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超声在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0-06-05 13:17赵恩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诊断

赵恩晨

【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在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对患者均选择三维超声进行诊断。结果 40例患者通过诊断后可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1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狭窄患者为3例,三尖瓣返流患者为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随二尖瓣、主动脉瓣赘物生物以及二尖瓣穿孔患者2例,实施瓣膜置换术后产生瓣周漏患者为4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为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为4例,二尖瓣或者三尖瓣成形术患者7例患者。结论 临床诊断心脏瓣膜病采用三维超声可获取相应的空间信息,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三维超声;心脏瓣膜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1

心脏瓣膜病疾病类型属于心血管疾病,提升心脏瓣膜心态结构评估正确性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估,通常情况下,心脏瓣膜病诊断均选择TTE(传统胞超声心动图),此诊断方法属于平面显像,具有相应的局限性[1]。此次研究分析三維超声在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中的4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5月,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27/13,年龄跨度32-58岁,平均年龄(42.6±2.1)岁。35例患者首发表现为下肢水肿以及乏力等,进行心脏听诊出现病理性杂音,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者6例,实施瓣膜成形术者10例。

1.2 方法

选择PH7500超声诊断设备对患者进行诊断,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和三维探头,保存患者资料方法为磁光盘和刻录光盘。此次研究应用资料包含手术前、手术后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以及三维超声心动图切面图像。三维超声心动图需要获取心脏瓣膜病变以及全容积实时三维图像,而后采用设备对图像实施切割,以此完成诊断。

2 结 果

40例患者通过诊断后可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1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狭窄患者为3例,三尖瓣返流患者为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伴随二尖瓣、主动脉瓣赘物生物以及二尖瓣穿孔患者2例,实施瓣膜置换术后产生瓣周漏患者为4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为2例,二尖瓣脱垂患者为4例,二尖瓣或者三尖瓣成形术患者7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进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均证实患者瓣膜脱垂位置、瓣下腱索和瓣膜穿孔处,特别是5例瓣周漏患者,经过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清楚呈现漏口处,左房血栓和肺静脉开口位置,通过病理检查后对血栓以及赘生物予以证实。

3 讨 论

本次研究通过诊断后可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15例。三维超声能够任意切割患者二尖瓣自瓣环水平直至瓣尖平面,自左心房和左心室处可将最佳全景图获取,提升检测瓣口面积的正确性。如果患者患有主动脉狭窄,对其实施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评估其主动脉瓣叶情况,如数目以及形态等,对瓣叶开放情况和主动脉瓣环情况进行观察,对主动脉瓣口面积进行正确测量[2]。经过角度切割,能够充分呈现瓣叶周围解剖结构,确定主动瓣膜上以及瓣下状况。如果患者为三尖瓣病变,和瓣膜相同,通过二维超声可从不同的切面以及角度对其形态以及位置进行观察,以此正确诊断瓣膜先天性畸形情况,然而右心室形态并无规则性,同时呈现不对称在特征,此外三尖瓣和瓣叶结构较为复杂,为此二维超声对瓣环形态观察过程中具有缺陷,三维技术可将其不足之处予以弥补,将瓣环形态结构进行正确呈现[3]。

就目前而言,临床广泛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瓣膜病变进行诊断,不可否认的是因为此技术属于新技术,具有相应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视野中三维成像具有局限性,不能将心脏增大患者腔室边缘进行充分呈现,同时宽角金字塔模式对不同心动周期图像进行采集,当患者产生体位移动、深呼吸以及二尖瓣狭窄伴随心律不齐时,会产生重组错位现象。以此说明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图像多方位观察,可对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劣势进行补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图像进行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将回声信息进行保留,减少谐波的应用,提升图像质量。通过临床不断研究后可将三维超声心动图局限性客服,充分发挥其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丹辉,孙 岩,韩桐师,等.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3):1449-1451.

[2] 陈 柯.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285-286.

[3] 刘云飞,汤丽仙.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5):136-137.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