,打击唐生智部韩杰旅。13日,金家铺战斗打响,漆德玮率第二师进攻驻守金家铺之敌1个团;周维炯率第三师和英山游击队布防于金家铺南面的狮子坳,控制通往英山县城的道路,阻击来自英山县城之援兵和截击由金家铺南逃之敌,并乘胜进占英山县城。此战全歼韩杰旅1000余人,缴枪1000余支,第二、第三师获得了东征皖西的又一次重大胜利。

红二、红三师南下作战期间,广大群众纷纷送饭送水前去慰问。红军回商南驻防时,斑竹园、小河、丁家埠等地组织妇女慰劳队,一次就捐赠军鞋450双,并帮助红军缝补衣服;少先队组织宣传队,到军营里演出文艺节目与红军联欢;南溪、汤家汇的苏维埃政府给红军送来15担大米、14头肥猪,并组织30副担架队,跟随红军作战。古碑冲、南庄畈、燕子河一带也送来了大量的慰劳品。燕子河妇女会主任袁大桂专门组织了做鞋队,一次就送来军鞋500双。在第二、第三师收复流波 、麻埠、独山等地后,当地党政组织召开群众大会,欢庆红军的胜利,号召群众参加红军。一些区、乡苏维埃政府专门成立了“扩大红军委员会”,各地掀起了参军热潮。第二、第三师很快由改编时的900多人发展到1800多人。

从6月至8月,红一军边作战、边整训、边补充,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数也由改编时的21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刚刚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独立旅:受尽苦难、书写辉煌

红一军独立旅旅部所在的汤家汇,是当时豫东南革命的中心。这时,驻豫东南、皖西的国民党部队除戴民权1个师和皖西陈调元的部队以外,还有民团、红枪会、孝子会等形形色色的反动武装,他们各占地盘,与红军为敌。尤其是在汤家汇西面不远的商城亲区盘踞着顾敬之民团,对豫东南苏区构成严重威胁。1930年,顾敬之被任命为国民党豫南特区第五路游击司令,拥有1000余人的兵力,为害一方,无恶不作,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是红一军独立旅在豫东南最直接面对的一个强敌。

此时,红一军独立旅面临着艰难困境。人数只有300余人,装备粗劣。枪支主要是土枪,每个班只有2支钢枪。每支钢枪只有3发好子弹和一两排土子弹,土子弹是红军战士自己造的,内装一些土炸药,杀伤力差,而且土枪只能单击,射程不远,需要从枪管装填炸药和弹丸,一枪放过,再装第二枪需要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作战能力。

作为主力红军,独立旅没有统一的服装。指战员的服装五花八门,搞到什么穿什么。由于环境太艰苦,战士们不能经常洗澡换洗衣服,身上生了很多虱子,实在痒得难受,就把衣服脱下来,用竹片在身上刮。在晚上烤火时,战士们都把衣服脱下来,往火里抖,或者用树枝打,虱子掉到火里,烧得“噼噼啪啪”直响。

独立旅游击作战,没有粮食储备,大家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平时在大山里与敌周旋,为了不暴露目标,不能生火做饭,战士们只能吃生东西,能吃上一顿生红芋、生南瓜就不错了。

為了不连累百姓,到白区作战宿营时,独立旅都不住在老百姓家里,而选择山上的破庙宿营。后来敌人摸到了红军住宿的规律,经常来袭击。红军指战员只好在树林里或大山石下面宿营。没有被子,盖的是稻草,大家乐观地称之为“黄金被”。有时连稻草也没有,大家就和衣而睡,度过长夜。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红一军独立旅坚持和敌人战斗,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到500多人,陆续编为5个团。

此时独立旅组建才半年,指战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武器落后,实际战斗力不强。同时,苏区的土豪基本打尽,群众生活困难,独立旅得不到经费保障和粮食供应,连吃饭穿衣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改善武器装备。而红一军的主力部队又离开了豫东南地区,一时还不能返回,保卫豫东南根据地的任务全压在独立旅身上。独立旅当时没有配政治委员,旅长廖业麒深感责任重大。

于是,廖业麒召开了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分析形势,集思广益,决定主动出击,到白区去袭击敌人,威慑敌人,改善武器装备,解决吃饭穿衣和经费问题。

泗道河驻有敌民团,廖业麒率独立旅利用夜晚对其发起突然袭击,俘获民团全部,缴获钢枪100余支。

不久,经过侦察,得知敌人占领的商城亲区余子店没有民团驻防,廖业麒决定全旅行动,夜袭余子店打土豪,解决物资装备问题。

6月上旬的一天,夜幕降临,独立旅从苏区边缘的飞旗山出发,于午夜时分到达余子店,迅速展开到各村庄,见楼房大宅就敲门闯进。睡梦中的地主土豪没有想到红军如神兵天降,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任凭红军处置。红军没有伤害他们的性命,只是收缴财物。一个多小时过去,各处进展顺利,满载而归。

天快亮时,一股民团闻讯追来。当他们看到红军“火把”队伍有数里之长时,吓得又赶紧溜走了,独立旅顺利返回汤家汇。

几天后,廖业麒见战士们都恢复了体力,又决定远程奔袭余家集。

余家集离汤家汇有70多公里,靠近光山县,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集镇,以生产销售布匹而闻名。

6月中旬的一天午夜,独立旅悄悄出发,第二天拂晓时分到达顾敬之民团防守的伏山。

当地民团发现来了红军大部队,赶紧报告。顾敬之和县长宋慎都很惊慌,担心红军攻打商城县城,赶紧加强县城的防守。

廖业麒率独立旅没有停留,继续向西运动,到达了余家集。余家集驻扎的民团有50多人,他们发现大批红军队伍的到来,吓得赶紧逃跑。

廖业麒安排了警戒,其他人员分散敲开了豪绅店铺的门,缴获了大量的布匹。大家分头背着,按照事前的安排赶紧往回撤。

直到这时宋慎和顾敬之才知道红军不是要攻打县城,便立即命令民团进行追击。红军沿途与民团不断交火,边打边撤。民团一直追到苏区的边缘,不敢再追。红军带着缴获的布匹安全凯旋。

此后,独立旅在廖业麒的指挥下,奔袭皖西重镇麻埠,袭击红枪会、孝子会,先后在汤泉池、小马店、小河子等豫东南根据地的周边地区游击,又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独立旅还游击到霍邱,打下了一个驻有民团的地主圩子。圩子周围是水渠,水很深,上面有个吊桥。红军就先派会游泳的同志悄悄游过去,与圩子里的雇工联系,做好工作,约定时间,要他晚上把吊桥放下来。午夜,独立旅按时到达,雇工放下了吊桥。红军冲进圩子,地主和民团还在梦乡中就做了俘虏。

在红一军独立旅的保卫下,豫东南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迅速开展,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红一军发展成为红四军和红四方面军

193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向鄂豫皖特委发出《党务、政治、军事的综合指示信》,提出鄂豫皖苏区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根据地和发展红军,进一步统一各苏区的党政领导和统一整编红军。12月6日,红一军第一、二、三师会合,接着突击金家寨,攻占麻埠、独山。12月30日,在香火岭战斗中歼敌3个团。1931年1月中旬,红一军在商城县长竹园与红十五军会师,随后,2支红军开往麻城福田河,正式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鄂豫皖主力红军在经历了2次反“围剿”斗争后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1931年秋,国民党反动派计划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第3次“围剿”。为做好应对准备,根据地党和红军抓紧整顿,发展武装。10月25日,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正式成立,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这样,鄂豫皖苏区就有了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2支红军。为了统一指挥,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总兵力近3万人。红四军军部改为方面军总部,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红四方面军是继红一方面军之后成立的全国第二大主力红军。之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先后发动了四大战役并取得了胜利,成功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对根据地的第3次“围剿”。(本文根据《金寨县革命史》《军旗猎猎》等整理)

(责任编辑:吴玫)

猜你喜欢
红军
红军坳
半条红军被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爷爷的红军帽
袁国平与“红军第一报”
红军坳
十送红军
动物谜语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