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在现代心理学上的创新

2020-06-04 08:01胡孚琛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4期
关键词:荣格心理学教授

多年來,在我交往的国内外学者中,申荷永和高岚夫妇可谓一双璧人。申荷永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分析心理学家,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城市大学任教,和我的老同学颜泽贤教授(华南师大和澳门城大校长)交往颇深,多次来寒舍进行学术交流。我多年研究内丹学,而丹道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密切相关,因此我的《丹道法诀十二讲》和《道学通论》的写作也多受他们的启发。另外,他和我的老友易学泰斗霍斐然先生也颇有交往,多次邀我和霍斐然先生参加他召开的学术会议,至今霍斐然先生的弟子章苏杭女士仍在他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高岚教授一直辅佐申荷永教授,在学术上珠联璧合,而且高岚女士善烹饪,是一个相夫教子的杰出女性。他们共同组织翻译了《荣格全集》,编写了《心灵花园沙盘游戏丛书》。高岚教授还是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心理治疗师,这些都是在分析心理学界里程碑式的学术贡献。今天读到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的《荣格与中国文化》心灵十分震撼,没想到荣格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涵盖儒释道医多个领域。特别是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在中国交往了许多一流的文化学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的理解超过了许多现代高校的学者。而这个卫礼贤翻译的《道德经》、《易经》、《太乙金花宗旨》(《金花的秘密》)极大地启发了荣格对分析心理学的创新。荣格提出的共时性原理与易经不谋而合,而自性化的发展理论与道家内丹的修炼异曲同工。这也正是当荣格第一次读到《太乙金花宗旨》的时候发出的感叹,也正是这本《金花的秘密》坚定了荣格自己。

荣格在《红书》的引子里说:“在我向你所讲述的那些年中,我一直在追寻内在的意象,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因为其他的一切皆源自这里。它始于彼时,随后具体发生的事情几乎已经不再重要。我整个一生都在详尽阐述那些从无意识中并发的内容,它们就像一条神秘的溪流朝我奔涌而来,几乎将我摧毁,这些内容完全超出我一生所能理解的范围。后来的一切仅仅是进行外在的分类,科学的详尽阐述和将它们整合进生命中,而那个神圣的起点,却已包含一切。”(荣格,1957)

荣格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启发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我对道学和丹道的研究也深受他们理论的启发。什么是“道”?现在我认为道分为“体、相、用”三点。道以“虚、无、空”为体,“灵、明、觉”为相,“生、化、通”为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分为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而老子也有自己的“四因论”,那就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生命和心灵的出现无疑是宇宙演变和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心灵形成之后便有了思维的功能,这种思维能力略分为三种,即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灵性思维。

感性思维也称为“象”思维,即以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元素,是来自亿万年生命遗传进化而成的原创性思维,它以直观、情感为特色,与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潜意识”密切相关。

理性思维也称为“言”思维,即以“语言”(包括“数字”)为工具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一种抽象性思维,发自人的“常意识”,和弗洛伊德的“自我”、“超我”密切相关。

灵性思维也称为“意”思维,即以事物最本质的“意义”为思维的元素,是一种创发性思维,发自人的“元意识”,以直觉和灵感为特色。灵性思维实为人的“灵明性体”即“真我”的大机大用,它是人的心灵进化的最高形态,故道学有“得意忘象”、“得意忘言”之说。

从佛教唯识学的观点看来,人的意识存在八重结构。意识结构的第一个层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通称“前五识”。前五识通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感知色、声、香、味、触“五尘”,形成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功能,用以了别外部环境的信息,由此产生感性思维。一般说,人的意识首先是产生眼识感知色尘,但触识应该更早于眼识,因为动物在没进化出眼睛之前是靠身体的接触感知外物的。由此看来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对沙盘游戏(利用触识)的心理学研究是有理论根据的。

意识结构的第二个层次是“意识”,亦称“第六识”。第六识感知“色法”(外境)而产生形象思维,感知“心法(事理)而产生逻辑思维,二者皆属于人的理性思维层次。眼、耳、鼻、舌、身、意统称“前六识”,其功能是对法尘(认识对象)的了别作用,故亦统称为“了别识”。

意识结构的第三个层次是第七“末那识”,“末那(anas)”意为“思量”,故亦名“思量识”。第七识执著于“内自我”念念相续地进行思量活动,故又名“执识”,乃是第六“意识”的深层底座,故称之为“意根”,它执法尘而产生意识。这样,意识为表层的“常意识”,思量识为深层的“潜意识”,故第七思量识是“我执”和“法执”的根本,是脑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意识结构的第四个层次是第八“阿赖那(Alaya)识”,意译为“藏识”。“藏识”的功能是储藏意识的遗传信息密码(种子),故又名“异熟识”、“种子识”,即历劫以来习气熏染种子的异熟果贮存的信息库。第八识位于人类心灵的最底层,不仅有贮藏种子的作用,而且有统摄诸识的作用,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心体”、“心王”,相当于人的“本我”,包含有漏、无漏、净、染诸法的种子,是有为法和无为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

第八识的“净分”又名阿摩罗(Amla)识,意为“无垢识”,即藏识中的“无漏种子”,佛陀谓之“真如实相”,丹家称为“灵明性体”。灵明性体即人的“真我”,是作为宇宙万法之原初终极实体的“真一”,是零点的真空纯净态。

这样看来,我们研究的心理学是“常意识”,弗洛伊德研究的梦都属于他所谓“潜意识”和“前意识”的层次。荣格研究的“集体无意识”是最深层次的“潜意识”。而丹道则涉及到人类最低层的“元意识”。

申荷永教授和高岚教授的这本书基本上详尽地链接了中国文化与荣格分析心理学。中国文化或者说整个东方文化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影响,以及荣格心理学对中国文化在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和发展,这两者之间有着相互的促进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申教授几十年坚持的努力和付出。《荣格与中国文化》极大地开拓了学者们的眼界,我祝愿申教授和高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团队在洗心岛上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能为国内外学者所认识,也祝愿这对专家伉俪的人生美满幸福。

作者简介:胡孚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21。

(责任编辑  胡  静)

猜你喜欢
荣格心理学教授
“没有用”的心理学
“神秘选手”实现项目突破
恰好夏风微甜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荣格启航
从“爱”到“可持续爱”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开心格格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