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0-06-08 07:54艾欣王川予陈秀华范小晶刘媛贾静怡杜俊王薇周新平戴维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胃壁胃部造影剂

艾欣 ,王川予,陈秀华,范小晶,刘媛,贾静怡,杜俊,王薇,周新平,戴维德

(北京医院,a 超声科,b 病理科,c 消化科,d 普外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

胃部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胃部肿瘤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第一位[1],多发生于50 岁以上中老年人,疾病的及时发现、早期诊疗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目前胃部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胃镜检查,患者存在拒绝接受检查、检查过程中不能配合以及禁忌证较多的问题。而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则能在清晰显示胃壁结构及胃部周边情况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患者依从性。为了探讨其在胃部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分析我院106 例患者胃窗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探讨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3 月至2019 年1 月在北京医院经病理证实的患者106 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44 例;年龄范围42~67 岁,年龄(50.6 ±3.2)岁。排除存在不能进食、急性胃扩张、急性胃出血、上消化道梗阻及穿孔等情况的患者。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和造影剂 诊断仪器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0 MHz。造影剂采用胃窗声学造影剂(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3 检查方法

1.3.1 患者准备 检查前2 日禁油腻饮食,检查前1 天进食少渣、半流质、流质饮食,晚餐后至检查当日早上禁食、禁水12 h。

1.3.2 造影剂准备 首先水溶解造影剂调制成混悬液,再加入温水至600 mL,边加入边搅拌,直至造影剂呈现均质糊状混悬液状态。搅拌均匀后,嘱患者一次口服,服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一般情况及食欲适当增加或减少。

1.3.3 扫查方法 先常规扫查腹腔实质脏器,并对胃部进行扫查。再取坐位,服用造影剂同时进行扫查,观察造影剂通过贲门的情况。后续扫查过程中,患者主要采取坐位、仰卧位和右侧卧位,分别于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扫查胃底部,贲门,胃体部及胃窦部。发现病灶后可调整至合适的观察切面并局部放大图像,记录其部位、形态、大小、胃壁厚度及是否造成消化道梗阻等,并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探查肿块内部血流。同时还需观察病灶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探查胃周、腹腔其他部位及腹膜后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腹腔是否有积液等。

1.3.4 图像分析 整理和回顾实时存储的图像信息,分析超声造影图像特点。检查诊断标准参考《口服胃肠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影表现

2.1.1 胃肿瘤 (1)胃癌: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诊断胃癌49 例,表现为造影剂充盈后,病灶区无法观察到正常的胃壁结构,胃黏膜增厚,皱襞消失,形态僵硬,可见多峰突起,胃腔变小(图1);病灶沿胃壁各层浸润,部分可至胃壁全层;较大的胃癌病灶内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图2)。(2)胃间质瘤:共诊断胃间质瘤2 例,瘤体为均单发,边界清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完整的胃黏膜回声(图3)。病灶内可探及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图1 胃窗超声造影的造影剂均匀填充于胃腔内,胃体部病灶处黏膜不规则增厚,最厚处11.6 mm

图2 胃窗超声造影显示胃癌灶内可探及的低阻动脉血流

图3 胃窗超声造影显示单发胃间质瘤,瘤体呈低回声,胃黏膜回声完整

2.1.2 炎症与良性溃疡性疾病 (1)慢性胃炎:诊断慢性胃炎9 例,主要从黏膜结构、胃壁厚度的变化进行诊断。浅表性胃炎5 例,胃壁厚度正常,黏膜层粗糙,回声增强,可见连续性中断;萎缩性胃炎2 例,胃壁厚度正常,各层结构界限欠清晰,黏膜层回声粗细不均,可见连续性中断;肥厚性2 例,胃壁局限性增厚,以黏膜层为著,胃壁五层结构清晰。(2)胃溃疡:诊断胃溃疡15 例。病灶好发于胃窦部及胃小弯,胃腔充盈后,可见局部胃黏膜增厚,形似“火山口”,伴有黏膜凹陷。凹陷处的黏膜底部光滑,形态规整,边缘隆起。病变直径一般不超过2.5 cm,本组检测病变直径0.6~2.1 cm。

2.1.3 胃壁运动与胃排空 本检查可实时、多角度观察胃壁运动和造影剂排空情况,其中33 例恶性疾病和15 例良性疾病中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胃壁运动缓慢和排空延迟。

2.1.4 其他胃部良性疾病 其他占位性病变如胃息肉等,可见由于其占位效应造成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及肿物边缘及内部回声,根据病变单/多发、直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和血流信号加以鉴别。

2.2 胃窗超声造影与电子胃镜诊断的符合率比较对于胃癌诊断,胃窗超声造影与电子胃镜的一致性以及胃窗超声造影的准确性:胃窗超声造影与胃镜诊断的一致性检验κ=0.742,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准确率92.4%,κ=0.793;灵敏度84.9%,特异度94.3%,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86.2%。见表1。

2.3 良、恶性胃部疾病胃壁厚度比较 良性疾病患者胃壁厚度为(8.96 ±2.43)mm,恶性疾病者胃壁厚度为(15.07 ±3.78)mm,恶性疾病患者胃壁较良性疾病患者胃壁增厚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3,P <0.05)。

表1 胃窗超声造影与电子胃镜诊断的对比分析

3 讨论

胃部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胃癌在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一位[1]。胃部良性疾病和胃癌的早期检出和及时治疗,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临床上需要简单、准确而高效的筛查方法。胃镜检查被临床认为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首选方法,胃镜检查可以于胃腔内直接观察病变,而且能在直视下钳取活检,获得病理结果,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3]。但胃镜检查仍存在一些弊端:作为一项侵入性检查,存在损伤胃黏膜和感染的风险;在患者麻醉状态下操作的无痛胃镜,存在与麻醉相关的禁忌证,对于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麻醉风险也会增加;在非麻醉状态下的检查,存在误吸、窒息等风险,检查过程中产生的不适感也使患者不能良好配合,甚至中断检查。基于以上原因,一部分患者不愿做胃镜检查。而胃部疾病的症状常为慢性反复发作,胃癌的起病也较为隐匿,许多患者选择自行服药缓解症状,不愿到医院进一步行胃镜检查。

随着高分辨率超声诊断仪器性能的不断优化,超声诊断为胃部病变的检出增添了新的手段。但由于消化道内气体及内容物等因素的干扰,普通二维超声在胃部疾病诊断方面比较局限,消化道疾病曾被认为是超声检查的盲区[4]。而使用造影剂充盈胃腔后进行超声检查,可去除胃内气体的干扰,形成均质透声窗,有效改善了普通二维超声的局限性,使胃部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逐渐被临床重视[5]。不同于以往使用水、含气饮料充当造影剂的方法,本研究采用新型“有回声型造影剂”,能更有效地消除胃腔气体和黏液干扰,造影剂于胃腔内停留时间可延长至30~50 min,使检查者有足够时间观察和作出诊断[5]。

在超声图像上,正常胃壁显示为“高-低-高-低-高回声”的五个层次结构,经口服胃窗超声造影剂显影后,可清晰显示正常胃壁结构和受病变侵犯的胃壁结构。同时,医生可以观察造影剂进入胃腔后胃的蠕动情况,胃壁柔软度以及造影剂排空时间,这一特点或可为患者疾病状况的分析与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对于胃癌的诊断,在造影状态下定量观察胃壁连续性的中断及层次结构的破坏,可作为胃癌T 分期的重要依据[6]。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使用胃窗超声造影进行TNM 分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7]。胃窗超声造影对黏膜下病变、外生型肿瘤以及腹腔内转移的诊断亦有独到之处,能够有效弥补胃镜检查的不足[8]。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主要有研究样本偏少,以及超声造影对胃炎等良性疾病的检出率不高的问题。回顾漏诊病例的胃镜结果发现,漏诊病例多为直径<3 mm 的微小溃疡、直径<5 mm 的肿块以及范围较小的表浅、出血性胃炎。经分析,漏诊原因与超声仪器分辨率、检查者操作等因素有关。曾有文献报道的口服超声造影剂后超声对慢性胃炎的较高检出率达83.6%,但与胃镜检出率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9]。日后研究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分析胃窗超声造影在胃部疾病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并对胃部炎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诊断进行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胃窗超声造影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可以广泛开展;能够在检查胃部病灶的同时动态观察胃蠕动和排空,综合分析,提供诊治新思路;能一并扫查胃周淋巴结及其他脏器累及情况,对胃癌术前分期检查提供客观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操作。因此,如果能将胃窗超声造影作为门诊筛查和住院常规检查手段,与电子胃镜和病理检查相互补充、结合,将使胃部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多样化,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胃壁胃部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什么原因造成男人的肠胃不好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