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研究

2020-06-04 12:42翟文忠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大学哈佛大学通识教育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通识教育 中国大学

作者简介:翟文忠,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318

哈佛大学是美国通识教育的引领者,对国际通识教育的影响深远。哈佛大学能跟随时代的变化,把握通识教育发展的脉搏,引领通识教育的潮流。面向通识教育,哈佛大学的阅读推广较为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推广体系,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一、哈佛大学概况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 建立于1636年。哈佛大学下设14个学院,如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牙科医学院、神学院、教育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藝术与科学研究生院和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所。2019年,哈佛大学设有46个本科专业、134个研究生专业,学校有本科生66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3000余人,在校全体教员约2400人。

二、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1945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书)指出:通识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也包括培养年轻人的才能和态度,培养人在社会中的美好品性,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具体而言,通识教育是相对于非职业性教育而言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或理念,目的在于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人和国家公民。通识教育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发展。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演变来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一)选课制:选修制思想的萌芽

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最早以古典课程内容为主,即古希腊教育课程“自由七艺”(Seven Liberal Arts)——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和音乐。所有课程均为必修课,直至1825年,哈佛大学才允许高年级学生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1841年,哈佛大学正式采用选课制度,选课制开始在哈佛大学课程管理中确立地位。

(二)自由选修制

自19世纪60年代始,美国高等教育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也开启了由殖民地学院向现代大学转型的改革之路。1869年,查尔斯·埃利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任哈佛大学校长,带领哈佛大学进行了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确立自由选修制和扩充课程内容。首先,哈佛大学建立自由选修课程制度。取消了规定性课程,全面推行自由选修制,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学习自由。其次,扩充课程内容。课程不仅局限于古典课程,还引入自然科学课程,丰富自由教育的课程内容。由于每年都有新增课程纳入到选修课体系中,选修课程体系日益丰富。到1886年,哈佛大学全部学生的全部课程都变成了选修课程。哈佛教学氛围自由,大学开放且生机勃勃。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由选修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资源耗费大,所需的教师人数多;自由选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容易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三)集中分配制

1909至1933年,劳威尔任哈佛大学的第25任校长。他开始纠正自由选修制的弊端,主张课程体系以集中分配制(主修制度和通识分类必修结合)代替自由选修制。1914年,哈佛开始实施集中分配制课程,以达到平衡“专”和“博”之间的冲突。集中分配制就是主修制度和通识分类必修结合,每个本科生必修16门课程,其中6门是集中在一个学科领域的主修课程,其余课程为通识必修。通识必修中至少有6门分布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之中。集中分配制课程实施的目的是让本科生在专业领域之外拓宽范围,获得更渊博的知识。集中分配制课程体系很大程度上革除了自由选修制的弊端,但是部分通识必修课由于缺乏独立的师资和管理,对学生缺少足够的选课指导,出现了主修课与通识课必修之间不能很好协调的问题 。

(四)核心课程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迁,知识结构剧烈变化,导致了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以及革除通识教育中的弊端,1943年,校长柯南特组织来自文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12位专家教授组成“通识教育委员会”,负责设计哈佛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跨学科的系列课程,以向所有学生提供共同知识背景为目的。

1945年,“通识教育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又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报告。该报告具有美国通识教育里程碑式的意义,因此也被称为“美国通识教育的圣经”。它立足于顶层设计,从美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出了符合时代发展的、美国化的通识教育体系。报告指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其中包括学生的自由思考、沟通、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报告指出本科生在毕业时必须修满16门课程,其中通识教育课程量要达到6门以上,这6门课程中至少有1门是分布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中。红皮书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以往哈佛大学过于强化学生“自由选修课”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提升了通识教育在哈佛本科教学中的地位。红皮书的通识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美国大学乃至全球的通识教育体系。

1978年,哈佛大学再次公布新的本科通识教育方案“核心课程”。在《核心课程报告》中,哈佛大学对20世纪40年代的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和完善,在三大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构建了五大类通识课程体系。五大类课程体系分别为文学与艺术、科学与数学、历史研究、社会与哲学分析、外国语和文化。到了1985年,哈佛大学增加了“伦理推理”类课程,通识课程由五大类变成了六大类。

(五)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

经过30多年的运行,核心课程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核心课程范围狭窄,科目数量有限,无法面对和适应复杂、多元化的外部世界;哈佛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低,学生得不到自己想汲取的知识。2007年,哈佛大学再次进行了通识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方案》(简称“2007方案”),宣布废止核心课程 。哈佛大学重新修正了自己的培养目标,并增加了“世界各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两类课程,将六大类拓展为八大类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核心课程”方案,赋予学生在课程更多的选择自由。(2)课程采用小班课的形式,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3)促使人文专业的学生学习更多的自然科学课程。(4)注重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教学。(5)鼓励哈佛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拥有海外学习经验。这意味着哈佛通识教育从核心课程制变成了介于核心课程与分布选修之间的过渡形态,也让哈佛形成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和美国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

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于2009年秋季开始实施。哈佛本科课程由主修、选修和通识教育课组成。大学生本科需要完成16个全课程(两个学期修完)或32个半课程(一个学期修完)。哈佛通識教育课程体系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之二十五;另一个是全校本科必修课程,占总学分的百分之九。通识课程是在八大类的领域中各修一门课,这八大类分别为:美学与阐释理解、文化与信仰、实证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科学、世界各国和世界中的美国。全校本科必修课程则含写作课程和外语课程,这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六)新通识教育模式

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实施几年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通识教育课程没有复审制度,课程数量逐年膨胀,管理人员难以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八大类课程中各个学科互不相干,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统筹不佳,通识教育统领性原则和理念难以践行。不同院系参与度深浅不一,课程数量或太多或太少,导致通识教育学科结构不平衡。有鉴于此,2016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重新梳理了现行通识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发布《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报告对原有的八大类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重新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框架,指出2018年秋正式实行新的4+3+1课程结构,即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三门分布必修课程和一门实证和数学推理课程 。课程结构具体为:首先,四门通识教育必修课分别是“美学、文化和阐释”“历史、社会和个人”“社会之科学和技术”“伦理和公民”。课程由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审批,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要求比过去少四门,通识教育课程总数也将少一半。其次,三门分布必修课程是从 “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工程与应用科学”的课程里各选一门。再次,学生必修一门实证及数学推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审辩性思考能力和量化研究能力。

表 1:哈佛大学2018年前后通识教育课程对比

三、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分析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几经变革,从核心课程的构建实施到向分布必修课程体系的靠近,无不显示出哈佛对通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哈佛大学建立了完善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促使通识教育模式不断改良和健康运行。和通识教育相关的管理机构有两个:文理学院和哈佛学院。文理学院负责通识教育的设计和管理,哈佛学院负责通识教育的实施。

文理学院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是哈佛大学的学术核心,具有比各专业学院更高的特殊地位,在组织结构上保证了本科教育地位。哈佛大学历史上每一次的通识教育改革都会由大学高层成立专责的委员会,主要领导和委员成员来自文理学院。例如,1943年受哈佛校长柯南特的委托,文理学院院长巴克(Paul.H.Buck)任主席,邀请了文理学院和教育学院的12位教授和校外人士成立了专责委员会。经过三年的调研和分析,在1945年提交了报告《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1975年,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在哈佛校长博克校长的任命下,带领教授和学生组成的七个工作组共同努力,发起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于1978年推出了“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计划”。2004年,文理学院院长柯伟文又担负起劳伦斯·萨默斯校长(2001-2006)赋予的重任,设计和实施适应时代需要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07年5月,哈佛文理学院正式成立了常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构“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委员会担负起通识教育管理的职责,听取通识教育教员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通识教育改革措施和政策。同时,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负责全科教育项目课程的研发和教学监督 。目前,院长阿曼达·克莱博 (Amanda Claybaugh)是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的院长和主席 。

哈佛学院是哈佛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也是目前唯一的本科生学院,统一管理哈佛大学的所有本科生。哈佛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哈佛学院可为本科生提供3000门左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哈佛学院每门学科的学生人数从50至500人不等,但大部分课程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大约20人左右。哈佛学院设有通识教育办公室,办公室提供通识教育行政和后勤、教学与校园资源目录等方面的支持。通识教育的行政和后勤支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任命和工资单、课程目录、招生管理、课堂安排、课程资料、实地考察,客座讲师和其他课程活动、报销。在教学支持方面,在整个学期中,通识教育办公室向核心教师定期发送电子邮件更新,其中包含重要日期的提醒,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信息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

完善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保证了哈佛大学在学校战略层面可以很好地规划和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通识教育上做到通专结合。同时,文理学院+哈佛学院的协同机制可以顺利管理和实施通识教育。

四、结语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哈佛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经历了选课制、自由选修制、集中分配制、核心课程制、核心课程兼容分布选修课程制的演变,到2018年实施了新通识教育模式,适应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负责构建、改革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发挥了顶层设计的作用。哈佛学院的贯彻和实施顺利推进了通识教育的开展。在我国,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大学积极开展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都形成自己独特的通识教育模式。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的历史、通识教育的新模式以及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注释:

哈佛委员会,李曼丽.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王晓亚,劉秀艳.从哈佛大学课程选修制变革看我国学分制课程改革[J].科教文汇,2013(13):34-35.

李曼丽.哈佛大学新制通识教育方案及其实施效果辨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 16(2):110-121,195,196.

乔戈,高建民.美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理念及思考——以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育方案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0):108-111.

张家勇.哈佛大学改革通识教育[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02-26].http://ex.cssn.cn/gx/gx_gxms/201810/t20181022_4720759.shtml.

王欣.“世界公民”:重新定义受教育的人——解读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终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17(3):68-72.

庞海芍,余静.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导与管理[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

Harvard College Program in General Education .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 [EB/OL].[2020-02-26].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committee.

猜你喜欢
中国大学哈佛大学通识教育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论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
榜单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