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方法修复牙体楔状缺损脱落率临床观察

2020-06-05 00:46邢晓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牙面患牙牙本质

邢晓华

730020 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

楔状缺损是口腔医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牙体颈部硬组织的缺损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好发于上下颌尖牙及前磨牙,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90%以上[1]。它被认为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如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酸的作用、牙颈部薄弱的解剖结构及应力集中等形成的[2]。楔状缺损病损多接近龈缘甚至位于龈下,洞形固位力差,受龈沟液影响使其治疗操作较困难,故楔状缺损治疗后充填材料的脱落率较高,其中浅型楔状缺损充填材料的脱落率最高[3]。本研究对160颗楔状缺损患牙分别采用3M FiltekTMZ350 XT纳米树脂和富士Ⅱ玻璃离子与3M FiltekTMZ350 XT纳米树脂联合的夹层修复技术进行充填治疗,观察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1、 2 年修复体的脱落率,以期为提高楔状缺损的临床成功率提供合理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来口腔科就诊的楔状缺损患者90 例(160 颗患牙),其中男52 例,女38 例,年龄20~68 岁; 尖牙36 颗,前磨牙83 颗,磨牙41 颗。 所选患牙均无龋损、牙髓及根尖症状,无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依从性好,能配合随访,对相关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材料及设备

富士Ⅱ玻璃离子[而至齿科(苏州)有限公司,简称GC FujiⅡ]; Z350 XT纳米树脂、 Single Bond(AdperTM,3M公司,美国); Gluma酸蚀剂(Kulzer,德国); Dycal氢氧化钙盖髓剂、 光固化机(登士柏,美国); 排龈线(皓齿0、 00、 000号,美国); 树脂抛光车针(矽离子,松风公司,日本)。

1.3 方法

1.3.1 分组 将160 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n=80 颗):A组用Z350 XT纳米树脂充填,B组用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联合夹层修复技术充填。 2 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备洞、充填治疗均由笔者完成。

1.3.2 前期准备 对口腔卫生差,有牙结石的患者在充填修复前先行龈上洁治,1 周后复诊。用裂钻将缺损边缘预备成45°短斜面,龈缘洞壁不预备斜面,缺损龈端边缘预备倒凹;用排龈线使牙龈暂时性退缩并减少龈沟液的渗出,使术区充分暴露。近髓者用Dycal氢氧化钙护髓,厚度小于0.5 mm。

1.3.3 充填治疗 A组:清洁、隔湿牙面,酸蚀洞缘釉质壁及釉质斜面40 s,冲洗(吸唾器吸唾,避免酸蚀剂刺激黏膜及唾液二次污染牙面),隔湿、吹干牙面(保持润湿状态)。毛刷蘸粘接剂涂布于窝洞,气枪轻吹让溶剂挥发,使粘接剂形成很薄的一层粘接层,光照20 s。 Z350 XT纳米树脂分层斜向充填缺损,第一层厚度控制在1 mm内,以后每层树脂厚度不超过2 mm,每层光照20 s[4]。修整外形,恢复牙体形态,避免悬突,边缘密合;用矽离子进行抛光。 B组:消毒患牙(75%的酒精棉球)、吹干并保持湿润,隔湿。GC FujiⅡ严格按2.7/1.0 g比例(即1 量勺粉对1 滴液体)调拌,取适量调拌好的玻璃离子充填覆盖牙本层,注意充填材料时要压实、避免覆盖全部牙本质及牙釉质,去除多余的材料;GC FujiⅡ硬固后,按照A组Z350 XT纳米树脂充填步骤进行牙面的处理及缺损的充填、抛光。

1.3.4 充填术后及随访 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要求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了解其重要性。治疗后1、 2 年进行复查,同时询问患者是否有全身性系统疾病及是否存在不健康的用牙习惯。

1.4 评价指标

充填治疗后1、 2 年复查,观察两组充填体的脱落率; 成功:充填体外形完整,没有缺损; 失败:充填体外形不完整,有缺损,部分或全部脱落。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充填1 年后回访复查,失访5 例患者(8 颗患牙)。其中A组2 例患者(3 颗患牙)失访,B组3 例患者(5 颗患牙)失访,2 组失访率分别为3.75%、 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6,P> 0.05)。 修复1 年后2 组充填体的脱落率分别为9.09%和1.33%(χ2=4.59,P<0.05)。具体结果见表 1。

表 1 充填1 年后2 组患牙充填体脱落状况比较(颗)

充填2 年后回访复查,失访7 例患者(12 颗患牙)。其中A组4 例患者(7 颗患牙)失访,B组3 例患者(5 颗患牙)失访,2 组失访率分别为9.0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 0.05)。 修复2 年后两组充填体的脱落率分别为17.14%和4.29%(χ2=6.66,P<0.01)。具体结果见表 2。

表 2 充填2 年后2 组患牙充填体脱落状况比较(颗)

3 讨 论

楔状缺损是牙体颈部硬组织在咀嚼应力作用下发生应力疲劳,并受外部机械磨损和化学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发生的缺损[4]。发生在尖牙和前磨牙的楔状缺损影响美观,缺损程度重者会出现牙髄症状,更严重的缺损会发生牙折,故楔状缺损的早发现、早修复尤为重要。楔状缺损由2 个光滑的斜面组成,其缺损处牙本质属于非龋性硬化牙本质,抗脱矿能力较普通牙本质更强,酸蚀和粘接效果均相对较差;加之牙颈部是咬合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尤其在侧方运动过程中[5],牙齿硬组织容易发生弹性形变,更易造成微渗漏和充填体脱落[6]。

光固化复合树脂具有美观性好、可塑性强、固化后硬度高、耐磨性好等优点,它的固位原理是通过酸蚀剂酸蚀牙釉质,使釉质表面形成蜂窝状的粗糙面,复合树脂在牙面内渗入形成许多微小的树脂突而产生机械扣锁作用,从而粘接在一起[7]。但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的向光性导致修复时不同部位聚合度不同,其收缩力一旦大于材料对牙体的粘接力,就会导致材料与牙体组织结构之间形成间隙,带来边缘封闭的问题[8];有学者指出当复合树脂作用于2 个以上的牙本质壁的时候,其产生的收缩力会大于产生的粘接力[9],材料与牙体间的间隙加大,出现微渗漏现象,致使边缘不密合,造成充填体脱落。再者楔状缺损大部分为牙本质缺损,而牙本质的矿化程度明显低于牙釉质,并且牙颈部是釉牙骨质交界处,釉质较薄且常没有釉柱,经酸蚀后发生不规则脱矿,这些原因也可降低树脂材料的粘接力,导致充填体脱落。

玻璃离子将硅酸盐玻璃粉的强度、刚性、释氟性与聚丙烯酸的生物相容性、粘接性结合起来,与牙釉质及牙本质均可发生化学粘接,粘接强度较强,对牙髓没有刺激,含有氟化物可释放氟离子防止继发龋[10];其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最接近,材料不会发生聚合收缩,能提供良好的边缘封闭性,减少微渗漏。本研究中B组的患牙采用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两种材料联合,其中GC FujiⅡ弥补了Z350 XT纳米树脂材料自身聚合收缩的缺陷,减少了充填术后微渗漏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充填体的脱落率。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Z350 XT纳米树脂修复楔状缺损1 年及2 年后充填体的脱落率分别是9.09%、17.14%,而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夹层修复楔状缺损1 年及2 年后充填体的脱落率分别是1.33%、 4.29%,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夹层修复楔状缺损充填体的脱落率明显低于单独采用Z350 XT纳米树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楔状缺损的临床治疗要求充填材料既要与牙体组织有良好的粘接性,又要有较好的边缘密合性[11]。因而如何减少充填术后微渗漏的发生,提高充填治疗的成功率,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夹层修复技术为临床楔状缺损的成功修复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2 种材料互补,在缺损出加一层有较高抗压强度的GC FujiⅡ,对牙本质有良好的相应性,牙髓刺激性小,而且长期释放氟离子对预防术后敏感有效; Z350 XT纳米树脂在美观性及耐磨性上占有优势,有很好的树脂抛光性及抛光保持性,不易堆积菌斑或着色。

综上所述,GC FujiⅡ与Z350 XT纳米树脂夹层修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充填体脱落率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牙面患牙牙本质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Er:YAG激光联合生物活性玻璃对封闭牙本质小管效果的研究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提示板
要想牙齿好,牙线帮您忙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