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2020-06-08 10:43甘佺鑫袁铭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财经学院第二课堂学业

甘佺鑫 袁铭

【摘 要】本文论述“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对学业基础关注不够、就业不稳定、未瞄准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培养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要以学业为基础,加强学习学风建设;以就业为目标,加強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以职业教育为关键,强化学生职业指导;以创业为提升,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从而精准服务,促进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学业  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C-0175-02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促进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成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此情形下,应积极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目前的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目标,职业是关键,创业是提升。学生入校后打好学业基础,认识就业目标,了解将来工作的职业岗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毕业后才能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如果把大学生学业、就业、职业、创业“四业”的教育紧密而灵活地连接起来,就能形成一条良性运行、互为促进的人才培养链条。与部委高校毕业生甚至是与专科毕业生相比,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因此,本文试对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探讨,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以精准服务,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一、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业基础关注不够。学生进入大学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大学四年打下扎实的学业基础,为将来掌握技能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存在学业难度不高、学校毕业难度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基础不扎实、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不足等问题。与许多部委高校相比,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对本科教育、对学习和学风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教与学的矛盾仍然突出,对照优质本科教育的要求,学校和学生对学业基础关注仍然不够。

(二)就业不稳定。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就业不稳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科专业就业率普遍没有专科专业高。以广西为例,广西教育厅公布的2018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广西本科就业率为91.39%,专科就业率为92.12%,本科就业率比专科低,本科专业毕业生“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凸显。二是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读研率低。三是各专业就业冷热不均,差别非常大。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2018年审计学和金融工程等专业毕业生有比较多的就业岗位选择,就业率都在95%以上,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就业岗位,就业率只有80%左右。

(三)未瞄准职业发展。当前我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虽然都注明了就业方向,但这往往只是毕业生就业的行业表述,缺乏对毕业生职业的描述,这里的职业指的是毕业生从业后的主要工作内容。虽然现在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但课程一般只简单涉及职业及职业认知、职业分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内容,很少瞄准本专业职业发展。而职业更替日新月异,一些旧职业渐渐消失,一批新职业不断出现。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5个新兴职业,包括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基于以上因素,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四)创新创业培养能力不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深入实施,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工作,但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校内校外创新创业资源整合不足。在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学校有课程和师资的优势,社会和企业有资本、技术、设备等优势,但在校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却面临经费、校外师资、资本等问题,需要校内外共同参与、共同协调。二是校内校外创新师资力量不足。校内教师有理论基础,但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校外师资实践经验充足,但理论功底不够,“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限制了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的培养成效。三是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不健全。虽然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但基本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上新加几门创业课或创业实训课程,仍然是现有课程体系的修补,没有形成系统、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缺乏深度融合,特别是与思政课程没有充分融合。

二、“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

针对以上地方本科院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下面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的路径。

(一)以学业为基础,加强学习学风建设。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的是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夯实学业基础,强化学风建设成为地方本科院校长期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广西财经学院统筹推进学习学风建设,重视考研工作,鼓励各学院设立考研小组,在年度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中逐步加大考研所占的考核分值,学校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加强学风建设,不仅要着力建设专业课程,更需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加以巩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有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认识。广西财经学院在推进第二课堂建设的过程中,成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分为思想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公益、文体活动、社会工作、财经素养等7个模块,架构起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第二课堂体系。除此之外,广西财经学院还利用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厅局长进校园”报告会和镜湖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以就业为目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为了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抓好专业培养的基础上,以毕业生就业为目标,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上。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形成畢业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如广西财经学院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以就业指导为基础,通过体系化的就业指导项目,提升学生基本的就业技能;以就业服务为延伸,采用“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形式,用就业信息网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线下组织不同规模的双选会、宣讲会,全面提升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

(三)以职业教育为关键,强化学生职业指导。地方本科院校要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必须加强对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对毕业生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这样的职业指导单靠地方本科院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毕竟地方本科院校只是毕业生的培养方,而作为毕业生的使用方—— 用人单位也应当与地方本科院校合作,共同开展对毕业生职业指导,以此来缓解人才供需双方的矛盾。校企双方通过合作,突出行业性和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地方本科院校应将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与职业实岗挂职相结合,探索从职业选择出发,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进而瞄准行业发展前景,实现就业创业。如广西财经学院与桂林银行组成的“桂林银行班”,实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学校招生就业处、金融与保险学院具体组织专业知识教学和暑期实践,组织“桂林银行班”学生利用暑期,到桂林银行进行实习实践。期间,由桂林银行安排企业文化教育及银行业务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银行服务礼仪等培训课程,并指导学生暑期实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班培训,毕业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通过实习实践,切实在工作岗位上学到了职业技能,体验了用人单位的文化,就业双方都更加清楚彼此是否合适。“桂林银行班”最终以二次考核和双向选择为依据,确定了100多名学生与桂林银行签约,大大提高了签约效率和毕业生就业的人职匹配度。

(四)以创业为提升,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创业符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全新途径。地方本科院校鼓励毕业生创业,培养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应当紧紧围绕就业目标,采取新颖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模式,扎实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广西财经学院构建“教师+企业+学生”创业培训模式,教师牵头成立公司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开展实际工作进行创业体验。同时,还举办广财青年创新创业大讲堂、学长有约、创业文化沙龙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创业。除了采用新模式开展创业指导,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也需要大力投入。广西财经学院投资210余万元,建成明秀校区和相思湖校区2个“大学生创业园”,园区总面积1500平方米,共设有45间创业孵化工作室,1间创业实训室,可同时容纳45个创业项目同时在园孵化运营。在创业指导新模式和创业园区的共同助力下,广西财经学院每年都有1.2%的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总之,“四业”结合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对地方本科院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优化课程设计、解决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韦泽红.合力树人:新时代高校课程育人整体创新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2]韦泽红,甘佺鑫.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9(19)

[3]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4]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

[5]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2018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财经类院校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探析”(2018ZJY247)阶段性成果;广西高等教育2018年教改课题“创新创业风险教育与内部控制教学双向融合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8JGB297)成果;广西高等教育2019年教改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财经高校产教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2019JGB339)成果

【作者简介】甘佺鑫(1980—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财经学院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袁 铭(1990— ),通讯作者,男,广西柳州人,广西财经学院招生就业处职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财经学院第二课堂学业
作品赏析
艰苦的学业
天一漫画
天一漫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Quotation Strategy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