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名著阅读

2020-06-08 10:09张先义施帮达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5期
关键词:孙悟空西游记名著

张先义 施帮达

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马丁·塞利格曼说:“我要发起一场世界教育的革命。”[1]他认为人不仅要学习工作技能,还应该学习幸福的技能——如何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意义、更好的关系和更积极的成就,这与语文课程理念是相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2]促进人的精神健康成长,使人更积极、更健康、更幸福,而名著的阅读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幸福五个指标的培养都十分重要。积极心理学可以指导名著阅读,同时通过阅读名著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将两者有效融合,其效果较好。笔者以《西游记》阅读教学实践为例具体阐述,以求教方家。

一、重视感情体验,强调阅读过程

当下,语文学习既强调学习结果,又强调学习过程。但中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多地聚焦于简单的信息获取(记忆性知识)和功利性的评价,而忽视对阅读过程的调控。积极心理学认为,学习应坚持以学习过程为导向,对阅读结果的过分关注会产生阅读焦虑和忽视其他重要信息。为此,我们可以将目标转化成对阅读过程的关注与调控,如《西游记》的阅读目标可以表述为:师徒四人是怎样克服取经路上的困难;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各人有哪些表现,你更赞成谁……这既是强调阅读过程,又有助于其它语文学科素养的养成。那么怎样使阅读过程顺利进行?

首先,触发积极情感,形成阅读认同。积极情感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对名著的满足感和隔膜感,不少初中生阅读过少儿版名著或者看过相关影视作品,难免会产生一种我阅读过的心理,对名著的阅读期待可能不够强烈,特别像《西游记》这样的名著,教师应该努力寻找可以触发学生积极情感的“阅读点”,帮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情感神经”,找到最易引起读者“共鸣点”,通过这一点不断强化,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顺从”“认同”“强化”过程。笔者选择的情感点是孙悟空的“哭”(下文具体阐述),便是基于此点考虑。

其次,丰富审美体验,促成阅读投入。如果说读者的积极情感体验是阅读过程的不竭动力源,那么名著的审美体验则是阅读的持久兴奋剂。名著有太多审美的对象,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哲理,无处不在的风景描写,令人无法忘怀的细节刻画,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智,让阅读成为一种妙不可言的体会,这些都是积极心理学中可以激起读者积极投入的元素,教师必须保持敏感和拥有慧眼,不能用简化的内容概括来消解学生的阅读热情,曹文轩在《草房子》的代跋《追随永恒》中如此深情地说:“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我们大概也很难再有新的感动招数。”的确感动学生招数最好就是唤醒、激发、强化这些积极情感,而这些积极情感也吸引、诱惑着学生走向丰富的文学殿堂。

再次,深化情感体验,增进阅读理解。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3]根据弗雷里克森的拓展和建构模型证明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个体扩大注意范围,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使阅读过程进一步深化。[4]例如: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孙悟空多次“哭”的情节,在哭中体会孙悟空复杂的情感,学生的阅读重心不在过多关注故事情节,而更多地体会孙悟空内心世界的丰富。无论学生感知是孙悟空的忠诚,还是孙悟空的执着,这些主观性的阅读感受都给予学生一种发现的愉快,使学生体会到比影视作品更丰富的刺激,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层次,正如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完全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5]当然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学生通过积极情感体验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逐渐深刻,这时候,根据积极心理学可以增加学习资料,再通过区分和类比进一步引起学生的阅读注意,在对比中扩大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如将孙悟空的“哭”与唐僧的“哭”进行对比,体会两者哭的不同情感因素,比较后再引导学生对两个人物进行认知与评价,其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关注人格特质,提升阅读“质”“量”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差异较大,有阅读兴趣的差异,又有阅读水平的差异,同一作品,学生阅读的关注点也会发生变化。每个学生的阅读方式与智力特征是不一样的,这的确造成了“整本書阅读的公平性问题”[6],但是同时又为学生个人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可能,每位同学可以在名著阅读中展现自己,如果老师引入积极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完善自己的个人优势,而人格特质的发挥又可以推动阅读质量的提升。

首先,发挥个人优势,体验阅读成就。个人优势始于心理学对人类的缺陷和心理疾病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认为对个人优势的识别和分类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人优势,对于学生自我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VIA测试(青少年优势量表测试),了解自己的突出优势,再通过阅读调查基本了解学生名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风格,特别应掌握学生阅读心理的困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个人优势,布置个性化任务,并努力应用积极性评价,努力让每位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比如:善于绘画的同学,请学生为孙悟空绘一幅图像,或者为某一个感兴趣的故事配一个插图,善于朗读者请学生读一段精彩片段。教师努力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的平台,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优势,传播学生们的阅读成果,笔者喜欢用各种招标会的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名著阅读成果的汇报,每次名著阅读完笔者都进行一次名著命题“招标会”,让学生自主命题,经学生和教研组评选,为优秀命题者颁发奖状,也可将选定的测试题直接用在校考试卷上并注明命题者的姓名,这几乎成为每位学生最梦想得到的一项荣誉,既改变了教师那种被动的测试,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广泛参与中收获更多,体验到参与的快乐。而且无论是什么名著,它都有丰厚的文化韵味,可以满足不同的读者诸多需求,我国的古典小说历来都有“文备众体”的特点,小说中穿插各种诗词、散文、唱曲等文学形式,从多个方面满足各类学生需求,班级个性幽默的同学发挥性格特征,从《西游记》中集锦了近百条幽默的歇后语,并对《西游记》幽默的语言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当然这未必是教师设定的阅读目标,但教师不能简易否定,让学生读起来,按照自己的个人优势读起来。

其次,培养积极品质,拓展阅读视野。有的学生博览群书但是钻研不够,有的善于精读但是阅读速度不能达标,有慢热型的学生也有些速热型的学生,因此要根据积极心理学知识培养“坚韧”与“专念”积极品质。根据初中生阅读心理相对不稳定、不成熟的特点,积极心理学的“坚韧”意识的训练特别重要,依照“理论情绪疗法”的学习ABC模型,帮助学生学习“实时的坚韧”[7],同时结合马丁·塞利格曼先生常用的日记记录法,笔者要求同学坚持记录阅读过程中最愉快的体验,注重感受自己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全心投入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在阅读名著时能够体会到这种阅读状态时,教师一定要减少学习干扰,因此笔者在安排名著阅读中多集中在节假日,每周一节阅读课也要保持阅读的连贯性,尽量让学生沉浸于阅读中,而不是被教师安排的计划所牵制,让学生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读书。当然这样的“教授积极”过于简单,我们还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上的“嵌入教授”来培养学生的韧性,名著本身即是最好的嵌入样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平凡的世界》《西游记》这些名著中的主人公都是最好的韧性典范,学生在梳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中,一定会被唐僧的坚定执着和孙悟空的不懈努力所感动,教师只需要提醒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如我们指导学生关注孙悟空面对困难时的“笑”,从中学习百折不挠的习性和乐观自信的处事态度,我们要有意引导学生精读这样的内容,西游记《三调芭蕉扇》是教材中明确要求精读的部分,师傅四人面临多重困难,笔者有意让学生细品这一部分,八戒面对火焰山说:“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悟空面对罗刹女几次作揖、多次赔笑,与牛魔王屡次交战,学生在精读中自然明白面对困难,坚韧不拔,能屈能伸,才能越过“火焰山”取得真经的道理。我们应该通过坚韧和毅力的磨练,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坚持读书,坚持读整本书,坚持读有点难度的整本书,从而让他们多读书,不断扩展他们的阅读量。

再次,养成“专念”习惯,提高精读能力。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关于成就提到了缓慢的益处,他将自己与另一位心理学家进行性格特质比较后,悟出这样的道理:心智速度是有代价的。我发现自己在本该放慢速度时却走了捷径,并忽略了细节。我发现自己在本该细读每一個字时却只是粗读与快速扫描[8]。他通过缓慢训练和毅力测试帮助人们获得自律和持久的执行力。笔者受此启发,在阅读的精读训练过程中引进上述策略,并积极培养学生的“专念”品质。“专念”是一种善于发现新奇事物的心理状态,具有专念的学生能够勇于创造新的类别,以更开放的态度接受事物的发展变化,欢迎和接受新的信息,并以能够多重视角去看待和解释事物。认知能力还有局限的七八年级的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认识往往比较固定,理解上可能也比较片面,而名著信息量大、内涵丰富,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看法也不同,我们积极引入专念的训练,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细节出发对人物重新分类,对新信息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努力发现原先遮蔽了的内容,激发学生发现和认识新事物的能力,从不同角度思考认识人物,建立多样的阅读图式。名著本身恰恰又是可以借用的资源,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诸多学生可能对他认识上有偏见,但是“荆棘岭悟能努力”“猪八戒助力驱败魔王”“柿子街悟能出力”这些情节,学生不难发现猪八戒具有“勤劳”“热情”的特点,同时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性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原先信息的束缚逐渐接受新的信息。这样的专念训练,可以让学生多次阅读同一本书,在精读中含华咀英。

三、建构积极关系,共建阅读生态

学生阅读名著既是个人化的活动,又是多方参与的互动活动,但当以课程形式在班级集体开展时,就不同于学生课后的自主阅读,教师和其他同学即便在自主阅读课上一言不发,但是这样的“场”依然会起作用,这样的氛围仍然会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个人静态化阅读和多方动态阅读的结合,无论是蔡伟老师建设的阅读生态圈,还是吴欣歆老师建设的阅读工作坊,在本质都是和谐共生的阅读关系的建立,而积极心理学有助于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巩固。

首先,建构师生关系,创生和谐阅读。师生共阅读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必须努力建设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阅读环境,即尊重和保护每个学生的阅读体会,笔者曾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作“盲人摸象”的游戏,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盲人,我们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可能是美丽而错误的,又可能是真实而残缺的,所以我们不能嘲笑他人,我们要努力完成一本“名著大象”的还原。师生共阅读不仅是教学上的示范,更是师生关系中的纽带,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策略,这是平等合作开放的阅读关系的前提,曹勇军老师和余党绪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笔者要强调的是师生共读包含着教师向学生学习的含义,这是对学生发挥个性优势的肯定,又是构建师生积极关系的必然选择。刘慈欣的《三体》倍受学生喜爱,而笔者缺乏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和方法,笔者便在学生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了《三体》的阅读,这一过程不仅带动其他同学读科幻作品的热情,也用实际行动建立了教学和谐共生的阅读关系,同样在学生阅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引导学生读一些历史学术性著作,其共读、陪读是很好的心理鼓励。

其次,建构同伴关系,促进生生共读。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需要同理心即感知他人状态的情绪,积极心理学大量的实验训练可以为理解他人提供帮助[9],而这一过程又完全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展开,阅读名著本身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同理心,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会推动学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积极品质中的相互学习也会彼此影响,仍以《西游记》为例,笔者要求同学以孙悟空和猪八戒两人关系为线索梳理两者逐渐走向亲密合作的过程,学生慢慢地读出两人成为好朋友的历程,同学有这样的发现:悟空在三调芭蕉扇之后,戏弄八戒的地方少了,喊八戒“呆子”的次数少了,而且懂得让八戒去“立功,显本领”。通过这样的阅读指导建立了同学之间的积极关系,训练学生读懂他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情,看待别人的优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学会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支持他人的目标,而当这些认识逐渐加深时,小组间的阅读讨论才能真正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才能流畅进行,才能开展真正的读书会。吴欣歆老师认为:“读书会是一个人际交往中学,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被触动被激发,在表达聆听中超越表层交流,实现深层合作,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才能得以发挥。”[10]很明显这样的阅读效果要以积极的同伴关系为前提条件的。

再次,建構共生关系,产生“人”“文”共鸣。名著阅读的关键点是如何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然后慢慢“立”起来,最后学生“聊”起来,这样的深度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心理的交互作用模式的代表人物是Rumelhart和Stanovich,两人都强调读者和文本的交往过程。就名著而言,笔者认为将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是建立两者互动关系的有效方式,84版《西游记》电视剧虽是经典之作,但是人物心理刻画少,孙悟空流泪的情节少,学生通过原著阅读提出问题与影视中的人物对话,如:孙悟空应该在哪些情节处流泪,他的哭应该怎样表演,这些活动其实就是与人物对话的过程;或者从影视文学改编处找到矛盾点,《西游记》的原著是猪八戒挑担,而电视中将其改为沙僧挑担,这样的改编合理吗?不妨让学生从猪八戒或沙僧的角度来阐述理由。当人物逐渐活起来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设置情境,让人物进入学生的内心,比如“每个人都有委屈的时候,如果你受了委屈,想想孙悟空会如何劝说你”,教师要善于将文学名著生活化、情境化,让文学人物随学生一起成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常常会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也可能会形成到对自己的再认识,产生阅读心理学上所谓的“共鸣”,只不过要将其转为语文学习的方式,如《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往往折射出我们自己性格的多个侧面,不妨让学生为这几个人物写写传记,在阅读理解欣赏中发现自我。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对自己的积极品质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慢慢模仿他人的积极品质,从而实现了文学作品中的“他(她)”和现实生活的“我”的共生发展。

积极心理学家努力为积极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其中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在名著阅读中“教授积极”“嵌入积极”应该是一种好的途径,而阅读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更加高效,这两者的巧妙结合可以为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7][8](美)马丁·塞利格曼.持续的幸福[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76-103.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美)弗雷里克森.情绪心理学(第二版)[M]..周仁来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234.

[5](美)莫提默·丁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0.

[6]蔡伟.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困境及其突破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

[9]刘永苗.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

[10]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50.

猜你喜欢
孙悟空西游记名著
国外名刊名著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西游记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雷伊大战孙悟空
酱爆西游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