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建议及分析策略

2020-06-04 09:37李春阳
商情 2020年23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医疗机构预算管理

李春阳

【摘要】医疗机构为人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日常运行中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医疗改革和自身发展。文章从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指出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机构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

宏观上来看,财务管理是在一个整体目标下,对照资产的配置、融通、现金流量、利润分配进行管理。简单来说,财务管理就是通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工作深入推进,医疗机构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不断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能为本地区的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医疗结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缓解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医疗机构作为事业单位,且从事的行业比较特殊,往往注重医疗技术的发展,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基于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能推动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二)适应体制改革需求

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体制改革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挑战,只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适应体制改革的需求。此外,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涉及面广,利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才能确保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二、目前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意识薄弱

一直以来,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负责,不仅领导不重视,而且财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少。其一,部门预算完全依赖于相关数据,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因此预算编制质量不高。其二,预算方案的可行性低,编制和执行是脱节的,预算和决算之间的差距较大,导致预算、执行两张皮。其三,预算执行期间,相关约束不到位,没有对预算执行进行分析、控制、考评,无法对下一期预算的编制进行指导,削弱了预算管理的职能和作用。

(二)人员素质不足

在基层医疗机构内,财务岗位虽然人员充足,但专业技术和素质不足,只能处理日常账务。而财务管理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财务人员工作比较吃力,显得力不从心,容易形成财务风险。从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来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廉政意识,究其根源是缺少财经法律知识。如此,财务管理工作处于风险中,也会影响预期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财务处理不规范

医疗机构的财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科目不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支出事项界定不清,实际列支时导致会计科目不准确,或计入其他支出项目,或没有细化分解。二是往来款项的管理不规范。由于长期不清查,导致应付款项没清还、应收款项没清收,账目款项混乱[2]。三是公共卫生经费支出的核算不规范。例如:水费电费没有和基本医疗支出按月分摊,耗材支出没有和基本医疗支出分开列支,不能反映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情况。

(四)内部控制不完善

内部控制能对风险进行预防和管控,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领导不重视内控工作,缺少风险评估长效机制,经济业务侧重于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忽视了事前预测,导致抗风险能力低。②部分医疗机构内,岗位责任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混乱无序,没有建立内控手册,无法反映出真实的财务信息。③财务制度修订后,医疗机构没有及时按照新的制度执行,会影响领导的决策,为财务管理工作埋下障碍。

(五)会计信息化程度低

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包括收费、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人力资源等模块,各个系统独立运行,同时又能交互数据。一些医疗机构中,会计信息化程度低,一是账单需要手工输入,容易造成账务处理误差,无法总结反馈实际收费情况。二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由上级部门设计,不能接入会计信息,必须由管理人员录入审核,然后和财务数据进行核对。

三、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严格预算管理

第一,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观念,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编制时,从“基数+增长”编制方法,转变为零基预算法,科学编制医疗机构下一年度的收支预算。第二,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应每年检查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评估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年终时编制决算,和预算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本年度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改进。第三,建立预算管理沟通协调机制,医疗机构内各个职能部门提交的预算数据,应由该机构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落实这些部门的审核责任。

(二)提高人员素质

第一,树立责任意识、廉政意识,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税收政策,落实《会计法》中的制度,做到依法办事。第二,落实岗位责任制,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优先选择有学历、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第三,加强岗位培训,学习财务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管理工作要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第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每年组织一次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不斷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需求。

(三)规范财务处理流程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为准,按照规定列支,规范费用归集;各项目资金的来源、去向清晰,能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定期进行核查,重点是往来款项,进行账务调整。如此,才能反映出医疗机构的财务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有效规避风险。

(四)实行全面内控管理

一是建立内控手册,结合医疗机构的特点设计内控体系,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保证资产安全性、财务信息真实性[5]。二是建立内控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科学设置关键岗位,不相容岗位之间相互分离、相互监督。三是不断修订制度,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更新,在新制度的引导下工作。四是强化合同管理,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保证合同管理有序开展,合同管理和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五)建设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例,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平台,能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提高财务核算的科学性,保证资金安全。对医疗机构而言,应该将总账系统、收费系统整合在一起,利用收费模块审核现金收入,无误后进行汇总,生成记账凭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机构实施财务管理,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适应体制改革需求。文章分析了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严格预算管理、提高人员素质、规范财务处理流程、实行全面内控管理、建设会计信息系统五个方面,阐述了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为医疗机构提供借鉴,促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中.业财融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9,(9):94-95.

[2]卢雨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财务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6,(12):92-93.

[3]张艳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9,(14):52,54.

[4]叶欣.经济新常态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机制研究[J].财经界,2019,(21):191.

[5]李明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4):79-80.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系统医疗机构预算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财务预算与绩效考核间的关系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浙江12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省药品采购新平台
ERP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AIS课程探讨
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将有行业信用评价
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探讨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独立学院《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