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智能服务平台的探索研究

2020-06-07 01:00赵丹刘媛媛王依柔马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35期
关键词:平安校园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赵丹 刘媛媛 王依柔 马寅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个服务业的融合,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已逐渐淡出舞台,借助QQ、微信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全新的家园沟通模式,能够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的家园沟通。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不断深入,智能服务平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利用智能平台技术发展完善幼儿培养模式,改革教育方法,构建包括智能平台上家园合作的新型教育体系。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智能平台的开发与研究接踵而至,它正在悄然引发一场“教育革命”,给幼儿教育带来了机遇。

该课题针对目前学前儿童教育问题多、成本高的现象,结合“互联网+”进行线上解答父母在教育上出现的问题,让家长和老师共同讨论关于教育孩子问题,同时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探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总结经验,形成系统、科学的育儿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平安校园;有声绘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5-0041-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针对传统幼儿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这一现实问题,例如孩子在幼儿园内安全问题以及安全接送问题,通过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录入经常接送幼儿上下学的家庭成员的面部资料,严加管理幼儿接送情况,将幼儿园门口摄像头与App相连,让家长能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接送情况,保障幼儿的安全接送。

当今社会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该教育智能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关于家风、爱国等儿童有声绘本,通过阅读家风绘本和爱国绘本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该款App能够自制幼儿成长绘本,让幼儿在生活中也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幼儿在传承爱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1研究背景

本课题是关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智能服务平台方向的研究,主要从家校互动、平安校园、趣味学习这三个方面入手,以下为这三个方面的具体介绍。

1)家校互动:实现老师、家长、幼儿三方交流的平台, 通过信息App平台帮助老师、家长、幼儿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这是实现家园联系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增进教师与家长的亲密沟通,加强家庭之间的线下线上交流;同时是家长们获取孩子在校信息的实时手段,是获得家庭教育帮助与培训的有效渠道。

2)平安校园:存储学生进出校门考勤前后90秒视频,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App来管理和查看校门口实时视频画面或者查看孩子10天内出入校门的视频片段。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家长在接送幼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大大减少或者杜绝幼儿上下学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3)趣味学习:通过有声绘本的参与,使得幼儿的成长轨迹更加清楚化与生活化,而且在幼儿和家人共同完成有声绘本的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实际参与有声绘本的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与人合作的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2功能介绍

1)家园互动: 实现教师、家长、幼儿三方的沟通平台,通过信息应用平台帮助教师、家长、幼儿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也是实现家庭之间交流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量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是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亲密沟通、加强家庭之间线下和线上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家长获取幼儿在学校生活的信息的实时途径。

2)安全校园: 在放学前和放学后保存90秒的视频录像,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手机客户端App)管理和观看校门的实时录像,还可以观看孩子们在10天内进出幼儿园的录像片段。 使用实时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家长在接送孩子们的过程中的安全,大大减少或消除孩子们上学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3)趣味学习:在App上投放家风、爱国等主题的儿童有声绘本,有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增强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了幼儿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小培养人才。同时,父母与幼儿一起完成有声绘本加强了亲子间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阅读有声绘本的过程中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与人合作的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

3研究过程

近年来,社会上虐童事件层出不穷、家长和学校关系日益紧张以及不法分子冒充家长接孩子的情况多次出现,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利用“互联网+”开发线上App,打造一个具有安全校园、家园互动、趣味学习这三大功能的教育领域智能服务平台。

我们选择了西安市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六所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下是我们研究的过程。

1)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观察法、调查法以及访谈法。

2)过程分析: 以下是在六所幼儿园进行调查的基本情况。

A园:该园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某小区内,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共有15个班级。该园在校门口、走廊等公共区域安装了监控,但是监控不对家长开放,通过家长的反馈意见,个别家长认为应该在教室里装置监控,实时了解幼儿在园内情况。在幼儿园接送问题上,该幼儿园使用纸质接送卡,早上把幼儿送进教室,下午放学时,家长凭借接送卡到班级门口接走幼儿。在家园联系方面该园主要是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来建立联系,教师每天都会记录幼儿成长动态,记录成长手册,学期末将手册发给家长,在节假日时该园会组织家长开展半日开放活动,促进家园联系。

B园:该园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区,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园内共有12个班级,每個教室都有监控,家长能够在园内大厅实时观看幼儿在园情况,但是观看时间仅在早上送完幼儿半个小时之内。在接送上,家长早上送到门口,由教师统一带入班级,下午放学后,家长在幼儿园门口持纸质接送卡等待,教师逐个确认接送卡后,将幼儿交给家长,家长如果没有及时来接,幼儿会被送回教室等待。该园的家园互动是通过微信群和园内组织的半日开放活动,根据与教师的访谈内容可以得出,家长与教师在育儿问题上交流沟通较少,通过对家长发放调查的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希望园内可以提供实时视频,更加方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动态 。

C园:该园位于西安市阎良区内,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是区内省级示范园,共有12个班级。该园在楼道、走廊、校门口、楼梯、操场等公共区域设有监控,该监控显示屏在保卫室公开显示,但是教室内没有安装监控。在幼儿接送方面,该园目前采用纸质接送卡,每天早上由家长将幼儿送至教室门口,下午放学时,到教室门口排队接走幼儿,后期采集了人脸信息,将对接送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接送幼儿。该园借助ppt记录幼儿成长档案,并且在qq群分享幼儿当日活动,在微信群或家委会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园里还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实时推送园内动态。为了加强家园互动,该园还会根据季节不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在趣味学习方面,该园组织“图书漂流活动”,幼儿利用借读卡互相借阅绘本分享阅读心得。

D园:该园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是一所公办幼儿园,是西安市省级示范园,共有12个班级。在每个教室内部及走廊和公共活动区域均安装有监控,但家长无法观看到监控内容。在幼儿接送上,早上家长带着纸质接送卡将幼儿送到幼儿园操场进行活动,下午凭借接送卡在教室门口接孩子,如遇到无法接送幼儿情况,家长及时和老师沟通,说明情况,教师核实信息后,将幼儿交给代接家长。该园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不定期更新园内动态,成立家委会,家长遇见问题可以通过家委会向园内反应。

E园:该园位于西安市高新区,是一所校企合办园,共14个班级,全园安装有监控,家长可以观看监控内容仅为楼道和公共区域。该园采集了幼儿信息采取智能打卡,幼儿通过机器人面部扫描打卡签到,但园内并未采集家长信息,在接送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家园互动方面,该园在班级内设有公共电话,方便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

F园: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是一所公办的乡镇幼儿园,共12个班级,全园并未安装监控,家长无法实时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况,只能通过微信群老师分享的幼儿动态了解幼儿在园里的情况。该园在幼儿接送问题上,没有接送卡,每天早上家长将幼儿送到教室门口,下午放学时,由家长在教室门口接走。该园所家园沟通交流也是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的。

通过实际调查,综合六所幼儿园的各方面信息来看,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均在园内安装了监控,只有极个别乡镇幼儿未安装监控。从大多数家长的角度出发,家长希望园内安装监控,能够实时了解到幼儿在园内的基本情况,从教师角度出发,大多数老师则认为处于监控下的工作环境是比较压抑的。在家园联系方面这六所幼儿园均借助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与老师进行沟通,在群内的互动内容基本以老师发送通知和家长日常打卡为主,很少有家长就育儿方面的困难与心得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对于幼儿的接送情况,大多数幼儿园采用纸质版接送卡,这种纸质接送卡对于家长来说,会经常出现丢失及忘带的情况,有许多的不便之处,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4总结思考

本研究立足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打造一个教育领域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平台,结合家校互动、平安校园以及趣味学习三大主要功能进行了探索。就目前的进度和成果来看,调查样本取值过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其主要涉及的主要功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就平安校园来说,使用该款App,不仅保障了幼儿的安全接送问题,也方便了家长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情况。同时在App线上交流,可以实现园里与家长、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了良性的家园互动联系。推出的趣味学习功能,一方面借助有声绘本,降低了家长购买纸质绘本的成本。另一方面,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幼儿成长轨迹绘本,记录下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效地加强了亲子关系,丰富了亲子间的教育和相处模式。但目前App的模型还未进行初步搭建,App的开发和推广,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我们将不断努力,丰富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吕玉红.家园共育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2):109-111.

[2] 王静.绘本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分析[J].艺术科技,2016,29(4):390,395.

[3] 娄艳霞.家园共育在幼儿园领域活动中的渗透与融合[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18.

[4] 张琴.基于阅读的幼儿园绘本資源开发探研[J].成才之路,2018(16):73.

[5] 张亚楠.基于html5及android平台的幼儿接送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4):99-100.

[6] 范少君.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际操作与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3):32-33.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平安校园互联网+教育互联网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平安高职院校建设措施的探讨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