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神经证中医治疗的体会

2020-06-05 13:17王玉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

王玉芳

【摘要】目的 研究在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中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抽签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56例心血管神经证患者实施分组,每组即为28例,参照组使用西医治疗,实验组使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统计分析有意义。结论 将中医治疗应用在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中呈现的作用比较显著。

【关键词】心血管神经证;中医治疗;临床效果会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02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应用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参与收治的56例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文纳入样本目标是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本院参与诊治的56例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以抽签法进行分组计算,实验组(n=28),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3:15,中位年龄(40.55±4.21)岁。参照组(n=28),女性与男性之比是15:13,中位年龄(41.89±4.52)岁;验证两组基础资料数据,P值均>0.05,统计学无数据论证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西医治疗,每次口服25 mg谷维素,3次/d,每次服用20 mg美托洛尔,2次/d。

实验组开展中医治疗,针对心脾两虚型者,组方为炙甘草5g、人参6g、木香3 g、当归9 g、龙眼肉9 g、白术9 g、白茯苓9 g、远志9 g、黄芪9 g、酸枣仁9 g;针对气郁化火型者药,组方为芍药9 g、茯苓9 g、白术9 g、栀子6 g、炙甘草6 g、牡丹皮6 g、柴胡6 g;针对痰浊内阻型者,组方为薤白15 g、瓜蒌皮15 g、陈皮10 g、石菖蒲15 g、竹茹12 g、茯苓12 g、法半夏9 g、胆南星6 g;针对阴虚火旺型者,组方为山药15 g、熟地黄15 g、茯苓12 g、山茱萸15 g、杜仲15 g、知母12 g、黃柏10 g、柴胡10 g、泽泻9 g、丹皮9 g、栀子10 g;均每日水煎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均进行20天持续治疗。

1.3 指标分析

计算且分析参照组和实验组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

1.4 统计数据方法

以(均数±标准差)形式阐述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实施t检验,以率(%)的形式阐述临床治疗有效率,实施卡方检验,本文采取SPSS19.0 f软件包录入56例心血管神经证患者所有资料,P<0.05,统计分析有意义。

2 结 果

2.1 计算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42%高于参照组的71.42%,P<0.05,统计分析有意义。

2.2 计算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

实验组心血管神经证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分析有意义。

3 讨 论

中医研究指出,心血管神经证过属于郁证、惊悸、头痛、胸痹、不寐及其眩晕等医学范畴,该疾病可能和心、肝、脾三脏功能紊乱存在一定关系。大部分患者一般是因外邪入侵或者素体虚弱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脾失健运,诱发心神失养产生的。中医治疗过程中中医辨证治疗理论属于一种特色治疗方法,注重个性化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注重调节阴阳平衡[1-2]。

中医治疗过程中,黄芪具备补血养血的作用;人参具备安神、提神、强心的作用;炙甘草和白术具备补脾和中的作用;白茯苓与木香具备静心健脾的作用;芍药、柴胡、当归具备镇静活血的作用;龙眼肉具备补心安神、益气养血的作用;杜仲、山茱萸具备补肝肾的作用;熟地具备滋润补血的作用;山药、酸枣仁、远志具备安神的作用[3-4]。

研究显示,两组之间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平均治疗时间、平均起效时间与参照组比较,P<0.05,统计分析有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中医治疗应用在心血管神经证患者中与西医治疗相比较更具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姜昊,陈 波.心血管神经症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及优势[J]. 中国中医急症,2018(4):734-736.

[2] 程 刚,张克忠,董春花,等.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78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50-51.

[3] 陈宝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上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8(18):189-190.

[4] 赵伟平,薛晓丽.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上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112-112.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
弱视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攻”“补”“通”法在治疗系统性硬化症中的应用探析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临床疗效研究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探讨精神分裂症采用中医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疗效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