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紫砂铁壶”的创意设计

2020-06-09 14:13吴文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
关键词:茶道紫砂壶紫砂

吴文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带着浓烈的历史色彩,它不仅是实用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色,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在兼顾传统的同时,也在岁月的磨砺中产生与现代文化的激烈碰撞,传统与时代相结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紫砂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紫砂壶独具特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活力,秉承传统文化之精髓,汲取了民间艺术的精华,又有现代工艺的新颖性,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紫砂艺术,闪耀于世界艺术文化之林。

紫砂壶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它与时代息息相关,体现了不同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心理状态,可以说,艺术是时代的镜子。若脱离了时代,艺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活力,等同于枯木朽物,最终只会被人们淘汰。紫砂铁壶模仿铁壶形态与紫砂工艺相融合,充满了创意,体现了不同国度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传统与时代的融合。铁壶在日本诞生,是一种重要的茶具,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而进入中国主流市场,受到爱茶者的追捧。铁壶和紫砂壶都是因茶而生,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茶道的发展。据史料记载,日本铁壶的诞生与中国的茶器大有渊源。日本茶道文化最早来源于中国唐代,在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在当地的文化风俗,逐渐融入日本当地特色,衍生出抹茶道和煎茶道等不同茶艺形式。正是煎茶道的兴起与发展,使日本茶具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的日本釜师为了便于烧水和倒水,在铁釜上加上壶嘴和提梁,然后把体积缩小、造型创新,使得铁壶出现了原始的造型。中国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也进行了茶具的革新。几百年前,茶壶的主要用途是存水、烧水,体积比较大、造型比较简单。但是,随着饮茶方式的改变、茶文化的进步,紫砂壶逐步演变成了泡茶器具,变得小巧而精致,赢得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号。慢慢地,无数文人参与其中,从清代陈曼生起,历代名人辈出,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使得紫砂壶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紫砂铁壶在不改变紫砂材料及紫砂功效的情况下创制,大大提高了水质对茶叶的改善,并且在多次使用及保养后能产生更接近铁的质感,解决了真铁壶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一切不便之处,随着文化与茶道的密切融合,铁壶的外在形象与紫砂工艺被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让紫砂更加充满创意,也是近年来紫砂的又一大创新。紫砂铁壶在精美程度和珍贵程度与日本铁壶有独到之处,集合了铁壶保温性好的特点与紫砂壶的艺术性,受到藏友的广泛关注。欣赏此壶,其身筒浑圆敦厚、饱满大方、匀称有力,底部平足,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庄重之感;壶流为三弯流,转折有度,如鸟喙胥出,匀挺有力、昂然有势,壶流粗细变化均匀,流口收势有力;壶盖与壶身严丝合缝、贴合紧密、浑然一体,盖沿为莲花状,优雅美丽、次第展开,平添了几分清新雅致之韵;壶钮为圆珠钮,表面镀金,给人以吉祥喜悦的氛围,壶钮以筋纹修饰,如同一颗饱满的莲子。盖钮以莲花、莲子形式修饰,相辅相成,给人以清雅之美,莲花有“花中君子”之称,象征着高洁、清廉的品性,其气质与作品刚柔并济的特点相契合,既提升了作品的观赏价值,又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整壶提梁式壶把为金属制,呈古铜色,从肩部两端自然向上立起,划过一道圆润的弧线,与饱满的壶身相中和,平添了几分轻盈雅致之感。此外,壶身还采用浮雕工艺,饰以翩跹的蝶儿,立体生动、栩栩如生,舞动的蝶儿自然分布于身筒,灵动可爱,秀丽雅致。浮雕是利用雕塑的技法与绘画的视觉感受,用立体的方式来表现对象,靠视觉感官等因素来呈现立体效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的效果,工艺难度大,此壶壶身浮雕处理细腻、画面生动,足见非同凡响。整壶以紫砂泥仿铁壶制,外观保留了铁的质感效果,古朴淳厚,在造型上结构巧妙、精工细作,线条流畅、简洁、典雅,形神俱备,又不乏清新雅致、清秀飘逸的气息,整壶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可谓端正浑朴、刚柔相济,富有东方传统文化的雄浑神韵。

艺术是不断发展的,紫砂壶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屹立于世界艺术文化之林,就是因为其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特点。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唯有抓住时代的脉搏,把握当下的文化特色,融入当下全新的艺术工艺形式,才能为紫砂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使之融入人们的生活,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茶道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寻迹万里茶道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购买紫砂壶4忌