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线上体育课程设计要点解析

2020-06-08 15:47尹志华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抗疫资源

尹志华

自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巨大,其中在教育方面,严重地扰乱了各级各类学校正常的开学和上课时间。

基于此,教育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署,于2020年2月12日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提出要“强化居家学习指导……要针对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科特点,认真研究明确适合线上学习的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学”期间线上教学的指导精神,全国各地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智,开发并提供了众多的线上体育学习资源。这些线上体育学习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久坐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课程育人的角度来审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一、抗疫期间的线上体育学习资源

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国各地开发的线上体育学习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第1类是由国内一些有实力的研究团队或者个人在微信平台上发布的各类居家锻炼视频和相应的锻炼注意事项,还有少数微信平台发布的是一些国外“原汁原味”的体育运动视频,而实际上其中部分学习资源出现的时间更早,体现了学校体育工作者敏锐的专业意识和强烈的责任心,是一种主动性的工作;第2类是全国各省市教育教研部门开发的较为系统性的用于替代未开学时指导学生运动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资源,这类资源出现的时间较晚,主要出发点是为了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安排,是一种带有被动性的工作。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就组织各区教研室,采取包干的方式,一个区承担某个具体的运动项目,开发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视频,在多个学习平台定时播出;江苏省南通市也开发了相应的视频和指导方案,并在“慧学南通”和“江苏有线”定时播出,这类案例不胜枚举。也就是说,前者主要是指导正常放假期间为了抗疫而开展的居家体育锻炼,后者主要是为了指导正常假期已结束但尚未返校期间学生的体育学习。

之所以将抗疫期间出现的这些称之为体育学习资源,而没有称之为体育课程,是因为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体育学习资源,就是指那些学生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既有可能是专门为达成特定体育学习目的而设计出来的资源,也有可能是现实中本来就存在的可以被利用的资源[1];而体育课程则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系统体系[2]。由此可知,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离不开学习资源,但更强调课程所具备的育人价值和系统性。根据二者的定义,可以推知前一类学习资源基本不具备课程的要素,而后一类可能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形态,但并不完整。因此,从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的角度提出这些学习资源转型升级为体育课程的路径非常重要。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并不是要否定全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抗疫期间为引导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相反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和致敬。笔者在此只是从课程建设规范性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这是因为借助本次抗疫机会,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教育方式,尤其是推动了线上课程的建设,今后包括体育在内的线上课程建设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二、线上体育学习资源未能成为课程的原因

1.目标的指向略显窄化

抗疫期间开发的各类体育学习资源,因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所以其主要目标是为了引导全国中小学生在居家期间活动起来,减少久坐行为,增加体育活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心理调节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学习资源,学生可能将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游戏等各类娱乐活动。由此可知,这些体育学习资源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更多是为了促进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即尽可能地让参与者动起来,这一目标指向符合当前抗疫的实际需求。但是,与体育课程的目标指向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主要方面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相比,显然在目标方面比较窄化。从课程的角度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是为了“健身育人”,抗疫期间开发的体育学习资源具备一定的育人功能,但内涵仍然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从课程目标角度增强资源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2.内容偏向单一

准确地说,一部分抗疫期间开发的体育学习资源只能被称为居家锻炼方案,而另外一些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的体育学习方案系统性虽然更强,但在内容上仍然比较单一。当然,内容层面的单一性并非开发者们有意而为之,表面上看这与线上体育学习本身的特质有关,但实际上凸显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对内容的理解存在偏差,即将体育学习内容理解为具体的操作性动作。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如前所述的“目标窄化问题”。众所周知,“目标引领内容”是当前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之一,而目标窄化必然会导致内容单一。况且,一些体育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指向,仍然是从“我能提供什么内容”的角度出发,实际上学生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内容则较少被考虑,这便加剧了内容层面的问题。

二是开发者不具备内容凝练的能力,在以往的观念中,一节40min或45min的体育课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承载足够的内容,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视频只能是某几个动作或者是一套动作,抑或是体能练习。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凝练和统整课程内容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有限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学习内容是线上体育课程的难点问题。

3.方法较为机械

纵观抗疫期间开发的体育学习资源,虽然均在视频中有教师的教,但在方法上主要遵循的是传授式教学,即先由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然后引导学生跟着学习和练习;有一些視频中设计了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教学方法,即在要求学生学练时与家人一起共同完成,这种带有一定“契约精神”的方法确实能够减少学生“偷懒”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带动家长参与进来,改善居家期间的亲子关系。但从本质上讲,这些教学方法仍然没有摆脱以往接受式教学的范畴,即学生缺少学习的主体性,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为学生设置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情境。对于这一点,有些开发者存在这样的疑问,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体育学习,与教师无法直接接触,相互之间都不认识对方,而问题解决式的体育学习需要频繁的交流,因此难度较大。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解决起来也并不难,通过设置独立的问题情境即可解决。如,借助钟南山先生长期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而强身健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有氧锻炼中提高心肺耐力,并根据居家环境自行提出设计方案,这便将机械的“跟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了“我要学”。

4.学习效果评价缺位

对于完整的体育课程而言,学习评价包含了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4个基本要素,且通过学习评价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从抗疫期间开发的体育学习资源来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处于缺位状态,现实中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视频播放完毕之后就结束了,没有任何的学习评价,至于学生是否跟着学习了、是否学会了、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教师并不知晓,也无从知晓,即完全没有学习效果评价存在;另外一种是通过学生“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将学生练习的视频发到相应的微信群或者网站,以确定学生真的学习了。但是,即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真的发生了,也不能够说明学生保证了足够的学习时间,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其中的学习内容,这种“打卡”行为终究会沦为一种表面行为,无法有效地从课程角度去评价学生通过学习而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达到的具体水平。

三、线上体育课程设计的要点解析

要使开发的线上体育课程成为真正的线上课程,就需要严格遵循线上课程设计的基本环节。对此,国际著名的在线课程研究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Karen Hallett教授提出了线上课程开发的6个基本环节,即“教学分析、制订目标、选择策略、选择技术、设计活动和评价调整”[3],这一观点得到广泛认同。基于此,笔者将遵循Karen Hallett教授有关线上课程设计的环节,同时结合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最新精神,阐述线上体育课程设计应该关注的5个要点。

1.做好前期的教学分析

在教学分析阶段,线上体育课程的设计者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调研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实际上,每一门线上体育课程都有其大致的用戶对象,“包打天下”适合所有人的课程几乎是不存在的。课程设计者应该在了解特定对象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小规模调研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如,通过问卷星等途径了解课程适用对象的学习兴趣、身体条件、体育学习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储备、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等,从而尽量在课程的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方法运用、评价开展等方面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二是,技术条件的分析。即既要知晓在制作线上体育课程过程中有哪些设备和技术可用,又要知晓学生具备哪些技术条件。如,一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在设计线上体育课程时,就必须要考虑到技术条件的差异性,一线城市的学生在设备和网络上基本上不存在障碍,但在欠发达地区可能学生既没有先进的网络设备,也不具备良好的网络条件,此时设计简单、实用而又有针对性的线上体育课程就很必要。

三是,管理和政策分析。即本地区对于在线体育课程设计有哪些制度和支持条件,以便于开发的课程符合法定程序和要求,不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

2.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目标应该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主要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要将学科核心素养完整地渗透到目标之中。

二是,对于某一节具体的课,目标虽然要涵盖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应该有所侧重,面面俱到反而会削弱教学重点。对于线上体育课程而言,首先要有目标意识,在此基础上必须要提高目标站位,即要站在育人的角度设置目标,而不仅仅只是让学习者动起来,或者是学习一两套动作而已。即使在居家抗疫期间,设计线上体育课程时也应该要有培养学习者3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

基于“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选择课程内容是线上体育课程设计的核心工作。

一是,对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尽可能覆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所有方面,而不仅仅只是体能练习和技术动作学习。根据抗疫期间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方舱医院患者打太极、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耐力、对生命的认知、洗手戴口罩等健康知识与技能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

二是,对于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遵循认知负荷理论,降低学习者的内在认知负荷。因为线上学习的非接触性限制了交流的可能性,所以应该用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内容之间的交互关系,强调内容的完整性并不意味着复杂,否则就会导致学习者出现较高的内在认知负荷,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三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教师应遵循模块化原则,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提炼知识点、聚焦重要知识[4]。换句话讲,课程内容应该以小模块的方式呈现,讲解的时间可以在5~10min左右,但也要避免课程知识点的随机划分,以避免忽视课程的系统性。

3.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活动设计

一般而言,通过网络技术手段传递的线上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模拟、游戏、解决问题、个案研究、讨论、独立学习等,所以绝不是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当然,学习对象的差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大家在选择线上教学方法的时候必须要因人而异,但为了突破当前线上体育学习资源在方法方面“跟我学”的单一性,倡导问题解决式学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问题解决式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范式,即从原来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方式转向解决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以健康教育中的肥胖为例,就需要从原来教师向学生逐一介绍什么是肥胖、肥胖的分类、肥胖的危害等转向如何完成降低体重这个任务,即要能够解决降低体重这个问题。虽然线上的视频学习较短,但仍然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任务驱动式学习要求,引导他们通过视频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引导学生进行完整化、结构化的学习,形成丰富的、深刻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真正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而任务驱动式学习因为要求学生解决一个问题,而我们知道,不管问题的复杂程度如何,它都是一个完整的情境,那么,就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结构化的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真实问题。

教学活动的设计通常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因此,当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转向完整化、结构化的学习时,活动设计也自然演变为一种问题解决导向,即教师需要在线上体育课程中为学生设计复杂的与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情境,形成一个问题解决链,从而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活动情境。如,在学习篮球运动时,要改变直接在视频中向学生呈现技术动作的倾向,而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如设置“奧尼尔为什么罚球命中率不高”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原因,在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完成完整活动,最终引导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4.善于使用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是线上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技术运用越来越成熟,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不是问题。但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的是线上体育课程是“用技术教”而不是“跟着技术教”。也就是说,技术只是一个工具,而工具是为课程而服务的。在用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那么,体育教师就要提前思考采用技术进行线上体育课程教学时的一些问题,具体包括:这门课打算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互动?是采用同步的互动还是异步的互动?教师是否需要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教师是否主要依赖印刷材料?完成学习任务有几种方式?需要什么特别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吗?学生之间是否需要广泛交流?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否需要相互合作?等等。

在厘清这些问题后,再选择录播还是直播。前者可通过网络云平台、有线电视等进行收看,优势是可以反复观看,但缺乏交流的机会;后者则可以通过腾讯会议(腾讯课堂)、钉钉、ZOOM、CCTalk等进行直播,优点与缺点正好和录播相反。在开展线上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充分发挥不同网络技术平台的最大效用。

5.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毫无疑问,学习评价是线上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重要的问题是保证线上体育课程具备相应的学习评价,包括确定学习评价主体、选择评价内容、使用评价方法和制订评价标准。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线上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指向非常明确,即评价学生通过线上体育课程学习后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根据线上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线上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但更应该将家长涵盖进来,家长是监督学生学习的重要主体;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在线体育与健康知识考试和测验、教师在线观察学生的运动表现、开展在线小组讨论和发言、在线提交学习视频等;评价的标准可以根据评价的方法决定是绝对性的还是相对性的。通过评价学生的在线体育学习情况,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到线上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线上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及时调整。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CTY013]

参考文献:

[1]曹梅,张增荣.学习资源的内涵及其深化[J].中国电化教育,2002,23(4):14-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3]Karen Hallett,褚献华.在线课程设计的六个环节[J].远程教育,2002,38(3):22-24.

[4]王卫军,杨薇薇,邓茜,等.在线课程设计的原则与理念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8(5):54-60.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抗疫资源
“画”说抗疫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团结抗疫
我给资源分分类
抗疫作品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