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在文言课堂中绽放
——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2020-06-08 04:57施黎明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组词文言文思维

□施黎明

【文本解读】

《文言文二则》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课有两则文言文《囊萤夜读》《铁杵成针》,讲的都是古代名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对于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理解难度并不大。单元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两则文言文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好材料。

仔细阅读课后习题,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题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获得语感;第二题、第三题旨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还有很多。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提供了其他四个有关古人学习的成语。教师可以找出相应的文言文作为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巩固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感受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并从中得到启示。

根据单元语文要素、故事内容及课后习题要求,笔者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引导学生在空白处展开想象、补充画面,在疑问处大胆质疑、探究,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训练,使学生充分感受故事中人物刻苦学习的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单的反馈,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2.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方式,运用组词、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联系旧知等方法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通过补白、质疑等方式,进行想象、推理、分析,充分感受车胤、李白刻苦学习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一:预习反馈,以学定教——读

1.展示学生的预习单。

2.针对预习单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针对学生觉得难读的句子,指导读好停顿。

预设:

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②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3)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指导后,让学生再次书写。

(4)指导朗读两则文言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可以通过预习单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和难点,有效地找到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促学,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

教学板块二:学习方法,理解文言——解

1.交流预习成果。

学生小组内交流预习时已经理解的词语和自己的学习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进行理解。

2.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1)出示课后练习第三题,完成练习。

①读范例,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②给“贫、弃”组词,然后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语填进括号里。

教学预设:贫困、贫穷;放弃、丢弃。

(2)小组梳理出课文中不懂的字词。

预设:盛、焉、媪、问之。

(3)小组讨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刚才学习的“看注释、组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文言文呢?试着用你会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

点拨:“问之”的“之”可以联系上下文,了解到它是指老奶奶;“媪”可以联系旧知——《清平乐·村居》中学过“媪”,是指老妇;“盛”可以用找近义词或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进行理解。

(4)小组派代表说说两则文言文的大意。

(5)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诵读两则文言文。

(设计意图:理解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环节,思维应在理解中逐步提升。此环节首先引导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根据已有知识水平找到思维最近发展区;再通过课后练习第三题教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文言文,让思维再向前迈一步;接着让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字词,确定思维发展的方向,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助推,梳理出“联系上下文、联系旧知、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对两则文言文的理解,把思维转化为语言;最后通过诵读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让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来回转化。)

教学板块三:想象补白,感悟品质——悟

1.想象补白。

(1)想一想,写一写。

车胤“家贫不常得油”,但是又酷爱读书,他是怎样想到用练囊来装萤火虫照明读书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请把你想到的补充在横线上。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胤见 ,心想:________________。于是,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想一想,说一说。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此环节设计了两次想象补充,一次安排了写,一次安排了说,给学生提供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机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文言文是一种思维含量较高的表达方式。由于课堂上有文言环境,学生写下或说出的语言中或多或少夹杂着文言,思维也得以尽情驰骋。)

2.引导质疑。

(1)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再仔细读读这两篇文言文,有没有让你感到疑惑的地方?

《囊萤夜读》:①车胤每天要捉几十只萤火虫来照明,不是要浪费很多时间吗?②车胤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可是他家里怎么会有多余的绢做袋子?③萤火虫的光真的能照见书上的字吗?……

《铁杵成针》:①一根铁棒磨成针要多长时间?②“老媪磨铁杵作针”这件事是真的吗?③少年李白为什么对一件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此感动?……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们四年级学生都能发现这么多疑点,难道千年来人们就没有怀疑过这两则故事的真实性、科学性吗?这两个小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这么久,还被编者编进了课本?

点拨:学习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弘扬刻苦学习的美德;学习语言精练的文言文……

3.诵读两则文言文,尝试背诵《囊萤夜读》。

(设计意图: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得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此教学设计创设了思辨环境,学生的思维在思辨中大幅度跳跃。学生享受了思维力的冲击,体验了思考的乐趣。)

教学板块四:运用方法,迁移阅读——练

1.总结方法。

(1)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板书。

2.迁移阅读。

(1)出示文言文《凿壁偷光》,学生自主阅读。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③引其光,以书映④光而读之。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③[穿壁]在墙上打洞。④[映]照耀。

指名说说“凿壁偷光”故事的大意。

(2)出示其他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悬梁刺股、韦编三绝、程门立雪、手不释卷),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概括,是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的一个过程。本环节先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再出示一篇相同主题的文言文,让学生把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新的阅读情境中,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理解到运用,从课内到课外,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言文教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很好的载体。在《文言文二则》的教学设计中,思维训练贯穿始终,思维之花尽情绽放。

猜你喜欢
组词文言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怎样正确组词
会背与会默写
我会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