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对教育之“痴”

2020-06-04 18:51柳袁照
科教新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育家王阳明陶行知

柳袁照

陶行知的“痴”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贯穿于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始终。

陶行知的痴心痴情,表现在他对平民教育的切实作为上。他办教育的平民立场,难能可贵,不仅在那时候有意义,到今天仍然闪烁着光芒。办教育是为了谁?办学校是为了谁?

比如他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定下四条培养目标:“要养成农人的身手,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要养成艺术家的兴味,要养成社会改造家的精神和热心。”

陶行知的痴行痴言,表现在他对“行知”理论的躬身实践上。陶行知曾两次改名,由此可以看出他教育思想的转变过程。陶行知的原名是陶文濬,因为欣赏、认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遂改名为“陶知行”。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具体实践时,他发现王阳明的理论需要修改一下,应当将“知”与“行”的次序颠倒过来,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便又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陶行知。

陶行知的“痴”,是痴迷。只要为办学,他什么都愿意做,不怕跌身价、不怕丢人、不怕出丑。读《手脑相长》一文,我发现陶行知在报纸上刊登过卖艺的广告,为了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为了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他豁出去了。他卖什么艺?“水门汀文艺”。何为“水门汀”?就是水泥地。在水泥地上写字、写文,乞求别人恩赏。

陶行知的“痴”,还是痴狂。他颠覆了教育的固有模式,请木匠、捕蛇人来做老师。一次,一个孩子擅自把家长的手表拆了,家长来找老师告状,陶行知不仅不批评孩子,反而责怪家长扼杀了一個“爱迪生”。陶行知带孩子找师傅学艺、陪孩子一起去钟表店,让师傅拆装零件,小孩在一旁边看边学。这个典型案例揭示了什么叫“生活即教育”、什么叫“社会即学校”、什么叫“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的“痴”,更是痴傻。陶行知有一次得了一万元稿费,因为妹妹打理家务,日子过得艰难,所以希望哥哥能给家里留一点钱。陶行知好言好语给妹妹做工作:“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陶行知是真正的教育家,是近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一生,是教育的一生。现在,我们提倡做教育家型的老师、校长,怎么做?就要像陶行知那样做一个痴人,像陶行知那样痴迷教育,像陶行知那样痴迷做老师、做校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就是好老师、好校长了。

猜你喜欢
教育家王阳明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颜回之乐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陶行知夜归
《琴童》顾问阵容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阅读教育家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