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云南陆军讲武堂华侨学生致南洋同胞书的价值与作用

2020-06-06 01:55张文芝
云南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南洋同胞华侨

■ 张文芝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开办于1909年,辛亥革命后改名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其对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尤其是对云南以及全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云南以至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历史影响,被朱德总司令称为“革命熔炉”。云南陆军讲武堂也是中国公开招收海外华侨学生和外国学生的第一所军校。1916年,云南都督、讲武堂校长唐继尧派特使陈觉民、符赞坊等到马来亚等地宣慰华侨,筹措华侨捐款,扩大其在南洋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中国军事学校招收外籍学生和华侨子弟的先河。据不完全统计,云南陆军讲武堂从第12期到第18期招收的学员中,华侨学生有500余人,马来西亚、越南、朝鲜等国学员200余人,其中第12期,有60余人是华侨子弟,第15期有110多人系华侨子弟。中外青年济济一堂演兵习武,在当时中国的各军校中实为首创。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讲武堂就读的南洋华侨学生不仅个人慕名回国学武、投身于革命洪流,报效祖国,还根据当时国内革命形势和云南省情,为复兴中华,投书国外侨居地宣传国内革命活动,动员侨居地的华商、父老乡亲捐助资金支持革命。在云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里就有一份“云南陆军讲武堂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暨致书地点名册”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至今已有102年的历史。今日捧读,依然感人至深,弥足珍贵。

一、致南洋华侨同胞书的背景

讲武堂全体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

1915年12月护国军兴,云南以一省之力摧全国之公敌——袁世凯,共和始赖以恢复,云南财政也因之困难,为解决军需械饷,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三位起义领袖先后向海外华侨同胞发出了两份助捐电报,一方面宣传反抗帝制,拥护共和之举,另一方面请求海外华侨捐饷助义,以充军实之需,得到了极大的支持。护国战争胜利以后,1917年7月1日,张勋政变,拥护清废帝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7月12日,皖系军阀段祺瑞组成讨逆军打败张勋,复辟闹剧终结。但段祺瑞重新掌握政权后,又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联合西南势力共同进行反对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提出了打倒北洋军阀专政的虚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统号召。当时控制滇黔两省的唐继尧积极响应,于8月17日通电全国,加入护法斗争行列。战争打的是经费的支撑和军需供给,云南地处边陲,土地贫瘠,因护国战争已致滇省财力不济,再行护法,军饷必为战事第一要务。当时,尽管省政当局没有再向南洋华侨发出捐助之号召,但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华侨学生以护法为己任,审时度势,深明大义,为支持国内护法义举,主动利用云南省唐都督派出专使到南洋宣慰华侨的机会,致书南洋父老乡亲和社团,呼吁侨胞捐资助力,支持国内的护法运动。讲武堂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出。

二、致南洋华侨同胞书的内容

据档案史料记载,此份致南洋华侨同胞书的具体成书时间是1917年9月,保存在一位名为符汉的人转呈给云南省都督唐继尧的一封公函里。在当时行营秘书处文件处理单上明确注明:“符汉转呈留滇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书一纸暨致书地点册一本,符汉辞行名刺一张,行营秘书处呈,阅后秘书厅第三股存”字样,经对馆藏档案的查阅,符汉名刺未见保留,但这份《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却得于保存,经历100余年的历史,实属珍贵。短短600余字的致南洋同胞书,留下了60名当时华侨学生的姓名,其中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叶剑英。致南洋同胞书饱含着侨生的报国之志和爱国之情。既表达了南洋华侨学生对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崇敬之情、感恩之心,也阐述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更体现了侨生支持中国革命的历史责任感,让人为之动容。其内容如下:

南洋华侨同胞诸公伟鉴,远睽,芝晖时殷,葭溯辰下,菊黄枫紫,雁到霜清,敬维,履祉吉羊,鼎祺安燕。

矞云引领,祝露倾心,负笈滇池,从师武校。校长郑中将炳然,暨管教诸公,均系武校泰斗,教法美备,而滇中政府又相待优异,将来毕业当必小有成就。籍可为国宣力,兼之气候和煦,风物文明,饮食卫生诸多便利,乞释远念。

惟有陈者:滇盖瘠省,物力不丰,前年袁氏称帝,督军唐公首举义师,分道致讨,以一省之能力摧全国之公敌,共和始赖以回复。财政远因之困难,幸当局诸公纯为国家,诸从减缩,始免集事,实已可钦可敬,独为其难。本年入夏以来,风云变幻,政局纷扰,国会突遭解散,北派倡言独立,遂致黄陂受逼,张勋捣乱,而非法之内阁又忽涌现于神州。唐公复蒿目时艰,誓护约法,业已组阁靖国,各军联翩出发,不日且有亲往督师之意,已将宗旨电告邦人,毅力热心,全为民国,尚恐天南父老未尽周知,现又特派徐少将号从先印进(云南永昌县人),为宣慰专使,航海南来,宣布慰问,相如赴蜀,本宣上德而通下情,而卜式输边,遂裕军储,而资国用。盖此次轺车南致,政府原无募捐之心,而我辈祖国遥瞻,人民应尽助饷之责,且目下民国骨干全在西南,西南骨干滇居其半,为滇即为西南,为西南即为全国,非有二道也。徐专使到时,务乞优礼招待,以答滇中厚情,并望互相勉励,慨助饷需,钜万盈千,集成钜额,俾前敌款项,赖以不匮,不使滇中将帅致叹于点石无方,聚米乏术。庶共和之民国,永挺峙于地球,违法之内阁可消灭于俄顷。而我侨商之光荣,亦即争辉于世界。已敬布腹心,当荷采纳,顺颂,大安,诸维朗照。

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华侨学生:孟敏、叶剑英、赖顺成、陈静菴、张坤理、符大植、陈民钟、钟演庭、叶鉞、陈玉楼、杨永仁、钱开新、邓祺渊、侯勉中、洪世扬、叶崇山、许让贤、郑介夫、詹守素、严续陵、莊鼎新、欧杏传、冯训济、莊家樑、龙历经、李一峰、范文喜、梁振淮、邓炽、符麟瑞、符气燊、詹忠恕、史可思、周文明、符昭骞、韩亮兼、陈真如、张正权、吕承文、华惟能、符维群、卢汉章、文朝籍、肖君勉、邢保卿、冯裕饶、王连华、梁正经、陈均成、邢国栋、何文耀、冯翼、黄国樑、吴金刚、吴孟文、彭德如、钟国祥、符克振、曾粵珍、文国燕等全体鞠躬!中国华民国六年

三、致南洋华侨同胞书分发的国家和地区

讲武堂全体华侨学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所寄之地点清单(部分)

在致南洋同胞书的这份档案中,还一同保存着一册华侨学生致书地和收书人名册。涉及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计89个单位或机构或个人。其中致书新加坡的有 11个,分别是新加坡同文书报社总理、同德书报社总理、星洲书报社总理、爱同学校总理、道南学校总理、养正学校总理、育英学校总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总理、国民日报总编辑代登报、叻坡总编辑代登报、南溟半夜校诸君。

致书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有78个。包括吉隆坡的中华商务总会总理、福建会馆总理、琼州会馆总理、及时寄庐诸公、广源号陈家凤、同丰号王兆松,尊孔学校总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总理、文明印务书局经理、中华商务总会总理;淡边埠的中华书报社总理、中华书报社代转龙祥光、吉隆港口中国青年会总理、新协丰陈德熹。吉隆吧生又成号龙鹤松、吧生书报社总理、吉隆坡中国青年益赛会总理、书报社总理;金宝埠的中华商务总理会总理、琼州会馆、书报社总理;坝罗埠的霹雳总书报社总理、中国国民党支部部长、琼州公会总理、振华学校总理、霹雳总商会总理、广东商团总理、乐林公馆总理、明德学校总理、育才学校总理、怡保学校总理、广嘉兴东家、同生荣东家、德振洋行、德宽洋行、坝罗埠华成公司;务边埠的书报社总社、琼州会馆;太平埠:书报社总社、琼州会馆;槟城埠的益智书报社总理、区六姑、阅书报社陈新政、璧如女学校总理梁德权、兢兢书局徐洋溢、阅书报社转陈元机;关丹埠的中华商务总会总理,麻坡中华商务总会总理、书报社总理;马六甲的中华商会总理、阅书报社总理、琼州种植公所总理、巨昌隆郭镜澄、熙春酒店龙哲华;吉冷丹的中华商务总会总理、同仁书报社总理、吉冷丹美利符宏昌、日里华宗书报社总理。苏门答腊总编辑代登报、中华商务总会总理。槟城光华日报总编辑代登报;泗水埠的中华商务总会总理;暹罗埠的中华商务总会总理、暹罗琼州会馆总理、仰光中华商务总会总理、霹雳布先阅书报社总理,金宝强亚学校总理、日里敦本学校总理、槟城益华学校总理、槟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值理、坝罗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值理、以及新加坡普济药材何心田、罗奇生号邱雁宾、薛永元号薛中华、芙蓉埠维商陈序机、柔佛埠庆元号韩碧山、日里仙打埠中华学校总理张元亮。

从致书地点可以看出,师从讲武堂的华侨青年学生来自南洋各国城市和地区,皆致书各地侨团、侨社、侨报、侨商,反映了当年华侨在南洋的分布状态和经营范围。更反映了旅居海外的华人漂泊异乡,通过这些侨团、侨社、侨校和侨报,一方面彼此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另一方面通过社团保持着与祖国的联系,虽然侨居海外,当祖国需要时,依然不遗余力,履行着一个侨民对祖国的义务。

四、致南洋同胞书的价值及作用

致南洋同胞书既朴实真挚,又大气磅礴,蕴含的历史内容丰富,社会信息量大,既纵览民国初期的中国革命史,云南护国护法史,又引经据典,以史感召,呼吁南洋父老乡亲慨助饷需,支持国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事业,彰显侨商之光。对于强化当代年青人复兴中华的担当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彰显了华侨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有精忠报国的典范,有爱国主义的传统,尤其中国近代百年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苦难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抵御外辱的英雄史,尤其是自清末以来,华侨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支持与贡献,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华侨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支持者,无论是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还是抗日战争,都积极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包括装备、粮饷、活动经费等等,甚至出人出力。捐资人既有像陈嘉庚这样的爱国资本家,也有很多一般的社团商人和贫苦百姓。并且捐款大部分是属于义捐,孙中山先生和董必武先生都先后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孙中山先生说这些华侨“不图丝粟之利,不慕尺寸之位”,“一团热诚,只为救国”。云南省档案馆馆藏的这封云南陆军讲武堂侨生致南洋华侨同胞书的内容,就反映了这种爱国意志和奉献精神。这一群年仅二十岁左右的年青华侨学生,虽身在学校,却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呼吁侨居地人民“互相勉励,慨助饷需”,“应尽助饷之责”,希望中华民族“永远挺峙于地球,侨商争辉于世界”。积极践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怀。

(二)突显了云南在民国时期的地位与作用

告南洋华侨同胞书叙述了华侨青年师从武校的敬仰之心,称赞云南讲武堂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官均系武校泰斗,教法美备,对学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将来毕业当必小有成就,籍可为国宣力”,并盛赞昆明气候和煦,风物文明,属于宜居城市。尤其是在向南洋侨胞讲述捐资云南,助力护法运动的重要性、必要性时,充分强调了当时云南的地位、作用,以及捐资的意义。文中提到“且目下民国骨干全在西南,西南骨干滇居其半,为滇即为西南,为西南即为全国,非有二道也。”字字掷地有声,可见,当时云南虽处边陲,却聚集了各类人才于全国之首,如此高的评价,不仅是青年华侨学生的思想,更是全国对云南的共识。云南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第一,印证了这一评价。中国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滇越铁路,给云南带来了先进的民主思想,护国首义锻造了一大批军中将领和革命勇士,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昆明石龙坝水力发电站,开创了中国民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自建自管自用的成功范例和水利发电的先河,造就了我国第一支水电工人队伍。云南的影响地位之所以如此之高,这与云南陆军讲武堂积极培育大量军中英才分不开,与蔡锷、唐继尧率军护国首义功绩,打出一批猛将能人分不开,与云南人民的忠勇诚朴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分不开。而讲武堂华侨学生在全国掀起护法运动之际,即时书写了的告南洋同胞书,再次体现了云南影响的英才之举,“为滇即为西南,为西南即为全国”的赞誉,云南当之无愧!

(三)丰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的素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从学习历史入手,特别是要学习近代史和现代史,使人们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而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同时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同国际主义教育相结合,才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讲武堂华侨学生致南洋同胞书,具备了这样的内涵要求,是一份很好的学习素材、教育素材。它集中反映了华侨青年学子在祖国危难之际,动员海外华侨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爱国行动,让后人深切感受到历史的脉搏,体悟年轻人和海外华侨对祖国的担当。对当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作用。同时,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功绩是云南精神的一种象征,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重要品牌,讲武堂华侨学生致南洋同胞书的挖掘与弘扬,对于丰富讲武堂的历史内涵,理解云南精神,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南洋同胞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两岸同胞福建漳浦欢度“三月三”
题蓝花楹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理想职业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