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神经调节”一课中重难点的解决策略

2020-06-04 09:47周晓燕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类比脊髓神经元

周晓燕

摘 要:一节课按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为重点,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为难点。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难点详讲。重难点的突破是课堂讲学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神经元; 脑; 脊髓; 类比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2-010-002

本节课是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第一节“人体的神经调节”中的内容。该节内容包括“人体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两部分内容。“人体的神经系统”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的组成。是学习“神经调节基本方式”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等内容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在人体中的排列和分布;脑的组成和功能;脊髓的功能。这些知识都非常抽象,无法呈现实物,只能借助比较有限的图片、动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不少同学在学习时都感到困难和迷茫,有些同学甚至在学完后仍是迷迷糊糊的。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谈几点做法。

1.展示图片,对比形态,突破难点“神经元的结构形态特点”

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制作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到了这种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后续的教材中也陆续见识了人体的肌肉细胞、骨细胞、红细胞等细胞,这些细胞基本从形态上就能加以区分。因此,新课伊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上述几种人体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图片,让学生联系前知识猜一猜哪个是神经细胞。从而得出神经细胞区别于其他细胞最显著的特征是形态呈现放射状,同样它也具备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图片上标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样,学生会比较深刻的理解神经细胞只是一种形态比较特殊的动物细胞。通过将学生已学过的熟悉的事物和学生不熟悉的有待学习的事物相对比,有助于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关,顺利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运用类比,突破重难点“神經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元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教材语言精练,图文并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一:识记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并结合手中神经元卡片,辨别各结构的名称。各小组学习完成后交流并共享。至此,学生对神经元结构的认识仅停留在图片和文字上,神经元对大部分同学而言仍是个抽象的事物。因此,教师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熟识的、与神经元的形态结构有相似性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的目的。教师可以请课前准备好的戴着白袖套的同学起立并举起手臂,根据表格提示进行结构的类比。

“神经元的功能”这部分内容更为抽象更难理解,其中出现的几个生物学专有名词“刺激”“兴奋”“神经冲动”更增加了难度。教师可联系日常生活深入浅出的阐述什么是刺激,如人们根据温度的改变来增减衣服,温度就是一种刺激;人眼看到强光会眯眼,光也是一种刺激;针刺到手指手会缩回,针刺也是一种刺激……刺激就是能使机体产生反应的因素。然后再结合动画阐述,神经纤维能接受刺激并且产生兴奋,进而将兴奋传导到细胞体,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细胞体对此进行信息的分析和整合,形成的神经冲动再由神经纤维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肌肉等。

通过类比,可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和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产生联想和联系,达到理解和记忆的目的。精心准备的白袖套为后面学习白质和灰质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神经元的功能细化到细胞体的功能和神经纤维的功能,为后面学习白质灰质的功能以及脑和脊髓的功能都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学生了解了神经元结构探索神经元功能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到了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理念。

3.小组合作,持续类比,突破难点“神经元在人体中的排列和分布”

学生通过学习已经知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组成。大部分同学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多的神经细胞在人体中是如何排列的呢?又分布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呢?教师可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可请出数位之前用上肢类比神经元的同学,请他们来演示神经元在人体中的排列方式:手掌靠在一起代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手臂靠在一起代表神经纤维密集。布置任务二:研读教材,结合前面神经元的功能,尝试完成如下表格。

这部分内容教材没有单独以模块的形式呈现,而是穿插分散在脑和脊髓的知识中。而笔者认为在学完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后,安排这个环节的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自主阅读,获取有用知识点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知识形成,感知知识间的层层递进,由结构的联系到功能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理性思维的能力。持续使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对抽象事物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如将电线类比为神经纤维,那铜丝就是轴突,外包的塑料就是髓鞘。那么电缆就正好可以类比为神经,而且两者在功能上的一致性又有异曲同工之妙。

4.研读教材,结合模型,突破重难点“脑的组成和功能”

本部分知识教材呈现得比较详细,学生可研读教材,结合模型,先自主学习,后小组探讨,完成任务三:脑的组成和功能。各小组完成学习后以抽签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图文配对模型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采用小组抽签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有事可做,都有发表见解、展示自我的机会。

5.构建模型,实例分析,突破重难点“脊髓的结构的功能”

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灰白两种颜色的橡皮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四:制作脊髓模型,并与脑模型连成整体。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大脑和脊髓都有白质和灰质构成,脊髓的功能和大脑一样吗?

教师可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当你的手指不小心被尖锐的器物刺到,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这个反应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吗?在这个过程中,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神经传递到脊髓就做出了缩手的反应。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如去医院抽血,手指或手臂被针刺时会缩回来吗?那是因为神经冲动传至脊髓后继续传入大脑,大脑做出了不缩手的反应,此时不缩手是由大脑控制的。可见,脑和脊髓都能处理信息做出反应,属于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脊髓只能调节一些最基本的生命活动,属于低级中枢,脑属于高级中枢。最后,鼓励学生得出脊髓的两个功能:调节功能和传导功能。这一环节的学习能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知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比较中学习,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领悟新知识,一举两得。

6.归纳总结,形成体系,梳理所学重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对神经元、脑、脊髓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脑海中还是孤立的印象,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彼此之间的联系,还未形成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布置了任务五:完成神经系统的概念图。

构建概念图时提高了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了零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形成知识网,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展。也是一堂课最终的升华。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如何把握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永恒的主题。因此,教师每备一节课,都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思,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扫除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困惑,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达与传递[J]中学生物学,2011(1)

[2]郭荣辉.提高初中生归纳与概括能力的教学建议[J]生物学教学,2019,2:15-16

[3]唐超智,李敏.“有丝分裂”一节重难点的处理[J]生物学教学,2019,2:71-72

[4]华徐芳.思维导图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8,7:20-21

猜你喜欢
类比脊髓神经元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新手术为修复脊髓损伤提供希望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