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疼痛感受

2020-06-08 07:54马文学陈智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克氏腓骨胫骨

马文学,陈智华

(1.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西宁 810000;2.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

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及各种创伤而造成的胫腓骨骨折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效果及速度成为广大医疗人员的关注重点[1]。孟氏骨折固定器以其微创、愈合速度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采用。孟氏骨折固定器的缺点也开始被关注,如:压垫容易压伤皮肤、固定不牢、损伤软组织、患肢不能在床上平放等[2]。青海省交通医院应用了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治疗126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 年4 月至2016 年4 月青海省交通医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研究组63 例,应用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男性33 例,女性30 例;年龄范围18~70 岁,年龄(45.1 ±1.5)岁;骨折类型:16 例为粉碎型,20 例为横断型,7 例为螺旋型,20 例为斜型。骨折部位:7 例为上1/3 段,12例为中1/3 段,29 例为中下1/3 段,8 例为下段,7例为小腿多段。(2)对照组63 例,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男性34 例,女性29 例;年龄范围18~70 岁,年龄(44.8 ±1.3)岁;骨折类型:14 例为粉碎型,22 例为横断型,8 例为螺旋型,19 例为斜型。骨折部位:6 例为上1/3 段,14 例为中1/3 段,31 例为中下1/3 段,7 例为下段,5 例为小腿多段。对比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青海省交通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X 光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2)年龄18~70 岁。(3)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脏器疾病。(2)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3)合并血液循环系统疾病。(4)合并其他部位骨折。(5)身体条件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常规消毒后切开腓骨复位,以解剖型钢板或重建钢板固定;上段、中段骨折不进行内固定。应用微创钢板固定术将胫骨固定:在内踝上方行一约3 cm 的弧状切口,将胫骨内侧骨面充分暴露;应用骨膜剥离器将深筋膜下的骨膜外软组织进行分离,形成一隧道状通道;经此通道将锁定钢板或解剖型钢板插入内侧;同时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使用C 形臂X 光机检查确认对位满意之后打入螺钉[3]。

1.3.2 研究组 应用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粉碎性骨折、横断骨折,应用按挤提端等手法来整复,使用C 形臂X 光机检查确认对位满意之后,在患者的骨折端使用克氏针进行交叉固定;螺旋型、斜行骨折,使用经皮钳夹辅助整复,使用C 形臂X光机检查确认对位满意之后,保留经皮钳夹进行暂时固定[4]。自患者的内踝上方将直径为3.5 mm 左右的克氏针插入,进行髓内固定;然后将直径为3.5 mm 的克氏针从胫骨结节处向外约2 cm 的部位插入患者的胫骨内,使用C 形臂X 光机调整胫骨平台与克氏针之间保持平行;再将直径3.5 mm 的克氏针从外踝上方约5 cm 处的腓骨前端插入患者的胫骨远端,使用C 形臂X 光机调整踝关节与克氏针之间的间隙保持平行。安装孟氏骨折固定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固定器支撑杆上的螺母进行延长或加压(强度以克氏针轻微弯曲为宜),使用C 形臂X 光机确认患者的骨折端对位满意之后,撤除固定用的经皮钳夹及克氏针[5]。

麻醉完全消退之后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膝部及足趾活动;手术后第2 天给予患者骨折部位行正侧位全长X 光片检查;骨折端出现骨痂时指导患者可以开始进行负重行走,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6]。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johner-wruhs 关节功能评估标准来评估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7]。优:患者治疗后经X 光片检查提示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未出现畸形成角,旋转均<5°;患者的关节能够进行正常活动且能负重,无任何疼痛感,步态正常,未出现并发症。良:患者治疗后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旋转、畸形成角<5°,缩短>5 mm 且<10 mm;患者的关节能进行基本的正常活动,达到75%以上,但负重稍微受到限制,偶有疼痛,步态正常,且未出现并发症。中:患者治疗后经X 光片检查提示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旋转、畸形成角>10°且<20°,缩短>10 mm 且<20 mm;患者的关节能够进行超过50%的正常活动,可能伴随血管损伤及中度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差:患者治疗后经X 光片检查提示骨不连或骨折愈合延迟,旋转、畸形成角>20°,缩短>20 mm,不能负重,疼痛感明显,步态呈坡行状,合并各种不良并发症。有效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4.2 手术情况观察 对比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

1.4.3 恢复情况观察 主要包括: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骨密度。出院后的第1 个月、第3个月、第6 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确认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行走时间及骨密度[8]。

1.4.4 VAS 评分评定 观察对比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VAS 评分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表2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行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见表3。

表3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表3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变化 研究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VAS 评分变化(,分)

表4 两组胫腓骨骨折患者VAS 评分变化(,分)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14%左右,位居四肢骨折中的首位;如果不能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骨缺损、骨髓炎、骨不连、骨外露及患者的软组织发生坏死等。传统方法是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切开复位之后用钢板进行固定,该方法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延长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且该方法固定时间比较长,非常不利于患者进行相关功能恢复锻炼,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创治疗不用切开患者的骨折部位,也不用剥离患者的骨膜,不会对患者髓腔原本的微循环造成破坏,对患者骨折部位及周围血液循环产生极大限度地保护作用;安装孟氏固定器过程中所使用的两枚克氏针离患者的骨折部位较远,不会对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产生影响[9]。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长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P <0.05);研究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胫腓骨骨折患者(P <0.05)。

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固定更加稳固,在某种程度起到了内夹板的作用[10]。克氏针与固定器两者结合在内外同时进行固定,使患者的骨折部位更加稳固,能显著将患者负重行走时间及踝、膝关节的活动时间提前,避免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现象[11]。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腓骨截断是确保胫骨断端加压的重要环节,胫骨不连多伴有断端缺损、负重时对胫骨折端产生非功能代替等,踝关节上的传导应力会通过腓骨、胫腓关节传输到上胫腓关节,胫骨断端会缺少相应的应力刺激。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使用细克氏针牢靠、弹性好,可以充分发挥应力刺激,加快骨愈合。

克氏针与固定器相结合的固定方法属于非坚强固定,能有效的避免应力遮挡[12]。弹性固定能够在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使得骨折部位获得充分的生理应力,从而对成骨活性物的分泌产生刺激,提高患者的愈合速度及质量、临床疗效[13-14]。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应用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的疼痛感也更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猜你喜欢
克氏腓骨胫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