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者前牙散在间隙微正畸后瓷贴面修复临床观察

2020-06-05 00:46刘伟文爱杰于德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贴面切牙前牙

刘伟 文爱杰 于德鹏

300450,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口腔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前牙散在间隙患者,上前牙扇形前突,唇侧漂移,且牙齿松动小于1度,牙周丧失不超过1/4,牙列健全且无明显松动,男性8例,女性14例,制作IPS e.max贴面132 颗。

1.2 方法

1.2.1 微正畸 患者经系统牙周治疗病情控制在稳定期保持半年左右,用磷酸酸蚀同侧上颌第一磨牙和尖牙颊侧釉质,用双股0.3 mm正畸结扎钢丝拧成“麻花状”配合流体树脂粘接形成后牙支抗,在尖牙上用树脂堆塑固化成树脂突来挂牵拉皮筋[3]。在中切牙正中位置用树脂形成切龈向排列两个0.5 mm高的树脂突,用以限制皮筋位置,防止其切龈向脱位。根据牙弓大小和牙周病变情况,配合适合长度和弹力的橡皮圈(Ormco公司,16/3 0.97 N,4/1 0.97 N,美国),采用“轻力”牵引上前牙向心回收,同时酌情调磨下前牙切端(和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使其与上前牙舌侧脱离接触,配合上前牙内收。

1.2.2 贴面预备 间隙缩小后dsd设计,制作美学蜡型,瓷贴面预备[4]需要进行邻面扩展,使技师能塑造出渐进性的邻面凸度和外形;切端对接水平就位,减少冠部的牙体磨削[5]。取模,比色,面弓转移[6],硅胶咬合记录[7]。

1.3 效果评价

复诊时参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标准[10]对修复体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2 结 果

修复完成后6、 12、 24 月参考改良USPHS标准进行修复体临床评估(表 1)。同时增加对舌侧保持器稳定性的观察见表 2,典型病例见图 1。

3 讨 论

牙周病导致的前牙间隙常常是分散的,呈扇形前突,由于牙龈萎缩,临床牙冠变长,冠根比例改变,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11]。本研究病例对适应症的选择要求比较高,需要和牙周科会诊,进行系统牙周治疗,确定牙周状况长期稳定后才可进行“轻力”微正畸。由于患者切牙唇向漂移,上切牙失去了对下颌前

表 1 贴面临床评价效果 [n(%)]

图 1 典型病例

表 2 间隙复发观察 (月)

微正畸与瓷贴面联合治疗在短时间内能够改善患者外貌,排齐牙齿,恢复功能性咬合,维护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经过临床2 年的观察,其牙周和修复体均有着不错的稳定性,中短期疗效值得肯定,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贴面切牙前牙
不同预备方式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38例切牙管囊肿的X线三维影像学分析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