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浅析

2020-06-05 12:47唐诗倩
中国民商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基建特点政策

唐诗倩

摘 要:自2018年中央经济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概念,便广受各界的重视。新基建具有技术门槛高、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带动效应明显等特点,发展新基建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强化综合性配套,从而在发展新基建的同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基建;政策;特点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广受各界重视。在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制定投资计划发展新基建,以期拉动经济增长。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新基建的支持政策,理解其特点,发现其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对推动新基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基建概念

新型基础设施,指我国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过程中,为应对经济发展对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而兴建的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为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建设,业内将上述领域称为新型基础设施(即“新基建”)。2020年,国内遭遇疫情,中央为刺激经济发展将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也纳入到新基建的范畴,但由于新增的新基建在我国已建设多年,业内一般将这三项称为类新基建。

“新基建”有两个功能:一个是为传统基建补短板,如类新基建;一个是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信息技术或网络,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新基建的“新意”所在,强调技术属性及其应用领域。

2015年7月,中央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伴随着供给侧改革,新基建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央高层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在多轮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纷纷制定发展新基建的投资计划。新基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可见,当前新基建发展正处于有利的政策窗口期。

二、新型基础建社的特点

(一)新基建领域的技术门槛高

新基建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从投入初始就需要严格、专业、高效的规划与统筹,需要更专业的研发人才和管理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运转。

2008年“四万亿”主要集中于铁路、公路、桥梁等“铁公基”领域;2020年“新基建”集中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高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领域。

(二)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

以前老基建投资主要靠政府支出,而新基建则可以撬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

预计新基建7大领域合计投资规模在2020年能够达到2万亿-2.45万亿。相比2019年,增加2400-5500亿,增速为13%-29%。其中纳入基建部分,拉动基建增速1.1%-2.6%。

(三)新基建综合带动效应明显

新基建不仅带动投资,同时也促进消费。2019年,我国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8%。5G、充电桩建设等与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5G建设直接会促进手机和云游戏产业的爆发,而充电桩建设会让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受益。

三、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目前新基建总体投资规模尚小

截至3月5日,24个省市区公布了未来的项目投资规划,总投资额达48.6万亿,其中基建仍是重点,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崭露头角。这波约为50万亿的巨额投资计划被解读为“新基建”狂潮,但事实未必如此。

首先,此轮规划是各地多年的投资计划总额,其中已公布省份2020年计划投资总额不足10万亿。而2019年的基建投资已达到17万亿。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有11个省份的2020年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总额比2019年下降了1%,这说明,今年的计划投资总额大小不足为奇。

其次,这只是计划投资金额,并非实际投资金额,也不会全部用于基建投资,投入新基建的投资更少。以广东为例,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为1万亿,占广东省计划总金额近17%,其中,涉及轨交等类新基建金额超过90%,而狭义新基建项目投资金额仅占1.6%。

尽管政府一再鼓励新基建发展,但是现实中新基建占比却不高,这是因为基建投资收益低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不确定风险大,企业无法成为投资主体,自然落到地方政府身上,但地方政府都有经济指标考核任务,新基建又无法在短期发力,此时,地方政府难免出现机会主义倾向,在具体落实投资计划时,势必会有所衡量,这也是新基建投资规模占比小的原因之一。

(二)新基建需要综合性的技术配套

从长远来看,新基建未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但它们需要应用于具体的产业发展中,形成规模经济,才能达到技术的乘数效应,让产业转型步入快车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基建”涵盖内容是目前全球努力攻关的新技术方向,在很多领域还有较长的研发周期,技术及产品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暂无法达到规模化渗透,在产业发展上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不完善,终端产品还没有成为市场需求的主流。在应用市场发育不足的情况下,对生产端进行大规模投资,投资效率和回报率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发挥新基建在短时间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需做好配套措施的建设,比如厂房、政策、人力、行业标准、技术研发与突破等,推动整体技术配套产业规模的发展。

四、新型基础建设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尽管新基建当前存在不少困难,但在科技变革不断推动世界发展的时代趋势下,在国家的政策的引导下,在沿海先进城市对新基建的实践摸索下,新基建的发展仍存在无限可能。新基建对城市的影响和发展将进一步扩大。

(一)新基建将改变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

当今,全球经济转向以“信息”为主导发展方向,而新基建正是以信息作为主要对象。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搜集、储存和处理数据信息,通过5G、物联网等实现数据的有效传输。新基建不仅应用数据的挖掘,还能以某种连接方式实现物、机、人的互通,VR等与用户互动的应用场景将会普及。不仅如此,随着新基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各连接主体间是数据流动将会更快,克服连接主体内部资源的限制,并建立知识同享的平台,产生效率倍增的学习效益,使新产业和新模式的产生成为可能。新基建的快速发展还能使资本向更多的流向信息化产业,重组资本与劳动关系。可以预见,新基础建设将改变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向信息化发展的新经济态势。

猜你喜欢
新基建特点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