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特质:引领学生言语实践的向导

2020-06-03 20:55周梅唐有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春联特质句式

周梅 唐有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的,语文教材作为例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示范引领功能。用今天时尚的话语来说,就是要居高临下地解读、灵活有效地处理教材,从而把握文本特质,精选教学内容,让最有价值的词语、句子、段落及篇章要素,走进学生的言语实践,并逐步内化为他们的“自有财产”。可见,要发挥好教材的例子功能,必须让文本特质成为引领学生言语实践的向导。

一、让文本特质引领词语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让一个个词语成为听从学生自由调遣的自由元素,这是词语教学的重要指向。就一篇课文而言,学生接触到的词语可能不少,但不加选择地指导运用,效果往往难尽如人意。另外,过多地引导单个词语的运用,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有效的办法是,从篇的表达上寻求一些重点词语,在解读中把握词语在组合句子、表达情感方面的规律,进而有的放矢地指导运用。如《春联》一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四副春联,借助词语的合理搭配,凸显出春联的丰富内容,这是学生学习的范例。在教学时,当指导学生把这一自然段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后,教师要提取出“描绘春光”“展现景象”“歌颂生活”“表达祝愿”等词组,并试着重新搭配,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虽然“描绘”可与“景象”搭配,但“展现”与“春光”不可匹配,8个词语唯有文中的搭配合适。从而让学生明白:词语搭配有规律,运用词语要准确。接着,教师出示另外四组春联,要求学生像作者那样,用准确的词语搭配介绍春联丰富的内容。一个学生这样介绍:我们浏览着丰富多彩的春联,就像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柳垂千丝三江绿,梅开万树五岳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生活好日子甜气象新”;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邻里和谐家家乐,街坊友善人人欢”;而更多的春联则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好年好景好运气,添福添寿添财源”。此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华丽瑰宝,我们背诵丰富多彩的古诗,就像漫步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请你写一段话,用课文中的句式介绍自己熟悉的几句古诗。请看学生撰写的片段:古诗内容丰富多彩,有的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有的描绘了大自然秀丽的风光,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如“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脍炙人口的古诗,形象丰富、情感真切,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这样,由词语搭配这一个点发散开去,由春联内容拓展开来,就为学生展现了无比开阔的训练空间,由词语运用到画面描述、由内容列举到情感表达。这样,从篇的角度引导句式的解析和运用,比起单一的词语理解和运用,要有趣、有效得多。

二、让文本特质引领句式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集中体现文本特质的重点句子解读,在内容、情感、句式的整体联系中,把握句式在叙述内容、表达情感中的突出作用,进而由内容拓展开来,引导学生用有关句式进行相似、相关、相近内容的叙述,让其在内容叙述、情感表达中得到内化。如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文的第二自然段围绕水静、清、绿的特点具体描述,几个分句都是先说水的特点,再用一句话补充说明。而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山则是交代特点后以较多的形象列举分别对其进行描述。教学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叙述方法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如果写水、写山都用一种句式,你们觉得怎么样?通过前后比较,让学生明白:如果写法相同,就显得重复单调,而采用“一景一句式”,就借助变化让桂林山水鲜明的特点给人灵动活泼的感觉。为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上述句式描写事物,教师可以让他们用写山的句式写水,又让他们用写水的句式改写介绍“山”的句子。如一个学生是这样写水的:漓江的水真静啊,坐在小舟上,你不仔细看,也许就看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俯视水面,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草,连小鱼小虾嬉戏也看得一清二楚;漓江的水真绿啊,没有一点杂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在学生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每逢节假日,同学们都会跟随爸爸妈妈游山玩水,肯定也欣赏过不少奇特的景物,你能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句式来描述吗?请看学生小练笔的片段:

暑假里,我去南京玄武湖公园游玩。湖里的荷叶真多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湖里的荷叶真绿啊,绿得像铺了一条硕大的绿毯子;湖里的荷叶真密啊,密得看不到一点缝隙。

去年“十一”期间,我随爸爸妈妈去舅奶奶家玩,看到一棵高大的泡桐树。那棵树真高啊,高得几乎碰到天了;那棵树真粗啊,粗得要四个大人才能合抱得过来;那棵树真大啊,大得树荫下就像遮盖了一个小操场。

可见,对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学生在体会句式在叙述内容、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后,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由课文内容拓展开来、延伸开去,让他们及时运用相关句式进行练笔,对诸多句式进行积累和运用,使其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三、让文本特质引领段式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内容理解、情境感受、情感体会的过程中,把握体现文本特质的典型段式对叙述内容、描述情境、表达情感的作用,从而把握常见的、典型的构段方式。在此基础上,寻求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一个个联系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点,运用相关句式叙述内容、描述情境、表达情感。一旦学生掌握了一个个典型的句式,他们的读段能力和写段能力就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一、二两句话描写了海水的瑰丽,第三句话交代了海水不同色彩的原因。显然,构段方式是先果后因,这种特殊的构段方式很有运用的价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想象情境,表达情感。然后出示这样一段话:“因为西沙群岛一带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让学生去与原文进行比较来发现表达方法的不同。通过阅读比较,学生不难看出:这段话作者是先写海底地势的高低不同,再写海水的不同颜色,前一句是写原因,后一句是写结果。为让学生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两种写法,内容几乎一样,作者为什么先写海水的色彩呢?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样写,能先用西沙群岛的美吸引读者去看,再以美的成因诱导读者去想。这样,文章就给人一种神秘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写花美的句子,补写花儿盛开的原因。“学校花园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黄的赛金。一朵朵,一簇簇,在绿叶的衬托下,是那么可爱,那么迷人。因为      。”一个学生这样写道:“因为辛勤的园丁经常到花园里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还常常修剪枝条。”接着,教师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前部分写结果,后部分交代原因。这样,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就不仅仅是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而是能在内容理解与情感体会的联系中,领悟和尝试运用相关的表達方法。

四、让文本特质引领篇的训练

词语运用、句式仿写、段式迁移,实际都在为篇的表达奠定基础。因为,学生今后能够独立地读和写,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依据文本特质安排好相应的词、句、段训练的同时,还须从构篇方式上准确把握,科学运用文本特质,寻求阅读与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结合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进行练笔,有效地促进阅读与写作、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一文描写了英子由于腿脚有毛病,郁郁寡欢,不合群,一次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从此她变得性格开朗了。文章写了英子性格的变化,而变化的缘由就是同学们给予她的掌声。阅读感悟了课文的写法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课文的写法,写一个人的变化,首尾写他变化前后的情况,中间要写清楚变化的原因。有学生写自己原来做作业老是粗心大意,考试成绩一般。受到家长的批评教育后变了,每次做作业时十分细心,做完后都要认真检查,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学生写自己以前从来不整理书包,不做好第二天上学的准备工作,一次忘带语文书,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后来每天做完作业都要对照课程表,做好第二天学习的准备工作。有的学生写爸爸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一次喝醉了酒,走路回来撞破了头,从此就不喝酒了。

猜你喜欢
春联特质句式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新年快乐
你看见了什么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